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晨曦未展,晨雾依旧如轻纱般弥漫,赵构已然伫立在汴梁的残垣断壁之前。
他脚下缓缓碾碎一片焦土,那混着碎瓷的声响,宛如时光的喟叹,引得他思绪纷飞。二十年前,在成都宫城之内,相父曾指着《关中地形图》,言辞灼灼地说着“汉贼不两立”;五丈原的夜晚,夜露悄然打湿衣袍,相父紧紧握着他的手,目光坚定地叮嘱“还于旧都”。往昔种种,如在眼前。
“官家,诏书已誊抄三百份。”贴身太监毕恭毕敬地捧着黄绢匣子,指尖微微颤动——自靖康之变后,这可是头一道以“汴梁复兴”为名的圣旨,意义非凡。
赵构伸手接过玉玺,朱红印泥在诏书上缓缓晕开,恰似希望的种子开始萌芽。与此同时,系统提示音如清脆的玉铃,在他识海之中叮咚作响。
光幕里徐徐展开的图纸,泛着璀璨的金光。水力冶铁炉的精妙构造、水泥配比的珍贵秘方、立体排水系统的详尽标注,乃至城墙砖需烧足七七四十九天火候的细节,都一一清晰呈现,仿佛一幅宏伟蓝图就此铺展。
“传旨。”赵构将诏书递给太监,目光如炬,扫过远处杂草丛生的御街,“三日内,官府要给天下能工巧匠的家眷放粮食;半年内若能建成七成,赏银千两;倘若有人藏私推诿——”他指尖重重叩击在图纸之上,语气森然,“按军法处置。”
太监刚退下,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如重锤般惊碎了晨雾。
赵鼎的马车缓缓碾过瓦砾,青布帘掀开,老丞相扶着车辕,虽咳嗽不止,眼角却凝着欣慰的笑意:“官家昨日在倭国刻碑之时,老臣已让人将《营造法式》改良版塞进了诏书之中。”说着,他从袖中摸出一卷竹纸,展开一看,竟是密密麻麻的榫卯图,“当年在汉中修筑山河堰,工匠们最信服‘按图计工’之法。”
赵构接过图纸,指腹轻轻蹭过赵鼎掌心里的老茧——那是二十年前在五丈原点算军粮时磨砺而出,亦是三个月前在长江北岸绘制防御工事时新添的岁月痕迹。“相父总说,”他的声音略微闷,却满含敬意,“建城如治国,根基务必稳固。”
时光悠悠,三个月转瞬即逝,汴梁城宛如破土而出的新芽,从荒草间拔地而起,渐渐显露出巍峨的轮廓。
赵构屹立在新建的朱雀门前,抬眼望去,十丈高的夯土城墙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古朴的青灰色,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城砖缝隙里渗出的水泥,尚带着丝丝湿气,却比从前的石灰浆坚固三倍有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浴火重生的坚韧。
护城河开掘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声声震天。赵构瞧见一位白苍苍的老匠头,虔诚地跪在城门前,用豁了口的陶碗,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新砖,眼中满是感慨:“小人祖孙三代都在修筑汴京,原以为这手艺要带进棺材里去了,今儿个可算重见天日。”
“官家!”街角陡然传来孩童清脆的尖叫。
一队挑着“宋”字旗的商队,如长龙般穿街而过。骆驼背上驮着的波斯锦缎,色彩斑斓,宛如天边的云霞;大食香料馥郁芬芳,在阳光下流转出梦幻的光晕。跟在商队后的百姓,个个喜气洋洋,捧着新收的占城稻,金黄的谷粒洒落满地,仿佛铺就了一条金色的大道。
有个妇人奋力挤到最前面,高高举起怀里的婴儿,激动地喊道:“崽啊,瞧瞧这城墙,可比你爹说的东京梦华还要气派!”
