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张启发和范仲淹是一类人(第1页)

我是一位长生不老者,已经活了1000多年。

北宋皇佑二年,杭州城的街巷被饥饿啃噬得面目全非。我站在涌金门外,看着老妇抱着饿死的孩童蜷缩在城墙根,树皮剥落的树干上还留着昨日抢粮者的血痕。身为杭州通判,我从未想过,那个总是在醉翁亭写“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希文,会在此时做出如此离经叛道之事。

那日清晨,府衙外忽然热闹起来。我挤过人群,只见衙役正往墙上张贴新榜,墨迹未干处赫然写着“米价每斗一百八十文”。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骂声,卖茶汤的王老汉抄起扁担要砸榜,被公差按在地上时还在喊:“范大人这是要逼死穷人啊!”我攥紧袖口,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这可是比周边州府高出六十文的价格,御史台的弹劾奏折怕是已经快马加鞭送往汴京了。

更令人咋舌的是,范仲淹竟下令征募灾民修建官署。我在施工现场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汉子们扛着石料,眼里却有了活气。“每日一升米,二十文钱。”范仲淹撩起官服,亲自给老人分发工具,“能挑担的挑担,能砌砖的砌砖,妇幼也可做些缝补杂活。”监工的属官凑过来,低声说:“大人,这要被言官弹劾滥用民力的。”他却拍拍那人肩膀:“你且看着,这些劳力日后都是重建杭州的底子。”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龙舟赛。西湖上鼓声震天的那日,我陪着转运使站在望湖楼上,看着范仲淹端着酒盏,身后跟着一群文人雅士。转运使捏着胡须直摇头:“百姓易子而食,他却在此宴饮作乐,难怪有人写《责范公书》贴满城门。”我望着湖面上如箭的龙舟,忽然注意到岸边摆摊的货郎——昨日还在街头乞讨的跛足李四,此刻正忙着给游人称花生,嘴角沾着点笑。

半月后,奇迹般的事情发生了。满载粮食的车队从苏杭官道源源不断驶入杭州,粮商们竞相聚在米市巷,叫嚷着降价抛售。我站在粮仓前,看着新米堆成小山,突然想起范仲淹说过的“堵不如疏”。原来他故意抬高米价,竟是为了引来周边州县的粮商,待粮食充足后,再借商民竞价压价,比强行限价更管用。

入夏时,西湖周边的酒肆客栈竟座无虚席。我穿着便服混在人群中,听见外乡客商用吴语交谈:“早听说杭州在办龙舟赛,不想竟这般热闹。”旁边的茶博士擦着桌子插话:“您可不知道,范大人还让各家客栈便宜些,说是‘薄利多销’,您看这生意,比丰年还好呢!”我摸出腰间的钱袋,买了块糖糕递给路边的乞儿,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模样,忽然有些明白范仲淹的用心。

秋末,当其他州县还在向朝廷请赈时,杭州已恢复了生机。我随范仲淹巡查街巷,看见重修的官署飞檐斗拱,新砌的城墙坚固厚实,曾经的灾民们有的成了泥瓦匠,有的做了店小二。路过米市时,米价已跌到每斗九十文,卖米的商贩认得范仲淹,远远作揖:“多亏大人让我们有生意做。”他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远处挑着担子的妇人身上——那妇人筐里的新米,正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像撒在地上的碎金子。

夜里,我在书房整理文书,忽然想起张启发院士。

二十年前,他在华中农大的试验田里研究转基因水稻时,不也如范仲淹这般被误解吗?那些说他“卖国”的谣言,那些街头的抗议标语,与当年的《责范公书》何其相似。可如今,当我们的抗虫棉占据了98%的市场,当国产转基因玉米在赞比亚落地生根,那些曾经的质疑声,终于变成了对粮食安全的赞叹。

窗外,钱塘江水滔滔东去。我铺开宣纸,研墨写下:“善治生者,不患财之不足,而患其不通。”这是范仲淹写在《奏乞罢杭州任》里的话,此刻却像一枚银针,扎破了萦绕在我心头多年的迷雾。原来真正的远见,从来不是迎合世俗的眼光,而是像垦荒者那样,在众人的质疑中埋下种子,等待时光的沃土孕育出真相。

烛火摇曳中,我仿佛看见两个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叠:一个在西湖边观龙舟赛,一个在试验田里察水稻情;一个用米价杠杆撬动了市场,一个用基因剪刀守护着种源。他们都曾被唾沫淹没,却又都在岁月的淘洗中,露出了金子般的光芒。

我握着毛笔,梧桐叶正扑簌簌的掉。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旧照片,1993年张启发院士在武汉试验田的留影,他手里攥着稻穗,身后是成片的绿色波浪——那时候没人知道,这片波浪里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2013年那个暴雨如注的夏夜,我在实验室外撞见张院士。他的白大褂后背洇着水渍,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手里紧攥着一份《建议信》草稿,纸角已被揉得发皱。“怀孕探索者,”他叫住我,声音里带着少见的颤抖,“你说范仲淹在杭州纵米价时,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怕自己是在把百姓往火坑里推?”

