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章府学扬名,家书抵万金
沈家祠堂的烛火,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投毒之夜後,彻夜未熄。三叔公沈守正苍老而愤怒的声音,如同沉钟,在森严的祠堂里回荡,最终定下了对沈大富父子的裁决:沈大宝投毒害畜,人赃并获,性质恶劣,远超族规所能容!三叔公亲笔写下呈文,连同证物(毒谷粒丶奄奄一息的小鸡)及多名人证(王婶丶刘老实丶铁柱等)证词,着两名本家壮丁,连夜将沈大宝押送清河县衙,告其“投毒害畜,意图不轨”之罪!沈大富教子无方,纵子行凶,罚跪祠堂七日,每日抄写《族规》《家训》十遍,罚没名下良田十亩充作族中公産,永世不得赎回!
此判一出,如同在清河村投下巨石!押送沈大宝的牛车在村民鄙夷的唾骂声中驶出村口时,沈大富家那扇紧闭的大门内,传来沈赵氏撕心裂肺的哭嚎和沈大富如同困兽般绝望的嘶吼。这一次,沈大富彻底元气大伤,名声扫地,连最後一点翻身的本钱也被族规无情剥夺。他瘫坐在冰冷的地上,看着被押走的儿子和族老递来的罚没田契,眼中最後的光彻底熄灭,只剩下深不见底的怨毒和绝望。他知道,在清河村,他沈大富一家,已经彻底完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第二天就传遍了四邻八乡。林清喻临危不惧丶当机立断揪出真凶的事迹,连同他之前持家有道丶善待乡邻的作为,被村民们口口相传,添上了几分传奇色彩。“案首夫郎”这个称呼,在清河县这片土地上,真正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和发自内心的敬重。再无人敢因他小哥儿的出身和曾经的卑微而轻视半分。
尘埃落定,小院恢复了宁静。林清喻默默埋葬了那几只无辜的小鸡,在篱笆边撒下驱虫避秽的石灰。他没有沉浸在愤怒或後怕中,而是将这份经历化作更深的坚韧。他拿出沈砚留下的银钱,重新买了几只健壮的小鸡崽,将後院篱笆加固,又特意在靠近沈大富家方向的篱笆下,种上了一排带刺的荆棘灌木。行动无声,却充满了守护家园的决心。
府学藏书楼,高窗明净,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旧纸特有的气息。沈砚正埋首于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之间,指尖滑过书脊,寻找着张教授提到过的那本前朝水利专着。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府学内关于赵弘业挑衅的小插曲,早已被他抛诸脑後。他的心神,全系于即将到来的秋闱,以及张教授那本蕴含智慧与警示的漕运札记。
“沈兄!沈兄!”陈啓明略带兴奋的声音打破了书楼的宁静,他快步寻来,手里扬着一张洒金请柬,“快看!‘揽月楼文会’!王巡抚做东!邀请府学才俊赴会!咱们仨都在受邀之列!”
沈砚接过请柬。质地考究,墨迹酣畅,落款赫然是“山东巡抚王守仁”。王守仁!这个名字让沈砚心中一震。这位封疆大吏以务实干练丶重视人才着称,在士林中声望极高。他的文会,绝非寻常饮宴,而是选拔才俊丶交流时务的重要平台!
“王巡抚亲自主持的文会…”李文博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神色凝重中带着兴奋,“此乃天赐良机!若能得王巡抚青眼,于秋闱乃至日後仕途,都大有裨益!”
“正是!”陈啓明搓着手,“听闻王巡抚最喜有真才实学丶能言时务之士。沈兄,你那‘经世致用’之论,正合其意!此番文会,正是沈兄扬名立万之时!”
机遇当前,沈砚心中亦是波澜微起。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扬名是其次,借此平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关于漕运丶吏治丶农桑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见解,传递给真正能影响时局的人,才是关键。他需要一场精彩的亮相,但绝非哗衆取宠。
“王巡抚清名在外,能参与此会,确是我等幸事。”沈砚收起请柬,目光沉静,“当以真才实学应对,不负师长教诲,不负此番际遇。啓明兄,文博兄,我们需好生准备。”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更显沉潜。他不再局限于藏书楼,而是更多地走访府城街市,与行商丶码头力夫丶小店主攀谈,了解漕运实情丶物价波动丶市井百态。他将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与张教授的札记丶府学藏书中的典籍相互印证,反复打磨自己对几个关键时务问题的见解,力求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揽月楼临水而建,雕梁画栋,灯火通明。今夜,这里汇聚了青州府学最顶尖的一批学子,以及府衙几位作陪的官员。气氛庄重而热烈。
王巡抚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一身常服端坐主位,不怒自威。他言简意赅地开了场,勉励学子们畅所欲言,论学议政,不必拘束。
文会伊始,多是吟诗作对,展示才情。陈啓明文采斐然,一首咏志七律赢得满堂彩;李文博引经据典,对答如流,亦得王巡抚颔首。轮到赵弘业时,他刻意卖弄,大谈“礼乐教化乃治国之本”,言辞华丽却空洞无物,王巡抚只淡淡点头,未置一词。
沈砚静坐一隅,并不急于表现。他在观察,也在等待合适的切入时机。
终于,话题在王巡抚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转向了吏治民生。一位府衙官员谈及青州府去岁推行“均平徭役”的成效,言语间颇有自得。
沈砚知道,时机到了。他起身,从容一揖:“学生沈砚,有一浅见,斗胆进言。”
王巡抚目光投来,带着审视:“讲。”
“大人推行‘均平徭役’,体恤民力,泽被苍生,实乃善政。”沈砚先扬後抑,语气平和,“然学生观之,此政虽均平了徭役摊派,却未能根除胥吏借此上下其手丶盘剥小民之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竟敢当衆质疑府衙政绩?赵弘业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
那官员脸色微变:“沈生此言何意?莫非指我府衙吏治不清?”
