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2集 申报波折(第1页)

百年技艺的申遗之战

陈砚生的手指在泛黄的古籍上停顿了三次,才终于确定那行蝇头小楷的断句。窗外的蝉鸣已经持续了半个月,像极了他此刻悬在嗓子眼的心跳——距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最终提交,只剩下七十二小时。

“师父,王庄的老人们都到了。”徒弟小赵的声音带着气喘,手里的搪瓷缸子还冒着热气,“张大爷特意把他爹当年的药布带来了,说是民国二十三年您祖父给敷的。”

陈砚生合上《陈氏正骨秘要》,指腹在封面的裂纹上摩挲。这本传了七代人的手稿里,记载着陈家“接骨续筋术”的全部精髓:用三十味草药按节气炮制的药膏,配合祖传的推拿手法,能让错位的筋骨在半月内愈合。可在现代人眼里,这“半月愈合”四个字,总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玄乎。

“让老人们先坐,我换件衣服就来。”他拉开衣柜最底层的抽屉,那件深蓝色的中山装熨得笔挺,领口处还留着去年在省文化馆做展示时蹭到的药膏痕迹。

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人。张大爷把一个用油纸包了三层的布包放在桌上,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颤:“砚生,这布上的药味,跟当年一模一样。我爹那时候从房上摔下来,腿骨戳破了皮,县医院说要锯腿,是你爷爷三天来给推拿换药,硬是把骨头给‘按’回去了。”

“可不是嘛。”隔壁村的李婶接过话头,怀里抱着个相框,“我家柱子五岁那年掉进井里,胳膊肘脱臼,是你爹用那药膏敷了七天,就能举着锄头帮我浇菜了。”

小赵在一旁飞快地记录,摄像机的红灯安静地亮着。这些证词将和《陈氏正骨秘要》的影印件、历代传承人的谱系表一起,构成申报材料中最厚重的一章。陈砚生看着眼前这些满脸褶皱的面孔,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手艺传下来,不是让人当神仙敬的,是让人知道,老祖宗的智慧里,藏着多少过日子的实在。”

申报评审会设在省美术馆的圆形会议厅。陈砚生坐在长桌末端,对面是七位评审专家,中间的空位上摆着他带来的三样东西:一罐炮制好的药膏、一套牛角推拿工具,还有那本用锦盒装好的《陈氏正骨秘要》。

第一位专家的提问很温和,关于技艺的传承脉络。陈砚生拿出谱系表,从清道光年间的第一代传人讲起,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地方志里的记载,甚至还有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剪贴。

直到第三位评审,来自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周教授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陈先生,根据你们提供的案例,有位患者股骨粉碎性骨折,仅用二十天就临床愈合。现代医学认为这违背生理规律,你们所谓的‘神奇功效’,是否有科学依据?”

会议厅里瞬间安静下来。陈砚生看到旁边的小赵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他深吸一口气,打开带来的铁皮药罐,一股混合着当归与麝香的醇厚气味弥漫开来。

“周教授,我们从不认为这是‘神奇功效’。”他拿起一块药膏,对着光线展示其中细密的纤维,“这药膏的配伍,在《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我们改良了炮制工艺,让药效更持久。至于推拿手法,其实是利用力学原理,让错位的骨骼复位,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

“那为何你们的宣传材料里,写着‘骨断百日,陈氏半月’?”周教授拿出一份地方小报,标题用了加粗的黑体字。

陈砚生的脸颊烫。那是前几年镇上的宣传干事写的,为了吸引游客,添了不少夸张的修辞。他起身鞠了一躬:“这是我们的失误。我们已经要求媒体更正,并且在申报材料里附上了三甲医院的临床对比数据——我们的优势在于康复周期缩短o,并非‘自然愈合’。”

接下来的提问愈尖锐。有专家质疑药膏里含有违禁成分,陈砚生立刻出示了省药检所的检测报告;有人觉得传承谱系有断层,他翻开民国时期的户籍档案,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我祖父的行医执照,当时由省卫生厅颁。”

最艰难的时刻,是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专家提出:“很多证词提到,你们的药膏能‘活血化瘀,驱邪避秽’。这‘驱邪避秽’四字,是否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陈砚生沉默了片刻,从锦盒里取出一张泛黄的药方。那是年,他父亲为志愿军治疗冻伤时留下的记录。“专家您看,这里写着‘药敷后,患处热,寒气自散’。”他指着其中一行批注,“老人们说的‘驱邪避秽’,其实是对药效的形象描述。就像中医说‘上火’,并非真的有火,而是一种体质状态。”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祖父在抗战时,用这手艺救过不少伤员。那时候没有抗生素,他就用草药消毒,靠推拿复位。那些被救的战士,后来成了农民、工人,他们说这手艺‘神奇’,是因为在绝境里看到了希望。”

