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听闻赵雍问起了商鞅,鹖冠子眉头一皱,然后快速恢复了神情,淡淡问道:“少君以为,商君之法,如何?”
赵雍是来自两千年之后的人,所听所闻,资料非常的庞杂,是以对于商鞅,他的见解更充满了客观性。“可成霸业,但唯其过于刚烈,恐非天下大治之道。”秦二世而亡,就是明证。
“为何?”这次轮到鹖冠子惊讶了,他没有想到的是,赵雍只不过尚未行冠礼,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对于商鞅的观点,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这简直太神奇了。
“对于商君之法,我听从师傅说过,总结来看,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其实有失偏颇。我倒是觉得,商鞅只不过让催化了秦国的发展,而非加强了秦国的实力?”赵雍斟酌着说道。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还是有的。商鞅之前,秦国已然是春秋五霸,实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且他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长期隔绝中原,这样的弊端自然是被视为蛮夷之国,然而其优点就是可以有序的发展,而非过早的参与到征战之中来。”
“而后,商鞅入秦,得到秦孝公的认可,主持变法。然而纵观其变法内容,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发现所有的条目,都是为了加强秦国的军事实力而服务的。”
“何以见得?”这次,鹖冠子开始认真的对待赵雍了,没想到这个少年,对于商鞅的变法,体会至深,并不亚于自己。
“且举一例试言之。”赵雍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商君之法,鼓励废除井田,而以军功获土地。是以战争不休,则军功不止,然军功如何可止,土地尽焉。由是可知,商鞅正是通过这种附带有军事目的的条目在秦国施行,才使得秦国人人尚武,人人崇尚军功,也是秦国不断攫取胜利的原因。”
“少君分析的很有道理,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条目反而是最符合当今形势的。”鹖冠子毫不留情的回绝到。
赵雍点点头,默然了一阵,然后说道,“虽然如此,但是一旦天下承平,战无可战,秦国就将陷入内外的矛盾之中,到时候就悔之晚矣。”
“那么,少君以为,当以何种态度治国呢?”鹖冠子说道这里,已经有点语气发颤了,因为他放佛看到,当年鬼谷之中,自己和师兄辩论的时候,语气和言辞,和这个少年一模一样。
“孤认为,治国无非两条,富国和强兵。而这两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每个国家的形势不一样,做起来也就不一样。商鞅看到了秦人的武勇和野蛮,采用严刑峻法,订下了规矩并踏踏实实执行了十年,而如果赵人重走这条道路,无非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少君觉得,该如何去做呢?”
“像商鞅一样,订下符合赵国国情的各种规矩,踏踏实实的执行十年,十年之后,再看再说。”赵雍说完,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
这是自己半年以来,第一次这么尽兴。因为特殊原因,他有着超越了现代人的见识和眼光。但是他很清楚,并不是将他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搬过来用,就能成功的。所有的文明都必须植根于其现实的土壤,而他要做的,就是试着引导赵国,避免走上秦国的那种暴虐的统一之路,而又能和这个未来的对手相抗衡。
不过,让赵雍吃惊的是,刚才还对自己视之如常的鹖冠子,竟然站起身,退后一步,然后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样的礼节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在身旁的喜,还是小庞暖,都是非常清楚的。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然而像鹖冠子这样无意于仕途的闲散多贤之人,即使见了君主,也顶多作揖,而非稽首,一是因为国君对这种人的尊敬,第二,也是他们表示自己高傲,国君必须听从自己的标志。
但是此刻,鹖冠子向赵雍的行了一个稽首礼,其意义之深远,也就不言自明了。
鹖冠子对赵雍说的很清楚,在他尚未亲政之前,现在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跟随三个师傅,多听多问多看多想,彻底了解中原形势,还有赵国自己的情况,这样才能为将来做好准备。
从这天开始,鹖冠子就在赵都邯郸生活了下来。赵雍常常出城,问计于他。为了方便,他决定,每个月探望邯郸城中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且成为定制。
此令一出,百姓额手相庆,都认为赵雍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已经有了圣人之像。很多人甚至见了赵雍出来拜访城中老者,争相追随,亦步亦趋,有的还不断的往赵雍的怀中塞特产,大有当年,老百姓送别解放军的意思,弄得赵雍哭笑不得。
