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样吗?那也行。”王齐志手一伸,“那先拿给你单师伯看看,不然老师我还得厚着脸皮进故宫!”
看了看叶安宁递过来的盒子,单国强怔了一下,哭笑不得:“王老四,你也是真可以?混你一顿酒跟西天取经似的……”
说着话,他把盒子接到了手里。
起初,单国强也没在意,心想以他的眼力,确实没必要专门找什麽地方看,顺便路过瞅一两眼就能断清楚。
但当打开盒子,他先是一怔:这不就是临近最後才拍的那四方清代闲章。
东西他没看过,就只看过屏幕上的照片,也就是林思成和卢真正竞价的时候。当时他还和吕呈龙讨论了一下:如果看材质和来历,这四方闲章确实不值七万。
不过那枚玛瑙章的刻工不错,有点像清代的苏州工。
当时会场里人太多,又离得远,两人只是随口提了一下。并不知道竟拍人之一是林思成,屏幕上的照片也只是捎带着瞅了一眼。
现在再看:其馀三枚依旧一般,材质一般,刻工也一般。
特别是那枚玛瑙章:感觉刻痕好少,刻的好潦草。
但只有内行才能看出门道。
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外如是:只需寥寥几刀,便使鸟儿惟妙惟肖,入化传神。
这分明就是苏州工巅峰,宫廷内务府玉作坊苏州匠工的手笔。
确认无误,单国强又把印翻了过去,印文刚一入眼,他下意的愣了一下,随後,瞳孔突的一缩。
正儿八经的乾隆工。
但这其次,关键的是印文:丛云?
仔细回忆:没错,竞拍时,照片上的印文备注,确实是“取云”和“取则用之”。
但等东西到手,怎麽就成了“丛云”?
这两个字,最初是乾隆登基後,为养心殿西暖阁(乾隆看阅奏折丶与大臣秘谈的小室)仙楼题的匾额: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乾隆元年,十月初六日,首领夏安来说,宫殿监都领侍苏培盛交: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上用御笔‘长春书屋’匾文一张丶‘丛云’匾文一张……
之後,乾隆常住圆明园,这块匾额也搬了过去,挂在圆明园保合太和殿西暖阁。
再之後,乾隆下旨,刻“丛云”玛瑙朱雀章一方:
乾隆三年四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丶催总白世秀传旨:以俏色缠丝玛瑙石新做图章,外层上圆着刻‘惟精惟一’,下方刻‘所宝惟贤’。二层上圆刻‘乾隆宸翰’,下方刻‘丛云’。
除此外,仅《石渠宝笈》初编丶续编丶三编收录的作品中,有超过八十件钤盖过这方小印。没被收录的,但上面有这方章的藏品,单国强在故宫中至少见过上百幅。
其中有乾隆御题和御笔:李世倬《臯涂精舍图》题诗丶《丁卯暮春五日游玉华寺臯涂精舍有作》题诗丶《董邦达田盘胜概图册》第三幅“层岩飞翠”丶第十一幅“舞剑台”题诗丶《仿李迪鸡雏待饲图》丶《御临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并图》……
更有乾隆鉴赏过名家之作後的钤印:如举世闻名的《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丶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等等等等。
单国强师从字画泰斗,在故宫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不至于连这方印是真是假,故宫内的那些御鉴字画上盖的是不是这一方还能认不出来?
这方印,就是清宫档案中记载过,乾隆御题和御鉴的藏品上钤盖过的那一方……
七万,五十个七万怎麽样?
看了好一阵,他擡起头,眼神复杂莫明。
为了让自己看这方印,王齐志又是请客,又是拿话挤兑,难道还能是林思成瞎蒙凑巧拍回来的?
说明在拍之前,他就知道这是什麽东西……
再想想王齐志一到故宫,能吹上天的那些牛皮:也就是我学生不想来,不然凭他的眼力和知识储备,到故宫任个副研究员绰绰有馀……
当时,都笑着骂王齐志,说他吹牛不打草稿。
但现在再想:王齐志拿着林思成捡的漏,去故宫鉴定了几次了?
南宋杏林杯丶明代赤霞杯(犀角杯)丶乾隆铁印丶董其昌心经丶沈度字帖丶嘉庆官窑粉彩御器厂窑工制瓷瓶丶嘉庆湛静斋款司马光砸缸粉彩杯。
从前到後,这是捡了多少件了?
如今,又要加上一件:乾隆丛云章……
转念再想:不论花多少钱,不论是哪一朝,帝印能得一方,都得是祖坟冒青烟,八辈子烧高香。
但林思成,光是乾隆印,这已是第二方,这和乾隆得多有缘?
而且每次都花极少的钱:乾隆铁印稍多点,差不多三十万。这一方倒好,七万块?
关键的是,他买到这两方印的地方:第一次是在保利公司,第二次更绝,西冷的拍卖会上?
拍卖会上捡漏?
呵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按照陆介明和司苓的关系,他不该带她出门。电影节,雪茄馆,沉浸式戏剧酒吧,实在是太像约会了。但她知道不是,这只是他漫长的前戏,他就喜欢这种玩法。预警轻微金主文学,轻微BDSM,轻微救赎文学(但自己救...
重活一世。顾诚泽果断放弃未婚妻,选择娶了上辈子一直默默陪在他身边的青梅纪晓岚。本以为会收获幸福,可没想到,他又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