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叶煊对于历史有着一定的了解,他若记得没错的话,原本历史上洪武十八年乙丑科是明朝恢复科举后的首次会试,共录取进士四百七十二人。
而此次会试中,有多位人物在靖难之役和明代政治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就是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位了。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科考成功录取者称之为‘举人’、举人参加会试成功,录取者称之为‘贡士’。
黄子澄是这一年录取举人四百七十二人中的第三名,称之探花。
其在建文帝时期任太常寺卿、翰林学士,是建文削藩核心策划者,力主削除燕王朱棣势力。
靖难之役中任平燕将军,战败后被朱棣处死,诛十族。
然后就是齐泰了,其是二甲进士,同时是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解元第一名,后来在建文帝时期任兵部尚书,其主持削藩,拟定逮捕朱棣计划,因泄密失败。
齐泰在南京城破后逃亡,被俘后不屈而死,家族诛灭。
除了这两位比较有名的人物,这一年还有练子宁、卓敬、景清、陈迪等知名人物。
练子宁是这一年会试中的榜眼,在建文帝时期任吏部左侍郎、御史大夫,因靖难之役中拒绝投降朱棣,痛斥其篡位,被割舌凌迟,家族一百七十七人遇害。
其临刑前以血书“成王安在”四字。
卓敬是二甲进士,建文帝时期任户部侍郎,后来建议将朱棣迁封南昌以削弱其势力,未被采纳;朱棣登基后劝其效仿周公辅政,被诛杀,抄没家产仅搜出书画。
景清同样是二甲进士,建文帝时期任御史大夫,其假意归顺朱棣,怀利刃入朝行刺未遂,被剥皮实草,诛灭九族,牵连乡里。
其故居被毁为“废井”,人称“景清井”。
陈迪是三甲进士,建文帝时期任礼部尚书,其拒绝为朱棣撰写登基诏书,被凌迟处死,其子同刑,刑前割舌示众。
朱棣命割其鼻舌,陈迪血书“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叶煊回想着洪武十八年科举功成名就后,那些有名的历史人物,心中不禁感叹,这些人大多数未来都成了建文帝时期的重臣,不过几乎都被永乐帝朱棣杀绝了,基本上都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
虽说科举提前了三年,但他经过查阅考生名单,发现了这些人也参与到了科考中,那么正常情况下以他们的学识,依旧是能被录取的。
不过现在因为自己的原因,重新拟定的科举题目。
这些人,估计答不上来吧?
那他们还能如原本的历史般,踏入仕途么?
“估计不可能有考生能回答出这些问题,等科考结束后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如何处理这次科举之事...”叶煊心中思绪涌动,将考生名单图册放置一旁,俯瞰着下方犹如蜂巢般密密麻麻的考生科考区域,他隐隐能看到不少考生似露出苦恼之色,紧皱眉头。
他身旁的两位,滕毅和范敏两位主考官见叶煊将考生图册放了下来,心中忽然一顿,也不知道为何叶誊录如此关注考生名单,但他们也未曾多想,其中范敏将心中之事问出。
“叶誊录。”
“第一日的考题为[土地兼并的解决方案],确实不错。”
“不过这第二日的考题[替代宰相制度的新型制度],其中举例的内阁制度和军机处制度能否详细解释一番?他们莫非比目前陛下设立的[四辅官制度]更好不成?”
