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深知,国运根基在于民心,在于黎民生计。
若底层不稳,再庞大的国运也不过是沙上塔楼。
他并未惊动任何人,只是身形一晃,已化作一名寻常的青衫文士。
他一步踏出,便离开了繁华喧嚣的皇都,来到了远在北境的一处偏僻村落。
这里曾是魏胤交战的前线区域之一,如今虽战火已熄,但留下的创伤却远未抚平。
村落破败,屋舍低矮,许多墙上还残留着刀劈箭凿的痕迹。
田间地头,耕作的农夫面黄肌瘦,眼神麻木,身上的衣物打着厚厚的补丁。
几个孩童在村口玩耍,也是瘦骨嶙峋,远远看到生人,便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躲回屋里。
李元乾眉头微蹙,这与他想象中的“太平景象”相去甚远。
他拦住一位刚从田里回来的老农,拱手问道:
“老丈,敢问今年收成如何?”
“日子可还过得去?”
那老农抬起浑浊的双眼,打量了一下李元乾,见他像个读书人,便叹了口气,声音沙哑:
“收成?也就将将饿不死罢咧!”
“前些年打仗,壮劳力被抓去不少,田地都荒了。”
“这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官府的税却一点没少,名目还多了起来。”
“什么‘光复税’、‘犒军税’、‘修缮税’……”
“层层加码,交完税粮,家里剩下的米还不够吃到月底呐!”
旁边一个妇人闻言,也忍不住抹着眼泪插嘴道:“
可不是嘛,衙役们三天两头来催逼,稍微慢一点,非打即骂,家里唯一一口铁锅都被抢去抵税了……”
“这日子,比以前的时候还要难熬啊!”
“听说皇都里的王爷老爷们打下了大大的江山,可咱们小老百姓,这身上的担子,怎么就一点没轻呢?”
另一个汉子蹲在墙角,闷声闷气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懑。
李元乾沉默地听着,心中已然明了。
连年征战,消耗的不仅是军队钱粮,更是民力!
为了支撑战争,无论是大魏还是大胤,都必然对底层进行极限的压榨。
如今战争虽结束,但旧的盘剥体系未能及时调整。
甚至可能因为新朝的建立,又增添了新的税赋名目。
官吏趁机中饱私囊,层层加码,最终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这些最为脆弱的百姓身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古老的谚语,此刻如同沉重的钟声,在李元乾心中回荡。
他一直以来追求力量,谋划天下,扫平敌国,汇聚国运。
若最终的结果是让这亿兆黎民生活更加困苦。
那这国运,这力量,又有何意义?
不过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宫殿,终有一日会轰然倒塌。
李元乾看着眼前这些面容枯槁、眼神绝望的百姓,内心感慨道。
他们不懂什么王朝争霸,不懂什么法相神通,他们只求一日温饱,一世太平。
一股明悟涌上心头。
光靠武力征服和权术制衡,无法真正稳固江山。
真正的国运根基,在于让这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
“魏国已灭,刀兵当止。”
“如今,是该与民休息了。”
李元乾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不再停留,对那老农微微颔首,身形便如同青烟般消散在原地,仿佛从未出现过。
老农和村民揉了揉眼睛,只当是眼花,继续沉浸在生活的重压之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宁璃记得初遇沈战,只当此人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位过客,匆匆一眼。那知後来,在沈战手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算是万千娇宠。宁璃是亲王之後,公主之子,大儒之徒,学得是君子之道,可是君子之道里,没有一条教他如何去喜欢一个男人!沈战一眼,便看上这个明媚的少年,十几年如一日的,将人捧在手心里,可惜少年熟读经史子集,一身正气,最终除了护着,疼着,却只能看着。写一个少年的成长,不全是感情,还有阴诡权谋,兄弟情义,家长里短,父子相处,朋友道义。本文很杂,而且是倒叙,看起来有点费力,作者自认写了几本书了,文笔尚可。我们的攻,沈战沈将军,第十八章才会出来。还有本文很甜,不虐,结局He,我们的阿璃是个团宠。对外生冷对阿璃温柔体贴沈将军攻×喜欢低调对沈将军口是心非宁二公子受。这是一本我从七八年前就开始构思写的文,前前後後写了很久,光开头就改了不下十次,最後一次写了九十多章,四十万字,但是依旧不满意,所以摆烂了,就随便发发,挣个全勤。...
内容简介当青涩的回忆不再是永恆,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夜的彻夜难眠,就只为等一人归来,在冰冷的双人床上,早已寻不到任何一丝温暖,原来孤独才是他的归处。『越离,外面冷,来我这吧。』前阳...
...
墨京玉加班猝死后穿进她前几天看的小说的玛丽苏小说了,穿的却是小反派的恶毒后妈。路人甲她都认为什么是惨死的恶女啊!!和女主作对,妥妥早死命啊!虐待儿童!不行不行!!!墨京玉决心改变她命运努力苟活住,拒绝惨死。儿子,我们拒绝做法外狂徒!最重要的不要和姓谢的争!小命要紧!来和我念,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小反派啊...
相逢意气为君饮他是令警校组五人敬仰钦佩的病弱老师,以此消瘦身躯撑起指路明灯。这话说的,咳,我可还活着呢。此恨绵绵无绝期那一天,身浸黑暗的正义之手于淤泥深处触碰到了不可思议的无暇并蒂之花。苏格兰离开组织。就拜托你了,波本先生。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战力爆棚却又怂又怕死的天才少年很想把自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