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40150(第13页)

徐光启彻底不吱声了。

“技术的升级从来不是错的,我们不研究,自然有别人要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最大程度节约人力,让百姓获益才是我们最应该的考虑的,一个一辈子都在磨面锤米的人,虽然忙忙碌碌,难道又能说真的对大魏有多大的贡献吗?以水利驱动,一日夜就能干完数十人才能干完的活,将这些时间与体力节约出来去念书学习难道不好吗?转型的阵痛是一时,我们要做的是给百姓提供更多的选择,不单是科举,也不单单是务农侍桑。”

“大魏需要的是更多愿意在各行各业去发展创新的人才,大量的人口堆叠在一起,不管多少的粮食都会不够的,现在江南对于湖广和南洋粮食的依赖难道还少吗?哪怕战乱导致人口损失缓解了这一过程,但是过上几年,依旧还是会重演……哪怕有了那些域外异种,也只是拖延这一过程的到来而不是解决。”

“想要解决只有:开疆扩土!大琉球和安南就是理想的耕种地区”

徐光启愕然,没想到宋时这么看起来的一个女子却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使他以为自己多次调整他对宋时的印象,如今却还是感觉自己低估了她。

他沉吟了一阵,还是忍不住道:“但是按大人所说,那那些没了生计的百姓又要怎么办,直接发配边疆倒也罪不至此吧?且不说那一路的颠沛流离,光是疫病和……”

宋时笑了:“我又不是疯子,哪有随意发配边疆的。他们自然有他们的出路,那些缫丝所得是从百姓身上所得,自然应该用到百姓身上。我早已经取消了劳役,江南地区多水网密布,新修水利,修桥搭路,修缮官道,自然免不了聘用劳力,所得所出皆为百姓。官道修缮好了以后,水陆运输,公共交通,养马养牛,往来贸易,百姓都可以从中获利,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的人越多,才越能有更多的人才不必困在生计之中。”

“现在整个工厂还没搭建完毕,后面我会让这边出一份《缫丝时报》,工厂一应收入支出,皆定时通报,待遇和奖励也都公示出来,以免有人上下欺瞒,嗯,基建那方也都应该定时通报出来,昭告天下。”

徐光启只感觉一股气冲上眼眶,长久堵在胸口的那份纠结就这样徐徐吐出。

他终于放松下眉头,对着宋时拱了拱手:“只愿大人所思所想皆能如愿!在下也愿一起为百姓尽一份心力。”

宋时知道,徐光启之前出山只是因为她的救命之恩,一路上都在观察自己,如今总算认可了自己。

她扶起徐光启,俯身一拜:“也请大人与诸位,一同帮我,帮百姓,把这路趟的更宽一些!”

第150章动荡宋时嘴上说的好听,实际……

宋时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她这一系列操作主要还是因为她,或者说大魏:太缺钱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光是基建,也就是变相的用劳役的方式给大家发钱。从京师到江南,大魏的每一个地方起码在宋时的眼里都是巨大的乡村,需要修修改改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上到黄河淮河绵延百年的水利修建工程,这可关系到小冰河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下到府州之间的沟通联络的官道,要想富先修路,粮食总不能坏在地里,红薯和土豆在没有处理的情况并不好运输。

虽然现在修的还只是重要的主官道,但是大魏的国土面积实在有些广阔,看起来很爽,修起来很要

命,钱花起来更是要命。

这还不包括日后待收复的西南山区的复建工程,沿海地区和大魏的船厂,以及后续花销更大的下南洋计划……

而大魏的赋税,拉跨的一比。

市舶司收了一笔钱,但是三年的赋税全部被抵押出去了,短期内是指望不上了。

而且现在全面开海,作为一个农业国,大魏的生丝、茶叶、以及瓷器需求量会达到一个很恐怖的效果,即使宋时尽力权衡,但是大势所趋,瓷土暂且不提,桑树和茶树作为高经济附加值的植物,对于粮食作物的挤压是有目共睹的。

而田税,因为粮票的制度,也都是收的实物堆积在仓库之中,只能支持小规模的转移,不然费人又费粮。

大魏太祖曾经因为挖矿过于消耗人力物力,为了休养生息,将那些金银矿产都封存了。

宋时现在都已经开始把各地曾经封存的金银矿脉都重启了,结果到了当地一看,几乎都被当地的藩王和豪强开采过了。

至于所谓的矿税,是一毛钱都没收过!

然后这些人,不是被闯王收拾完,就是被她抄家了。

准确的来说,加上张家口和江南各地的抄家活动,以及市舶司的借款,宋时的手上目前还有大量的金银。

但是抄家归抄家,终究是无源之水,用一份少一份,光凭日本的银矿是无法支撑起大魏的经济运行的,更不用说连接偏远地区的治理和管制问题。没有足够的文教和交通、治理,光是索取,那么华夏的同化能力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而基建,是一个肉眼可见,需要维持几十年的吞金兽,更不用说还有万物工坊和学院,高薪养廉的那一大笔官吏工资支出。

宋时所谓的没钱,没的是持续收入,纵然现在手上的金银还能撑过四年五年,但是一个国家没有稳定且长期的收入来源,是危险的。

乱世还没结束,大魏破产的信誉也让她不敢轻易拖欠,一旦失去民众信心,别说发行纸币了,只怕粮票制度都会顷刻崩塌,想要在大魏这座百年屎山上重建金融制度的难度会更大。

社会的进步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某个环节没有打通,代价就会出现在后续的环节,引动崩塌。

