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夜读诗经之一二四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宛如一跨越千年的悲歌,于《诗经·国风·唐风》中悠悠奏响。它以质朴文字作弦,以深沉情感为调,将一位女子对亡夫的无尽追思、矢志不渝的爱恋,细腻地呈现于世人眼前。接下来,我们将从逐联剖析与整体品鉴两个维度,深入探寻这诗的独特魅力,感受其穿越时空的情感张力。
一、逐联赏析
第一章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诗的开篇,诗人运用起兴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在广袤的荒野之上,葛藤如同蜿蜒的长蛇,紧紧缠绕着荆树;蔹草则像一片绿色的潮水,肆意蔓延。葛藤与蔹草的疯狂生长,本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蓬勃体现,然而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旷野之中,却反衬出周遭环境的死寂与荒凉。四周寂静无声,唯有葛藤与蔹草相互交织,无人问津,这一景象宛如为全诗的悲剧基调,悄然拉开了沉重的大幕,营造出一种孤独、凄清的氛围,让读者未读其文,先感其哀。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面对眼前这荒芜之景,诗人的思绪瞬间被拉回至残酷的现实。“予美亡此”一句,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心爱的丈夫已长眠于此。紧接着,诗人以设问自答的方式,出“谁与?独处!”的悲叹。短短四字,字字泣血,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在这片死寂的荒野之中,诗人形单影只,往昔与丈夫相伴的美好时光,如今都已化作泡影,这一情感的抒与前文的自然景象相互映衬,宛如水乳交融,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动人心弦。
第二章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第二章承接章的起兴手法,巧妙地将“楚”换成“棘”,将“野”换成“域”。这一细微的变化,进一步描绘出葛藤紧紧缠绕荆棘,蔹草在墓地周围肆意蔓延的场景。荆棘本就给人以尖锐、刺痛之感,墓地则更增添了一份阴森与凄凉。这一画面不仅强化了环境的荒芜,更暗示出亡夫所处之地的孤寂与悲凉。与章相比,氛围愈压抑,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为诗人情感的进一步深化,悄然埋下了伏笔。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诗人再次悲叹丈夫的离去,“谁与?独息!”相较于章的“独处”,“独息”更着重强调孤独中的安息。在这荒芜的墓地旁,诗人对丈夫的思念如汹涌的潮水,愈浓烈,却又无法排解。“独息”二字,宛如一声沉重的叹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孤独与哀伤。
第三章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第三章的视角,从野外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转向亡夫墓中的殉葬物品。“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描绘出角枕色泽鲜艳,锦衾光彩夺目。这些精美的殉葬品,本应伴随生者享受生活的美好,见证世间的繁华,然而此刻却只能与亡夫冰冷的遗骨长眠地下。鲜明的色彩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凸显出生命的无常与残酷。美好与冰冷、鲜活与死寂相互交织,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命运的无情。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目睹眼前的一切,诗人的思念与孤独感达到了新的高度。“独旦”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漫漫长夜中,独自等待天亮的痛苦煎熬。漫漫长夜,万籁俱寂,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满心都是对亡夫的思念。这一夜的等待,仿佛是一生的煎熬,将诗人对亡夫的思念,推向了痛苦的巅峰。
第四章
“夏之日,冬之夜。”第四章开篇,诗人以“夏之日,冬之夜”描绘出夏天白昼漫长,冬天黑夜悠长的景象。这里巧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并非单纯描述夏冬的昼夜特点,而是强调时间的漫长与难熬。在这无尽的时光中,诗人对亡夫的思念如影随形,愈浓烈。每一个白昼,每一个黑夜,都充满了对丈夫的回忆与思念,这份思念如同沉重的枷锁,让诗人难以挣脱,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煎熬与对未来的绝望。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在漫长的思念与绝望之中,诗人出“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的誓言,明确表达了自己死后与亡夫同穴的坚定渴望。这一誓言,跨越了生死的界限,展现出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与丈夫团聚的执着追求。这份生死相依的承诺,真挚而深刻,如同一束穿透黑暗的光芒,照亮了诗人孤独的心灵世界。
第五章
“冬之夜,夏之日。”第五章开篇,诗人再次重复对时间的描写,“冬之夜,夏之日”不仅与第四章形成呼应,更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漫长与无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诗人对亡夫的思念从未有过丝毫的减退,反而如陈酿的美酒,愈深沉。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却无法磨灭诗人对丈夫的思念,这份思念如同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诗人的灵魂深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人再次坚定地表达死后与亡夫团聚的愿望,“归于其室!”相较于第四章的“归于其居!”,情感更加深沉。这一重复并非简单的赘述,而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将诗人对亡夫生死不渝的爱推向了极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感动与思考,让人不禁为这份跨越生死的爱情所动容。