既然如此,赵雍的日子过得也规律起来。有肥义、赵豹和吴广的督促,还有鹖冠子不断的和赵雍交流辩论,赵雍很快的融入到了这个世界之中,也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宏图伟略,面临的是多大的困难和挫折。
转眼之间,就到了腊祭之日,而腊祭之后,就意味着赵肃侯二十四年结束了,明年,就是改元之年了。
为了配合更始之意,赵王城也难得的挂上红绸,整个王宫,经过赵肃侯的葬礼的压抑之后,也开始变得有些生气。新任的侯君并不是像先君一样比较严肃,而且非常喜欢笑,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样子,宫人们都比较喜欢和他亲近。
只不过赵雍比较喜欢独处,经常一个人在王城的走廊上,一会眺望邯郸城的景象,一会喃喃自语。就连他的近侍喜,都不清楚,这位国君整天想的什么。
但越是这样,越是让宫内的一些小宫女们有些幻想。一国之君,年轻有为,和蔼可亲,这样的良人,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啊,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结婚。虽然最后顶多算个女御,但也比待在宫外,整天忍饥挨饿强多了。
按照周礼,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来实行的话,天子成婚,大约有一百多人的后宫团。
而像赵雍这样的诸侯,也是有特权的。
根据赵成的解释,赵雍大概了解到,娶了韩女之后,韩女的一个侄女,还有一个妹妹要跟着过来。然而这还不算完,还要有同姓两个诸侯国的女儿陪嫁,比方说燕国、魏国这两个国家,都要派自己的女儿出嫁。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好了,那就太天真了。这两个同姓国的女儿,也要派一个妹妹和一个侄女跟着过来。这就是所谓的“一娶九女,二国媵之”的媵制。
赵雍一听,合着自己去了一个,还要附加八个,难怪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血缘关系,原来归根结底在这里。不过,赵雍来自后世,对于周朝这种姑侄同娶根本无法接受,是以多次希望,最好不要来什么大妈级的人物。
然而这种事情,不是他能做主的,这就是礼制。赵成见自己说了没用,赶紧跑去找赵后求救。赵后在多番劝说之下,终于各退一步。赵雍同意韩女两媵,但是其他诸侯国的就敬谢不敏了。
赵后见赵雍退步,心知也无法强求,何况春秋时期,“同姓媵之,异姓则否”,但是随着各个小国越来越少,异姓之间的媵制也逐渐多了起来。所以赵雍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可以了。
于是,赵成带着对赵雍不解风情的遗憾和叹息,踏上了去韩国求亲的道路。
关于商鞅的疑问,仅是个人观点,切勿求证。另战国时的“一娶九女”是真实存在的,《公羊传》对其做过考证。感谢一切为了生活的打赏,眼泪哗哗的;还有冰子书友的鼓励。接下来进入了战国历史最混乱的一段时期,历史记载也不明确,可能有更多揣测和推演,希望大家不要考古....
(本章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清冷指挥官尤鸽×野欲犯人狼阿野)看看到底是尤鸽驯化了野狼成狗,还是狼阿野捕猎到了白鸽为猎物。尤鸽作为联邦的副指挥官被上面派下一个任务,就是找到地下组织勾结虫族的证据,他需要一个听话的卧底去执行任务,从监牢中选中了狼阿野。可狼阿野就是一条不听话的狗。指挥官大人啊~我需要报酬。刑期缩减。我不需要那个,我要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浴火作者青轩书生楔子这是一个极精致的小花园。红梅绿竹,青松翠柏,布置得极具匠心,池塘中数对鸳鸯悠游其间,池旁有四只白鹤,闲适安宁。园中有数座假山,一片圈成环状的大花圃将之环绕,其中尽是深红专题推荐青轩书生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苏时屿于适结局番外免费看是作者泡泡鱼又一力作,都要冒尖,于悦不高兴的敲敲自己的碗。哥,我的呢,我也想吃虾。于适终于将最后一只大虾扔进了于悦碗内。而于悦也心满意足的吃了起来。于适比苏时屿体贴太多,他总能关注到我突变的情绪,他总是提前部署好一切,而我只用按照他的步子来。原来爱与被爱这么明显。其实结婚前的苏时屿对我还是极好,可现任终究抵不过白月光,黎塘的到来将苏时屿对我的好杀得片甲不留。或许,我只是黎塘离开这些年的替代品罢了。半年过后,我和于适的婚期终于定了下来。在这半年里,我再也没见过苏时屿,或许他真的已经从我生活中消失了。婚期准备得热火朝天,正值春季,所以于适将婚礼订在了室外。春意盎然,微风里夹杂着几丝凉意,我穿着薄薄的婚纱,缓缓朝于适走。台下众亲友不断欢呼,我通过人群,竟在...
祁悦穿书了,穿成了一本霸总文男女主的小女儿。她顿时双眼发亮。霸总有钱咸鱼!当记忆清晰后,她乐了。有什么比当咸鱼还可以还可以吃瓜看戏好呢?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完结,已经更新到番外了。书中她大哥是商界大佬,未来世界首富她二姐是组织大佬她三哥是医学大佬。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番外讲的是男女主孩子的感情故事!你能想...
她只能把拒绝的话咽回去,另外找了个话题漫画,你看过了吗?没有,我看不进去少女漫画,画了什么,你给我讲讲就行。都没有看,就说要办庆功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