会议厅里静得能听到空调的嗡鸣。陈砚生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张张照片:有他父亲在公社卫生院行医的场景,有年他为地震伤员治疗的报道,还有去年他带徒弟去福利院做义诊的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申请非遗,不是为了证明这门手艺有多‘神奇’。”他的声音逐渐平稳,“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技艺里蕴含的智慧——如何用自然的力量减轻痛苦,如何用双手传递善意。这些,才是真正的文化价值。”

评审会结束时,夕阳正透过玻璃窗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周教授走过来,拿起那罐药膏闻了闻:“这气味很熟悉,跟我小时候祖母用的草药膏很像。”他忽然笑了,“我母亲的关节炎,西医说只能换关节,或许可以请你看看?”

陈砚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随时可以。不过我得说明,我不能保证‘神奇效果’,只能尽力减轻她的痛苦。”

三个月后,申报成功的消息传来。那天陈砚生正在给张大爷的孙子做康复训练,小家伙在幼儿园摔断了胳膊,恢复得很顺利。小赵拿着通知书冲进诊室,声音都在抖:“师父,成了!我们入选国家级非遗了!”

张大爷拄着拐杖站起来,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我就说嘛,老祖宗的手艺,错不了。”

陈砚生摸了摸孩子的头,看着窗外的阳光。他想起评审会上那位民俗学专家最后的话:“真正的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智慧。它可能不完美,甚至带着时代的印记,但只要能给人带来福祉,就值得被传承。”

晚上整理材料时,他在《陈氏正骨秘要》的最后一页,写下新的批注:“技艺者,术也,非神也。传之者,承其法,亦承其心。”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墨迹,像极了那些在时光里从未褪色的证词——不是对“神奇”的迷信,而是对善意的信仰。

小赵在一旁剪辑纪录片,屏幕上闪过老人们的笑脸。“师父,你看张大爷说的那句话,要不要加进去?”

陈砚生凑过去看,画面里张大爷举着那个药布包,对着镜头说:“这布上的药味,跟当年一样。人会老,骨头会断,但有些东西,能一直传下去。”

他点点头,关掉台灯。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那罐药膏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就像这门手艺走过的百年光阴,没有神迹,只有实实在在的温暖。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dududu逸霄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强制进入(1v1)

强制进入(1v1)

两个没可能的人寻找可能。男主非典型一见钟情女主非典型因性而爱三观不正。练笔之作,回头看发现很多不足之处,算不上好,不必再投珠了。强取豪夺1v1he不是日更建议先阅读第一章的排雷手册再决定要不要看下去,多谢支持...

绝对臣服姿态

绝对臣服姿态

德青中学的下课铃响了,楼道人声沸腾,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高三五班。温迎和一堆女生说说笑笑,人如其名,温柔又很受欢迎,眼睛弯弯安静地倾听着女孩们谈笑。她嘴角上扬脸上笑容洋溢热情的回应与她说话的女孩们,等话题不再落在她身上时,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笑容就渐渐收敛乃至冷漠。天天的维持人缘好的人设,好累。抬眼看向窗外时,现一个长相出众的男生带着学生会主席的袖章挨在墙边与他人交谈。那是戴望津,一个成绩位列前茅,长相优越,家庭优越的戴家少爷,一个可以完美称之为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学生。...

陨落仙尘

陨落仙尘

太阳消失了!极致的白就是极致的黑!炽白的光线让人睁眼如盲!光芒所及之处,天空下所有站立的东西瞬间化作二维的图像高楼来不及崩碎就被整体压进泥土之中,形成一块混合着血肉和钢筋水泥的石棺茂密的树林平整地摊在地面上,仿佛一张张夹在书页中的完美标本至于路上行走的人则是一副绝美的切片图,深红色的血渍背景上,各种脏器的薄片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整个世界,仿佛是一位高画家笔下的雪白纸,尽情而残酷地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音希声,这越了核弹爆炸千万倍的亮光,没有半点儿声音,带来了光芒下死寂的世界。天空尚有流云,只是这流云被一只无形的手拉扯成细长如剑的形状。剑的边缘是赤色的红,宛如...

都市艳遇指南

都市艳遇指南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踏入社会的故事,艳遇不断,激情不断,在激情澎湃的高潮中站到了最巅峰。...

重生一品女将军

重生一品女将军

唐安然和娘亲在赶回帝都的路上遭人暗算,坠崖身亡睁开眼,她竟重生在长姐唐秀宁的身上!不知不觉间,她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纷争!上战场寻宝藏入深宫她到底...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