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八章建安肇始登基大典
新帝,自然有新年号,刘进取名建安,意欲长建久安之意!
建安元年,八月十五。
长安城内,自清晨便已车水马龙,旌旗蔽日。自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以来,这座古都历经数百年兴衰,今日终于再次迎来新帝登基的盛典。
皇宫南门之外,早已铺设好长长的红毡,从朱雀大街一直延伸至太极殿前。沿途甲士林立,皆是刘进麾下精锐,身披亮银甲,手持长戟,腰悬佩剑,神情肃穆,气势凛然。街道两旁,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他们踮着脚尖,翘以盼,脸上带着激动与好奇——今日之后,他们将迎来新的君主。
太极殿前的广场上,更是盛况空前。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身着崭新的官袍,手持笏板,神情庄重。王允、杨彪等前朝公卿站在前列,虽面带复杂,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岳飞、李靖等武将铠甲鲜明,腰杆笔直,眼中满是对新朝的期待;刘伯温、戏志才等谋士则神色沉稳,静观大典进程。
辰时三刻,随着一声悠长的钟鸣,大典正式开始。
刘进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内侍的引导下,缓步走出偏殿。龙袍上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纹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他身姿愈挺拔,眉宇间既有帝王的威严,又不失少年英主的锐气。
他沿着红毡前行,每一步都沉稳有力。身后,是捧着玉玺(刘协留的,不是孙坚那块)的内侍,那方历经秦汉的玉玺,今日将正式交到他的手中。
祭天高台早已设在广场中央,上置昊天上帝神位。刘进拾级而上,接过礼部官员递来的祝文,朗声宣读:
“维建安元年,岁在丙子,八月十五,大汉嗣君刘进,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昔董卓乱政,社稷倾颓,生民涂炭。进以薄德,兴义兵,诛国贼,复两京,皆赖天地庇佑,将士用命,百姓归心。今先帝宾天,国无正统,群僚百姓,咸请进承继大统。进不敢辞,谨以礼告天,愿承天命,继汉祚,兴礼乐,安黎元,扫六合,清四海,使大汉中兴,永固社稷。唯上帝鉴之!”
声音洪亮,传遍广场,文武百官与百姓皆跪地叩拜,山呼“万岁”。
礼毕,刘进将祝文付之一炬,象征着上天已接纳他的祈告。随后,他转身面向百官,接受朝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呼声此起彼伏,回荡在长安上空。刘进望着脚下跪拜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今日起,这万里江山,这亿万生民,便都在他的肩上了。
登基礼毕,刘进返回太极殿,正式宣布改元“建安”,取“建立安宁天下”之意。
“传朕旨意,”刘进坐在龙椅上,声音透过殿内的回声,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大赦天下,除谋逆、杀人等重罪外,其余囚徒皆赦免;免关中、并州、凉州百姓赋税一年,以休养生息。”
“陛下圣明!”百官再次叩拜。
接下来,便是安顿后宫。刘进深知,后宫安定,方能专心朝政。
“尊何氏为皇太后,”他先下旨,“于皇宫西侧修建慈宁宫,供太后居住,一应供奉,务须丰厚。”
何太后虽未亲临大典,却也在长乐宫听闻消息,心中安定——刘进并未因登基而薄待于她,这份尊荣,足以让她在后宫安身。
随后,便是册封皇后与太子。
“册封马氏秀英为皇后,”刘进看向阶下,马秀英身着凤袍,端庄得体,正与其他命妇一同跪拜,“授金册金宝,居中宫坤宁宫,统摄六宫。”
马秀英叩谢恩,声音沉稳:“臣妾谢陛下隆恩。”她自刘进微末时便相伴左右,贤良淑德,母仪天下,无人不服。
“册封长子刘皓为皇太子,”刘进继续道,“居东宫,设太子詹事府,择贤能辅之,教以诗书礼乐,军国大略。”
已经八岁的刘皓行至殿中,长得英俊精干,头脑也极其清明。他跪下接旨的同时,也象征着新朝的传承有望。当然,刘进一点也不担心这位能不能维持基业,李世民模板之下,刘进甚至觉得,他比自己更适合当皇帝!
接下来大封后宫,而东汉后宫旧制,仅有贵人和美人两级,等级简略,难以彰显尊卑。刘进索性下诏改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颜茉谭京礼颜茉谭京礼谭京礼颜茉谭京礼颜茉...
...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清城有四大家族苏家林家许家和宋家他是苏家的掌权人她是宋家让人嫌弃的养女为了攀上苏家这艘大船,宋家人设计让女儿嫁给他,可阴差阳错,嫁给他的是她。他不愿意娶她,她知道。娶她,只是他的权宜之计。他有他的白月光。但是,他最终还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