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话怎么说?”
朱元璋看着朱辰,聚精会神。
朱辰道:“我们一个个说,先说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大案,在洪武三十年二月,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发榜后,一共五十一名考生被录取,然而被录取的竟全部为南方学子,无一北方学子入选。”
“这样罕见的南北方差异,在历朝历代的科举中第一次出现,如果你是北方学子,你会甘愿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当然不会。”
别说是没有一个北方学子入选了,就是去年的那届恩科,南北方学子录取人数上有较大差异,就已经被有心之人利用,从而闹出了不小的事端。
朱辰又问:“那你觉得,这当中是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也有认真思考过。
难道真的有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在朝野上下都关注着的科举上动手脚?
就算有,也不可能蠢到不让一个北方学子上榜,因为那样必然会引发北方学子的不满,从而导致朝廷的严查。
“咱以为,南方历来富庶,受战争的影响较小,而且多爱吟诗作赋,读书人扎堆,水平也越来越高。而北方常年战乱,五代以来,先失幽云,靖康之变,再失两河,崖山之后,中土尽陷,虽然大明恢复了山河,但想要一下子将北方往文教的底蕴拉到和南方一个水平,那是不可能的。”
“南北方学子水平的差异定然是存在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人从中作梗。”
“因为前面多次科举考试均是南方录取人数远远大于北方,这就意味着在朝为官的以南方人为主,他们排斥北方学子,也不足为奇。”
对于朱元璋的分析,朱辰点头表示认可。
如果是以前,朱辰也许会诧异,但是现在坐在他对面的可是朱元璋,南北榜事件虽然他还没有亲历,但他审视这个问题绝对不会流于表面。
因为后来的他,可以说几近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场震惊朝野的科举大案,甚至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辰道:“南北榜案发生后,朱元璋成立调查小组严查,但复阅后的北方学子试卷确实文理不佳,有些甚至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称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这一次朱元璋不查了,勃然大怒,雷厉风行的处理了相关官员。”
“为什么?”
“因为,科举的本质是选官,是给民间读书人开启一条向上的通道,以此来稳定民心。若是科举达不到稳定的目的,成为了祸乱之源,那有科举不如没科举。”
“笼络北方的士子和人心,稳住北方的局势,这是朱元璋最在意的,存不存在徇私舞弊已经不重要了。”
朱元点头。
朱辰继续道:“所以,朱元璋开创性的采用了南北分榜进行考试,弥补南北方学子的差异,使得北方学子心服口服,南方学子亦无话可说。”
“在这个制度下,北方学子当官的名额增多,制衡了南方官员,同时也笼络了北方士子的心,使得北方治学的氛围加强,提高了落后地区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加强大明的文化统治,保证国家的统一。”
“可以说,朱元璋这手南北分榜,是找准了主要矛盾,对症下药的典范,在当时看来是完美的。”
朱辰不吝赞美之词,朱元璋自然是听得嘴角上扬。
不过他很快就听不出不对了。
什么叫在当时看来是完美的?那意思不就说后来就不完美了?
“不错,这就是我说的瑕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宋景宁,如果这是你希望的,那么我成全你就这样吧!如果这是他希望的。上一世,林墨宸因为宋景宁被人挖掉心脏,到死都在成全宋景宁。重来一世,宋景宁回到了他们订婚的第二天,伤害已经造成,但是一切还来得及。林墨宸,这一世,换我来爱你双男双洁文哈,不喜的勿喷,谢谢...
末世异能大佬穿越成杀猪女,原本想着杀猪吃肉快快乐乐一辈子也挺好。没想到,她摇身一变成了城里的千金小姐。刚过上两天爹疼妈爱娇生惯养的日子,就被极品二叔一家算计下乡当知青。她反手把二叔打成脑震荡,二婶丢去劳改,送堂哥堂姐手牵手一起去大西北,最后卷走了他们家的全部家当。当然,那个便宜未婚夫,也是不能放过的,身败名裂套餐走...
身为心理医生的谢羽,在看文时被结局活活气死。然后,他就穿到了这篇名为的双男主武侠文里。原书主角秦云碧是傲云剑派掌门的庶子,表面温文尔雅实则满腹心机,潜伏到辰龙教少教主杨慕华身边当卧底,最终带领正派成功搞垮辰龙教,走上人生巅峰。而最吸引谢羽的角色,却是心狠手辣的大反派杨慕华。杨慕华自幼在他亲爹的虐打下长大,人生目标就...
古装迷情时有清欢作者小苹罗衣完结番外 简介 时清欢生的容姿秀丽,待人温和,在荷庄县是出了名的美人。可惜,是个带女的寡妇。 有人觊觎她美色,三番两次上门想纳她为妾或收为通房,她一概不理,自食其力将女儿拉扯大。 某日外出,於竹舟上弯腰摘莲蓬时,猝不及防和对面小舟碰上。她抱歉言语到刚到嘴边,抬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