“除非这所谓的[内阁制度]、[军机处制度],比[四辅官制度]更好,不然的话第二日的考题绝不可使用这制度,因为目前的[四辅官制度],陛下觉得很不错。”
两位兼任主考官的尚书询问,让叶煊回过神来,他看向滕毅和范敏两人,稍微思索道:“若我猜测不错,四辅官制度,当今圣上并不满意。”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并没有直接启用内阁大学士,而是采用四辅官制度。
朱元璋想将大权独揽,做到乾纲独断,并且由于朱元璋精力充沛,他自认为能独自完成朝堂政务所有事情,可哪怕穷尽他一人之力,也根本无法处理完全国上下各种政事。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由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此举虽强化了皇权,但也导致皇帝需亲自处理海量政务,出现“日理万机,不胜其劳”的局面,朱元璋需一种既能辅助处理政务、又不会威胁皇权的制度。
他仿效古代‘三公四辅’传说,设立四辅官,分春、夏、秋、冬四季命名,由年老儒生担任,每月轮流值班,职责包括复核刑狱、参与官员选拔讨论等,但无实际决策权。
老朱的初心是好的,但可惜四辅官制度完全就是一种失败的制度,并且不适合明朝。
四辅官多由缺乏政治经验的‘耆儒’充任,如王本、杜佑等人,明初朱元璋更看重德行,可这些官员虽德行敦厚但迂腐无能,难以应对复杂政务。
再加上朱元璋为防止四辅官权力坐大,刻意限制其任期和职责,并且规定四辅官每月仅轮值十日,且四季官分权,导致政务处理缺乏连续性,效率低下。
朱元璋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若是拥有足够的权力的话,那就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丞相了,朱元璋自然要严格限制四辅官的权力和职责,所以采用轮流值班制度,可这就会导致‘政务缺乏连续性、熟悉性’。
春官刚刚熟悉政务,就要换成夏官了。
夏官刚刚接手一项重大事情,就要换成秋官了。
秋官刚了解四辅官的具体职责,通晓该如何为陛下分忧,就换成冬官了。
这不乱套了吗。
倒确实是限制权力了,也帮助老朱省了很多麻烦,可这样会导致朝堂混乱不堪、诸事处理效率低下。
本来就已经乱成这样了,老朱选用的四辅官人选,还都是一群老家伙,迂腐倒是小事主要是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处理明白诸多事情。
所以历史上,四辅官制度仅存在不到两年,于洪武十五年七月就被正式废除。
其直接原因是无法满足辅政需求,反而加剧行政混乱。
现在是二月,也就是还有五个月四辅官制度就将成为过去了,叶煊觉得很有可能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看出来四辅官存在的各种问题了,甚至脑海中已经有了内阁制度的雏形。
四辅官被废除后,殿阁大学士制度诞生,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朱元璋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翰林官员充任,品级仅为正五品,职责限于‘备顾问、拟文书’,仍未形成稳定辅政体系。
思索至此,叶煊给滕毅和范敏两人简单解释了四辅官制度的不足和缺陷后,缓声道:“内阁制度和军机处制度,能完美解决诸多不足,已经符合圣上心中的最优想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宠夫清醒大美人VS阴郁疯批小可怜 双洁+bg+小甜文+救赎+男主抑郁症+女主超护短 司听瑜被陆祈川困在怀里狠亲时,还是没想明白,自己怎么把陆祈川这颗单纯腼腆的小白菜给拱了!...
开朗乐观受vs宠溺美人攻林言穿成了一本权谋爽文里的小炮灰原主他爹为了让他嫁给村里唯一的书生郎,竟然不惜给他下药,事情败露后,原主名声尽毁,林家人也遭到全村人指指点点后来林家就搬走了,没带原主再后来,原主就自杀了,死后也被人唾弃林言刚睁开眼,就发现俊美逼人的书生郎正盯着他瞧,眼里火光熊熊按照剧情,书生郎马上就会离开,然后喜欢书生郎的男配会带人破门闯入,当众揭穿这桩丑事结果林言刚要下床就被书生郎亲了一口,然后他还过去反锁了门林言???章墨远上辈子只做过一件错事同村的哥儿被下了药躺在他床上,他第一想法是锁了门出去买药结果一出门就被考试时得罪的富家公子给绑了几个月后他回来,林言已经自杀了这是章墨远一生最愧疚的事,以至于慢慢成了心魔大概是执念太深,死后他居然重生了...
...
...
(1V1,女主原创,略微毒舌男主义勇。有系统,但是哑巴且仅供追番且不剧透。后期跟随原作主线剧情发展,会有原创情节和人物,HE。剧情流,非纯爽文,非日常文。)重生民国,谍战剧本(x)鬼灭之刃(√)珍视的家人被恶鬼夺走性命后,叶樱终于开启了自己不一样的鬼灭之旅。比起身边这位坚信自己没有被任何人讨厌的搭档来,叶樱的杀鬼...
坏消息鹤卿穿书了。坏消息鹤卿穿成了书里惨死的反派师父。坏消息没有好消息。提问已知结局是死于爱而不得的徒弟之手,该如何破局呢?鹤卿扩招啊!修炼啊!升级段位啊!为了不再陷入男女主的三角恋关系,鹤卿当机立断,打破1V1教学的脑瘫门规,扩招弟子,来多少收多少。可谁能想到扩招进来的第一个小徒弟就是个白切黑呢?!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