沈砚不慌不忙,拱手道:“学生不敢妄议府衙。只是据学生走访所知,各地胥吏在‘均平’名目下,巧立名目,诸如‘脚钱’丶‘饭食钱’丶‘笔墨损耗’等,花样百出,数额往往远超正役。更有甚者,以‘富户代役’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致使‘均平’之美意大打折扣,小民负担依旧沉重。此非政策之过,实乃执行之弊,吏治不清之症结所在!”
他侃侃而谈,列举了几个走访中得知的具体实例(隐去人名地点),描述了胥吏盘剥的手法,数据虽非精确,却生动具体,直指要害。最後,他提出建议:“欲除此弊,学生以为,除严惩不法胥吏外,更需‘明示’与‘暗查’并举。‘明示’,即在各乡各村张榜公布每户应役天数及折算银钱之法定标准,让百姓心中有数;‘暗查’,即由府衙或学官(以游学名义)不定期暗访乡里,听取民声,核查实情。双管齐下,方能使‘均平’之政真正落到实处,惠及黎民。”
一番话,有调查,有实例,有分析,有对策,逻辑严密,直指时弊核心!原本有些喧闹的文会瞬间安静下来。王巡抚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了极其专注的神情,身体微微前倾,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沈砚。
“好!好一个‘明示暗查’!”王巡抚抚掌赞道,眼中精光四射,“沈案首此言,鞭辟入里,切中要害!非深察民情丶洞悉吏弊者不能道出!此乃务实济世之言!”他转向那位脸色尴尬的府衙官员,“李同知,沈案首所言之弊,府衙当深查!其所献之策,可详加参酌!”
“是…是,下官遵命。”李同知连忙躬身应下,看向沈砚的目光复杂难明。
王巡抚对沈砚的兴趣显然被彻底点燃。接下来的文会,他频频点名沈砚,从漕运积弊丶到农桑水利丶再到边关军屯,问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沈砚凭借着扎实的功底丶广泛的阅读丶特别是深入市井的细致观察和“经世致用”的思考方式,一一从容应对。他引经据典却不掉书袋,分析时弊直指核心,提出的建议虽未必尽善尽美,却都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满了务实的智慧。
当沈砚结合张教授札记和自己的思考,阐述对漕运“分段清淤责任制”和“折色与本色结合”的看法时,王巡抚更是连连点头,眼中激赏之色愈浓。
“沈砚,”王巡抚在文会尾声,当着所有学子官员的面,郑重道:“汝之才学,不在文章锦绣,而在胸有丘壑,心系黎庶。‘经世致用’四字,汝当之无愧!秋闱在即,望尔再接再厉,莫负所学,莫负朝廷求才之心!”
这近乎公开的褒奖和期许,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满座皆惊!赵弘业脸色惨白,嫉妒得几乎发狂,却再不敢发一言。陈啓明和李文博则是与有荣焉,激动不已。
揽月楼文会,沈砚以一番振聋发聩的吏治剖析和随後展现的广博见识与务实才华,不仅彻底赢得了王巡抚的赏识,更在青州府的上层圈子中,一举奠定了“经世之才”的赫赫声名!沈砚二字,伴随着“小三元”的荣光和巡抚的赞誉,真正开始在青州府的上空闪耀。
文会的喧嚣散去,府学归于宁静。沈砚在学舍油灯下,将文会上的问答要点和自己的思考,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册。王巡抚的期许是动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秋闱,他必须拿下!不仅为了功名,更为了拥有更大的平台去实践胸中所学。
夜深人静时,对林清喻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不知家中可还安好?沈大富父子受此重惩,可曾彻底安分?清喻独自持家,可曾遇到难处?
这日午後,府学的门房送来一封家书。信封是熟悉的丶略显粗糙的毛边纸,上面的字迹端正了许多,虽仍显稚嫩,却一笔一划极其认真——是清喻的字!
