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楼令已经派出大量斥候前往大江南岸,主要是寻找吴军的踪迹。
排除掉楼氏的斥候没有找到,要不然暂时并未发现大批的吴军。
小股的吴军当然会有,大半是从大江北岸逃过去的部队,他们目前在大江岸边附近驻营或是游逛。
看完了缴获的舟船情况,楼令又带人去了宋人打造渡江工具的地方。
宋人正在大肆砍伐树木与竹子,他们将大批制作筏子。
“这边的河水十分湍急,哪怕是有河中岛,搭建浮桥的难度还是很大。”华元说明了情况。
毕竟是位处大江出海口附近,再来就是该区域的江段有一个类似于葫芦口的形状,水流肯定是会更湍急一些。
这也是晋国高层不理解大江,更加不了解水战,结果选了这么一个位置。
楼令除了派出斥候前往大江南岸探索吴军之外,同时派斥候探索附近的大江沿段。
要是联军展开渡江,结果吴国水军突然出现,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说,先期渡江的魏氏所部,他们其实是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只是,魏颗肯定主动争取先渡江的任务,想必是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楼令带人视察了一圈,回到营地去见郤锜。
“魏颗要率部要先过江?”郤锜知道需要先派遣部队渡江建立桥头堡的道理,只是相关的渡江工具没有准备就绪之前,并不觉得有多紧迫。
楼令说道:“周围暂时没有发现大股吴军部队,我们确实有必要陆陆续续先让一批部队渡江。”
“你认为除了魏氏所部之外,哪个家族过去合适?”郤锜问道。
楼令答道:“宋军和邯郸氏所部吧。”
宋国可能不擅长打水战,但是他们的境内有很多河系,真要傍水而战肯定比九成九是旱鸭子的晋军更有底气。
而邯郸氏目前跟魏氏一样对功劳很有追求,面对多大的风险,将事情办到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不算是楼令在坑邯郸氏的。
事实也证明邯郸旃在郤锜询问意见的时候,稍微思考便答应了下来。
“多谢上军将举荐。”邯郸旃事后刻意找楼令道谢。
楼令实话实说:“任务有风险,你没有意见就好。”
话又说回来,他们是在出征状态,既然是出征怎么可能完全没有风险。
只不过还是那一句话,想要争取功劳,承担相应风险是应该的事情。通常情况下,风险越大,办成之后的功劳也就越大,要不怎么会有“富贵险中求”这一句俗语呢。
“中军将的意思是,魏氏、你们和宋军哪一部分先渡江,由你们自行商议。”楼令代为转达。
邯郸旃对此没有意见,也知道身为卿大夫会占很大的便宜。
在三天之后,第一批数量为八百的宋军率先展开渡江作业,他们十分顺利抵达了大江的南岸,期间并未受到任何干扰。
前前后后几批宋军顺利渡河过去,等魏氏所部展开渡河的时候,周边突然出现了吴军。
“是之前逃跑的吴军,数量约在七百左右?”中行偃也过来观看情况。
看样子确实是吴人发现联军在渡河,引来了本就在周边的吴军。
郤锜问道:“还没有发现吴军主力的踪迹吗?”
没有人给予答案。
从江淮一带撤回国的吴军,他们在鹊岸附近消失不见,到现在都还没有冒头。
那一边距离联军的驻地约是两百来里,考虑到地形的复杂程度,哪怕他们是直奔联军而来,大概还没有那么快抵达。
非常尴尬的事情是,联军需要临时打造渡江工具,足够从楚国撤退的吴军返回本土,并且让吴国君臣思考和部署来怎么跟联军交锋了。
派遣先锋过去大江南岸是必须做的事情,早做也许会被拥有数量优势的吴军围攻,晚渡江被半渡而击的概率无限增加。
晋国高层不懂水战,面对隔着一条大型水系该怎么部署,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所知。
没有人因为出现吴军而发表什么意见,至于是不是害怕发表错误意见而担责,只能说是极有可能。
楼令只是猜测吴军可能半渡而击,并不是十足笃定,暂时也没有相关的线索或证据,自然不会多发表意见。
“按照原计划来。”郤锜决定了的事情,不会轻易出现动摇,某种程度上符合全军统帅该有的意志。
喜欢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请大家收藏:(。aiquwx。com)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天才神童,我坐在最末尾票价都一万块,结果就来听这破东西?断断续续弹得什么玩意儿!我就在你前面一...
。ps微博不同名...
...
...
霍袭丞一直相信命运的存在,而林蕴暖的出现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巧合。他曾在某个梦境或某个瞬间,模糊地感受到自己会遇到一个特别的人,而林蕴暖的出现让他确信,她就是那个人。他邀请她吃饭,是想验证这种命运的安排,看看他们之间是否真的会有更深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