商税改制,大概这个活实在太得罪人了。

哪怕宋时让龚敬出面,将皇庄和皇家商行以及宗室产业统一纳入赋税征收体系,直到现在一年了,户部那边几番折腾,还没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通过全国大基建,将会有大量的白银涌入百姓手中,让原本已经接近停滞的市场交易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定好商税改制,那么一旦百姓已经习惯了这个宽松的环境,再收紧遇到的阻碍也就越大。

哪怕是皇家带头也没办法顺利推进,户部官员不肯推行新法商税也很简单。

十年寒窗苦读,绝不是一贫如洗的农户能拼出来的,但凡能考上科举入仕的,谁家没有几分家底,当上官员的谁家没有几个从商的亲戚,族中没有几个仗着官声吞并他人财田的族人,同学院中没有几个拿着帖子包揽诉讼的。

大魏以孝治国,但凡长辈过世都还有三年丁忧,哪怕是律法之中也有亲亲相隐的条例,宗族血亲谁能背叛简直就能被戳着脊梁骨骂!

而改动商税,牵动的就是他们身后的家族利益,因此,这一条往往只有势单力薄的女官推行的最为积极,但是也已经被户部的官员压着,难以推进。

不过到了现在,就是推不动也要推了。

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新的商税还没有确定,但是商行的人员登记,和新式记账法的培训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基本上除了少数的吏员,其他大部分在宋时说要送去挖矿的威胁之下,都通过了算术考核问题。

女官那部已经完善了一份商税制度,如果文官还是装死不肯推动,那户部这一块,就全部交于女官执行。

愿意在宋时手上有所作为的人,自然值得应有的奖励。

一旦宋时的桑蚕产业化完成,出口贸易就能大幅度提升,从南洋和日本流入的金银也会更多,而活跃的商贸行为自然就能推动金融的进化。

而下一步的纸币和银行机制才能顺利铺陈开去。

现在堆在国库之中,抄家抄来的五千万两白银,如果就这样通过基建和薪资发放轻易的全部撒到出去,那么不出一年就能搞的整个大魏通货膨胀。

难道张家口的八大晋商不知道银钱流转才能钱生钱吗?问题是他们的钱能流转到哪里去?整个大魏经济没有盘活的时候,去钱庄存钱不仅没有利息,反而需要缴纳存金,富商们自然而然就选择将大批的金银埋入地下,管你市面上如何流转,反正金银永远是硬通货。

现在当然不能任由他们这样继续这样下去。

通过这段时间的粮票制度测试,百姓对于粮票的接受度还算良好,现在是时候开始推行银行和纸币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他的小青梅跑了

他的小青梅跑了

(含部分校园回忆情节)(含部分强制爱火葬场情节)三年前,梁童从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的徐望西的身边逃离,改名边嘉,重新开始。三年后,徐望西回国订婚,边嘉却再次被软禁在酒店顶层,听他缱绻的哀叹你和我我们之间需要一个完整的结尾。订婚官宣一结束,我就放你离开这里。边嘉又信他一次,而代价就是在仪式上,听他用清润...

冷瑶白深川

冷瑶白深川

只是闪婚对象,不是相恋七年的机长男友,白深川。而是家里安排,见面不到一周的相亲对象,祁氏掌权人,祁晏。我们的婚房已经准备好了,就在颐和原著11栋。...

叶祁舟秦孀+

叶祁舟秦孀+

直都看不出他卑劣的伪装。想到刚发现怀孕的时候,他欣喜若狂,像是突然得到了绝世珍宝,高兴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后面孕期更是无微不至,哪怕我上楼梯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呵护着。可谁能想到那个时候的他,就已经在为外头的私生子布局了呢?祁舟,谢谢你送来的东西,小晨很喜欢。叶祁舟睡着了,手机却滴滴响个不停。指纹解锁后,我瞳孔骤缩。呆愣了好一会儿,任由豆大的泪珠扑簌落下。我给宝宝准备的衣服,全都在一个月前被叶祁舟改成了那个孩子的尺寸。就连我想要送给宝宝的别墅,都已经住进了秦孀母子。他聊天的背景,就是别墅的花园,一家三口并坐在秋千上,其乐融融。我的心口痛得麻木。再往上翻,是叶祁舟给叶晨请大师算的黄道吉日,还剩下三个月。我紧紧闭上眼,口中发苦。这三...

叶流萤冥渊

叶流萤冥渊

过了很久,孟婆才收起手神色复杂的朝阎王府看去,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天,看来是要变了!远处,阎王府。...

渡劫失败后,白月光她杀回来了

渡劫失败后,白月光她杀回来了

渡劫失败后,白月光她杀回来了的简介关于渡劫失败后,白月光她杀回来了封浅,一位修仙界大佬,作孽太多,仙没成,还穿了!封浅就是一个原地摆烂的大动作,但她是不受宠的真千金!她于是直接表演一个原地疯。全网两亿小黑子?秒了!渣渣家人?也秒了!!所有人她真疯了!但后来,某官方布会上,封浅对着镜头,勾唇一笑小黑子们,好久不见,想我了吗?黑子们瞳孔地震,更有人被当场吓晕,晕过去了,嘴里还喃喃自语着不可能,怎么可能,这肯定是在做梦!又后来,某很多人刚从裂缝里出来,就...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