沈砚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回到学舍,关上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纸上是林清喻工整的字迹,详细汇报了家中近况:
“夫君钧鉴:见字如面。家中一切安好,勿念。春耕已毕,咱家三十亩田,王婶刘婶等挂靠田,皆已下种(麦十亩,豆十五亩,馀为杂粮)。秧苗青翠,长势喜人。新买鸡崽六只,活泼健壮,篱笆已加固,并植荆棘于西侧。三叔公主持公道,沈大宝因投毒害畜,已送官究办(附其罪证供词抄录)。沈大富罚跪祠堂七日,罚田十亩充公,闭门不出。村中安宁,乡邻友善。王婶常来帮衬,刘大娘教我做酱菜,甚好。账目清明,收支有度(附本月简账)。天渐暖,夫君在府城,饮食起居当自珍重。廪米廪银若不足,家中尚有结馀,可随时告知。喻日日勤习字,已能通读夫君前信,甚喜。盼夫君学业精进,秋闱折桂,喻于清河村家中,灯下谨书。”
信不长,却事无巨细,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没有诉苦,没有抱怨,只有报平安的踏实,处理事务的干练(连沈大宝的罪证抄录都想到了),对夫君的关切叮嘱,以及那份悄然成长的自信(“已能通读夫君前信,甚喜”)。随信附着一张简单的收支账目,字迹工整,条目分明。
沈砚捧着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他仿佛能看到清喻在灯下,蹙着眉头,一笔一划认真写信的样子;能看到他加固篱笆丶种植荆棘时那小小的丶却充满力量的身影;能看到他与王婶丶刘大娘相处融洽,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从容…
当读到“沈大宝投毒害畜…已送官究办”时,沈砚的心猛地揪紧!一股冰冷的怒意和後怕瞬间席卷全身!他竟不知家中发生了如此凶险之事!清喻…他是如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揪出真凶,并推动将其送官严惩的?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信中轻描淡写的“三叔公主持公道”背後,清喻又独自承担了多少惊惧和压力?
巨大的心疼和更深的骄傲,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击着沈砚的心房。他的清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成长为一棵能经历风雨丶守护家园的树了!不再是需要他时时庇护的幼苗!
沈砚提笔,蘸饱了墨,在雪白的宣纸上,郑重写下回信:
“清喻吾郎:家书已至,反复捧读,如见卿面,心甚慰之。闻家中巨变,惊怒交加!吾郎临危不乱,智勇双全,揪出真凶,力主送官,护家宅安宁于危难之际,为夫闻之,既痛且佩!恨不能当时在侧,为卿分忧挡难!然卿之作为,实令为夫刮目相看,骄傲万分!吾郎持家有道,账目清明,睦邻友善,更勤学不辍,进步神速,此皆卿之功劳,为夫在外,方能心无旁骛,潜心向学…”
他详细讲述了府学见闻,揽月楼文会得遇王巡抚的经过及对自己的期许,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与清喻分享的喜悦。最後,他笔锋一转,饱含深情地写道:
“…府学藏书浩瀚,然无一本,能及吾妻家书之万一。书中无颜如玉,吾心中自有颜如玉,在清河村家中,灯下缝衣丶灯下习字丶灯下为吾守此一方天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清喻吾郎,珍重万千,待为夫秋闱归来,再叙离情。夫砚,手书于青州府学灯下。”
他将回信仔细封好,又拿出积攒下的廪银中最大的一块碎银,连同信一起,托付给明日返乡探亲的可靠同窗。他知道,再多的银钱,也抵不上他此刻想传达的那份心疼丶骄傲丶思念和承诺。
家书抵万金。这一纸素笺,跨越山水,承载着两颗在各自战场上奋斗丶却始终紧密相连的心。沈砚在府学的灯火下,为更广阔的天地积蓄力量;林清喻在清河村的灯下,守护着他们共同的根。秋闱的号角即将吹响,而无论前路是荆棘还是坦途,他们都知道,有一盏灯,永远为彼此点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番茄第一奇文。你看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觉得是七女主,可看到最后一章才突然明白其实只有一女主,七个女主其实是女二。说他是修仙文,他却在谈恋爱。你说他在谈恋爱,他却在和人斗智。你说他在斗智,最后发现原来他在查案。人,仙,妖,魔,鬼。。。。样样齐全。讲的是明月镇一个名叫许无忧的少年在流浪过程中拜张元清为师,从捉鬼开始到上应...
杀了她,她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声音冷酷无情,带着无尽的杀意。可,可她非常的忠心,不会背叛我们的。杀了她好。砰!...
小说简介本书名称综英美专业神偷,在线接单本书作者种子野本书文案塔莎,性别女。正在绝赞逃脱蝙蝠家族的追杀中。没办法,作为一名神偷。韦恩庄园的存在对她来说,不亚于遇到亮晶晶的龙。于是听完被抓到塔莎解释的众人纷纷痛苦面具。怪不得他们的安全屋越升级越容易被塔莎光顾。而蝙蝠老爷难以理解所以,这就是你闯入蝙蝠洞的原因?塔...
...
...
结婚两年,婆婆一直嫌弃苏贝农村人的身份。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对她极尽刁难,讥讽她不择手段攀权附贵,明里暗里嫌弃她是只不会下蛋的鸡。苏贝有口难言,婆婆刁难,丈夫短小快,自己欲求不满。为了保住婚姻,保住现在的一切,黑化的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