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晋外号苏侍郎,阅近官场起伏,他刚拿到密卷还没来得及看,单从薛崇训那句平淡的话里就听出了两个玄机。
先这事儿是一个机会,薛崇训为了回报他的拥立之功,必因这件大事而让他位高权重,不然这么多朝廷重臣为何独选他?
然后此事有风险,责任重大,所以薛崇训才会特意说“你不是一定得办”。
苏“侍郎”将卷宗密存在内各衙门,每日上值之后才取出来在书房中细读。
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是皇帝亲笔,可见薛崇训对此事的重视。
苏晋阅读了两遍,对变法有了自己的预测:可能进士科将是士人追捧的科目、其他类会变成冷门,因为进士科更适合一心仕途的人,而经义问策也是读书人更熟悉的内容(不过从生员资格的关口就普及了数学,显然达到了皇帝的期望);然后这样标新立异的科考内容会在士林中争议,肯定不是谁都会称道赞成的法子。
数日之后苏晋就准备拟奏章正式上书,由自己提出这项变法。无论风险如何,皇帝给了机会,没有退缩的道理。
正式的奏陈,先是政事堂的宰相看到,按照规矩要给出处理法子,再递到内阁、皇帝那里。
但这回苏晋的奏章政事堂没有批阅,只是看了一遍就直接送内阁去了。
宰相们一看内容,又是阁臣苏晋上得奏章,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它并非苏晋的政见,根本就是薛崇训的主意,和苏晋唱双簧罢了。
薛崇训打算先把这份奏章拿到内朝里和大臣们议论一番,探一下两个衙门大臣的态度再说。
这次御前议事参与的南衙重臣一共就那十个,一个也没缺席,薛崇训少见地穿戴正式在紫宸殿参与。
一开始众人都显得很谨慎,因为人们一旦露出了自己的态度,以后就不便改变了,否则会给人政见不坚定的印象。
苏晋按照薛崇训的密卷内容在内廷里详细阐述了一遍,薛崇训也不轻不重地问了些问题,最后询问大臣们的意见。
杜暹先赞成了苏晋的奏章,接着内阁另外两个人也赞成了,这倒是他们事先就商量得差不多的事。
而政事堂也没有和内阁唱反调,他们也明白这事儿是薛崇训要做的,和内阁关系不大。
张说等人随即也认为革新科举利大于弊,连李守一也没有如何反对……
科举取士到了今天实在是一种展趋势和共识,人们已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论据来反对;而数学是薛崇训写的书,大臣们也不愿意拿这个细则说事儿,那是明显和皇帝过不去。
薛崇训早就料到改革科举只是难选主持大局的人,在两衙不会遇到多少阻力,只是没有料到进展会如此顺利迅。
他干脆就趁热打铁,当场封了苏晋太子少师的荣誉头衔,下旨他主持科举变法。
苏晋认为新科举制度要两年之后才能开始,现在天宝二年冬,第一次在各地进行生员资格考试应在四年春季,接着四年秋闱开始第一次乡试,新进士的产生大约在天宝五年春天。
因为新科举有一门天下人完全陌生的科目《数学》,在此之前要印刷书本传到各州,并给士人以习学的时间;饶是如此薛崇训明白天宝四年的数学科也只能考简单的试题,人们学习的时间太短,不过他也不可能把一项国策拖延四五年才去实施,只能这样了。
另外朝廷要在各道设学政衙门、在州县设州学县学,要改变翰林院国子监的格局,这些都需要时间。
等这一系列安排好之后,就在今年冬天,薛崇训终于颁布了科举的诏书,下旨废除旧的科举取士制度,从天宝四年起施行新的科举制度,并在诏书里概括了新的规则。
圣旨最先贴在宫门口,这种公开的圣旨迅张贴到了各地驿站,进而扩散到各州县衙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古人夏天怎么驱蚊?怎么擦屁屁?一个月挣多少钱?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超过400万次点赞13亿次播放的抖音大号讲历史的王老师作品。5大类主题,60多个话题,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带你看清...
...
讲述了一位在丹阳市人民医院执业的最年轻中医师宁雨,身为国医大师贺北风的养女阿福,她背负着传承自明清时期福泽堂的中医使命,却意外卷入一系列离奇事件。梦中的大蟒蛇柳西年与她的前世纠葛空明心道长对蛇妖的执着追击,使她的生活变得魔幻而复杂。同时,围绕着她身边的还有身世之谜神秘组织的步步紧逼以及失踪多年的宁瞎子留下的线...
...
曾用名星晚作为一个师徒虐恋文炮灰,是真的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多恋爱脑。徒弟爱上师父,师父爱上徒弟,师父不爱徒弟但徒弟还是爱师父。没有人意识到师徒如父子,你俩大逆不道吗?爱而不得强取豪夺拉高岭之花下神坛。所有狗血套路都能在这些人身上找到,还搞得惊天动地生灵涂炭。毕竟伟大的爱情轰轰烈烈,自然得让别人付出生命。看着他们...
穿越二字似乎一直都对人们有着吸引的魔力,可当解书逸真正来的文豪的世界时,才知道这座城市所蕴含的暴力疯狂远超乎他的想象。当少年那颗好奇明亮的眸子被彻底碾碎,他也渐渐堕入黑暗之中,空洞,麻木,绝望,纵然他对剧情不了如指掌,可他却没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但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当那个缠着绷带的男人出现在他眼前时,掺杂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