二、整体赏析
结构与形式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仅部分字词有所变化,通过这种反复咏唱,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易于传唱,更让诗歌的情感表达如层层涟漪,逐步递进。从开篇的孤独哀伤,到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再到对未来的绝望,以及最后对生死相依的坚定誓言,形成了独特而富有张力的叙事节奏。这种节奏宛如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读者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感同身受。
意境与情感
诗歌以“葛生蒙楚”为线索,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清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葛藤、蔹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亡夫墓中殉葬物品的刻画,构建出一幅幅生动而又令人心碎的画面。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诗人在荒芜的墓地旁,孤独地徘徊,黯然神伤的身影;能够感受到诗人在漫漫长夜中,独自等待天亮的痛苦煎熬。从最初的孤独寂寞,到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再到对未来的绝望,以及对生死相依的执着追求,诗人的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如抽丝剥茧般层层递进,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引强烈的情感共鸣。
主题与意义
这诗主题鲜明,紧紧围绕对亡夫的深切思念和生死不渝的爱情展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死和爱情有着独特的观念。《葛生》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这些观念,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悼亡诗的开篇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生死的坦然面对,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观,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艺术特色
在艺术表现上,《葛生》独具匠心,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先,诗人巧妙运用自然景象烘托情感氛围,“葛生蒙楚”等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又富有象征意义。葛藤和蔹草的生长,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孤独的蔓延,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其次,诗歌情感表达富有层次感,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细腻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痛苦与挣扎。此外,诗歌语言简洁质朴,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重章叠句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节奏感和感染力,使这诗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喜欢夜读诗经请大家收藏:dududu夜读诗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破镜重圆久别重逢双洁打脸搞笑日常小甜文男主内敛自持,不是渣男,前期的坑后期会填女主坚强乐观,对待感情却又敏感自卑,经过不断的成长蜕变最终与男主携手共进...
清冷舞蹈生×斯文败类教授先婚後爱九岁年龄差双洁甜宠撩狗男主治愈救赎这是一个黑道大佬化身温柔教授,甜宠小娇妻的故事。(1)一次意外,秦绵被学校的高岭之花所救,她以为对方是正人君子,不想是衣冠禽兽,他到底是被解封了还是被下了降头?可他又很温柔,顺着她,宠着她,护着她,逗着她她以为他们只是合作婚姻,原来对方是步步为营。陶教授,你真的有好多面。嗯,我快暴露了。(2)陶柏庭追随她的身影好多年,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如果可以,他真想回到十几年前,好好陪陪那个孤孤单单小姑娘,这样,她就不会长成现在的模样。陶柏庭告诉自己,她失去的,没得到的,他都要补给她。让她高兴,想方设法让她高兴。PS作者简介无能,但保证很宠很甜很撩很嗯嗯希望你会喜欢陶教授。...
又名小明历险记到了古代该做些什么好呢?开个书局,写写文,连载一下小说,顺便听一下别人的故事,江湖厮杀,乡村爱情。顺便看上了一个人,恰好那个人好像也看上...
已全文投入存稿箱,可以放心跳!有兴趣请加个收藏呐。线索丶证据,那些是侦探才要去研究的东西。我们极道组织只要讲究道义与恩仇就可以了。综(乱七八糟的)上所述极道组织的大小姐稗田阿礼捋了捋耳边的碎发,山茶花饰物的流苏随之摇晃了几下,我好累,走不动路了这个腰带好麻烦,要怎麽绕上的那家夥还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用的话做掉算了红茶也好,咖啡也好,酒也最後那个不行。被深紫色长发的青年抽走了酒杯,阿礼不甘地撇了撇嘴,又在对方笑着看过来的瞬间回复了板正又优雅的大小姐仪态,您就帮帮我嘛,冲田先生?祸害一下中二期的男神,新撰组异闻录的总司,想要给他一个HE。以下为阅读注意点高亮本文四舍五入有一部分属于三创,至于整了哪个二创的活,因为伏笔与剧情的原因,我会在图穷匕见的地方说的。整体不影响内容标签综漫少年漫文野腹黑FGO其它文豪野犬丶东京复仇者丶新撰组异闻录丶东方Project丶FGO...
(鉴于各位小伙伴的鼓励,我开了微博,ID与笔名同)温文尔雅且腰不好的裴总裁撞上风骚逼人的骨科医生万俟雅,第一次被压着没了贞操,第二次被迫约炮,第三次生日,裴总给未婚夫送上自己花盆里捡的爱心鹅卵石未婚夫要富婆吗?贼抠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