我想起当年在街头看到的场景:20个东倒西歪流着鼻涕的老人,举着“拒绝转基因毒粮”的横幅。有绿色和平组织的粉丝举着农药瓶往实验田乱窜,张院士和学生们挡在田垄前,被推得踉跄后退……此刻他站在显微镜前,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正在比对“华恢1号”的基因图谱。“你看这组抗虫基因,”他用镊子指着载玻片,“和孟山都的专利序列相差37个碱基对,可网上有人说我们是外资傀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艰难的日子里,实验室收到过恐吓信,窗玻璃被砸破六次。有天清晨,我发现张院士蹲在试验田边,用手捧着一抔泥土,指缝间漏下的土粒里,混着几颗被踩烂的稻种。“北宋的粮商能懂范仲淹的苦心吗?”他忽然开口,“或许要等粮食堆满粮仓,百姓不再挨饿,他们才会明白,有些路必须有人先走。”

转机出现在2021年的春天。我陪张院士去海南南繁基地,在田埂上遇见一群正在授粉的学生。阳光晒得稻叶发亮,一个皮肤黝黑的姑娘举起试管,里面装着新提取的抗虫蛋白。“您看,”她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没人说我们是‘卖国贼’了,隔壁村的王大爷还问什么时候能种上咱们的抗虫稻。”

张院士弯腰拔了株稗草,在手里揉碎:“当年范仲淹修官署时,有人说他劳民伤财,可那些工事养活了多少灾民?我们搞转基因,不是为了和谁斗气,是要让中国的稻田里,永远长着中国人自己的种子。”他身后的试验田里,“华恢1号”正在抽穗,穗头沉甸甸的,像极了范仲淹笔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盛景。

昨夜整理旧物,翻到张启发院士送给我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他的字迹:“愿天下人皆有饱饭吃”——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碑刻,隔着千年的光阴遥相呼应。

此刻,我望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想起去年在赞比亚看到的场景:当地黑色肤色的农民捧着我们的抗虫玉米,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阳光晒得他们的笑容发亮,像极了千年前杭州灾后重开的米市。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范仲淹在西湖边举起酒杯时,当张启发在试验田边捧起泥土时,他们眼里映着的,都是同一个中国——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总有人愿意背负误解的重负,把远见种进岁月的深处,直到有一天,时光会把真相酿成最甜的果实,回馈给每一个懂得坚守的人。

毛笔在纸上落下,写下最后一段:“历史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在争议的迷雾中播种未来。就像西湖的龙舟终将驱散饥荒的阴云,就像实验室的试管终将孕育出金色的稻浪。那些被暂时误解的坚持,终将在时光的长河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4年。)

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aiquwx。com)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恰似寒月向骄阳

恰似寒月向骄阳

众人皆知,宋可欣是寄养在他家的童养媳。却没人知道,她喜欢的是哥哥。初次见面,她哥哥他弟妹?人们都说,陆屿白是天之骄子,是云巅之上似火的骄阳,无人能与之相配。而她只知道,他是她青春热烈的开场你还小,不能谈恋爱。成年了就可以了吗?宋可欣做梦都盼着十八岁的到来,那一天终于到来了。陆屿白却牵...

随军后,她提离婚首长红了眼

随军后,她提离婚首长红了眼

(先婚后爱随军七零年代换亲萌娃家长里短发家致富)秦北茉睡一觉穿越了,穿到了七零年代。看着坐在自己跟前宽肩窄腰,腹肌紧实的男人,她的脸红了。可奇怪的是,眼前的男人模样无比清冷,可盯着她的时候,竟然也脸红的不像话。她低头一看,天哪,自己竟然衣衫不整,还大刺刺的坐在他眼前,怎么办?索性直接办了他?婚后...

重回王座[无限]

重回王座[无限]

谈清是名小保安,生活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喝喝茶看看报以及和大爷们吹牛皮天天张口闭口就是我老婆肤白貌美,温柔体贴,还会给我织毛衣同事们看着谈清每天不重样的新毛衣,对着他年轻俊俏的脸直摇头,私下里说他脑袋有问题但谈清觉得他们就是嫉妒自己,毕竟同事们天天卷生卷死,而他直接少走30年弯路,年纪轻轻享受上了退休生活直到灵气复苏,诡异怪谈入侵现世,谈清的大名空降全球榜一同事们才知道,守门人谈清,凭借一己之力击穿无限游戏,是强行把怪谈入侵拦在门外五年,为人类争取宝贵时间的顶尖大佬他那个天天挂在嘴上的温柔老婆,是无限游戏王座之上的终极BOSS,为谈清堕落人间的诡界之神本文又名我老婆是触手怪,用十只手为我织毛衣,他好爱我...

梦里珠帘卷玉

梦里珠帘卷玉

疾风如刀吹在她身上,刮的她好痛。她望着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微微一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她这一生,细细数来竟也如此单薄乏味。那些爱憎恨,怨别离。都将在这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落下帷幕。她闭上眼,把那枚钻石戒指丢在天台上面。自己却伸展着手臂,像一只白色的断翅蝴蝶从高空坠落。内容标签情有独钟穿越时空重生甜文轻松...

仙骨道缘

仙骨道缘

我有一刀,一刀为善!我有一刀,一刀为恶!我有一刀,一刀生!我有一刀,一刀死!…有人问你到底有多少刀啊!就会啰里吧嗦吗?我说一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