赵鼎的马车稳稳停在朱雀门旁,他掀开车帘,望着如潮水般涌动的人潮,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当年李纲老大人死守汴梁,城破之际,在城墙上悲叹‘山河破碎风飘絮’。如今……”他抬手,指着城楼上新挂的“天下中心”金漆匾额,声音微微颤抖,“该改成‘万邦来朝共此天’了。”
然而,这安稳的日子尚未持续月余,朝堂之上便骤起波澜。
“官家!”张浚双手捧着笏板,笔直地跪地,帽翅上的珠玉相互碰撞,出清脆声响,“军功爵制此举,可是废了祖宗成法!均田法分割的乃是士绅田产,这是要逼得读书人造反呐!”他脖颈涨得通红,目光如炬,扫向殿下的李纲——老将却只是捻着胡须,静静地看着殿外的银杏,仿若充耳不闻。
赵构捏着茶盏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案头正摆着赵鼎连夜撰写的策论,墨迹犹未干透:“汉因有军功爵而强盛,唐因推行均田而繁荣。如今北有草原部落尚未臣服,南有海疆亟待开拓,若不变法,何以凝聚人心、强化兵甲。”
“张大人。”赵构缓缓放下茶盏,瓷底与案几磕碰,出一声脆响,“靖康之变时,你在扬州力劝朕南渡;绍兴和议之时,你又言‘金人不可战’。如今朕欲让百姓有田可种、将士有爵可封,你却道‘不可’?”
张浚额头紧紧抵着青石板,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老臣……老臣只是担忧此举会引得世族离心……”
“离心?”赵构一声冷笑,仿若寒冬的冷风,“当年相父在成都推行均田之策,豪族同样叫嚷着离心。可后来又怎样了呢?”他的思绪飘回到五丈原的秋夜,诸葛亮身披毯子,一丝不苟地核对田籍,言辞恳切地说“百姓有饭吃,比十个豪族跪在这里哭有用”。“传旨。”他目光如剑,紧紧盯着张浚颤抖的肩背,“张浚贬为潭州通判,三日内即刻离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静谧得能清晰听见漏壶滴水之声。
赵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忙用帕子掩住嘴,声音比平日轻柔了几分:“官家,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急不得呀。”
赵构转头看向他,只见老丞相的帕子上洇着淡淡的红色,恰似落在雪地上的梅花,触目惊心。他猛地想起系统里的国运卡,昨晚刚用三张换得相父三年寿命。“相父所言极是。”他放缓语气,神色柔和,“余下的条陈,先在淮南地区试点推行。”
朝堂风波尚未平息,草原的消息便如疾风般传进了宫中。
“官家,蒙古部的忽图剌汗派来了使者。”岳飞大步掀帘而入,甲叶相互撞击的声响,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使者称,愿以二十万牛羊,换取‘草原共主’的印信。”说罢,他呈上一卷羊皮卷,上面赫然盖着九个部落的火漆印。
赵构缓缓展开羊皮卷,里面悄然掉出一片狼头金饰——正是契丹耶律家的族徽。“相父的《整合草原诸部策略》,果然奏效。”他抬头看向赵鼎,此时赵鼎正专注地翻阅另一封密报,“党项人也有所松动了?”
“正是。”赵鼎将密报轻轻推到赵构面前,“李安全表示,只要能保留族内祭祀,便愿尊奉大宋为正朔。”他手指轻轻点了点地图上的河西走廊,“西夏若归附,此处便成为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
五日后,西夏使者神色忐忑地跪在前殿。
“我主愿割让河西走廊。”使者的声音带着几分哭腔,“只求能保留‘西夏王’的封号……”
“封号?”赵构轻轻敲了敲桌案,目光沉稳,“朕给你换个封号——西夏行省总管。”他将诏书推过去,“由岳飞兼任总管,三年之后考绩,若治理得当便留任,若治理不善……”他微微一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就换他人来治理。”
使者紧紧攥着诏书的手,止不住地颤抖,最终还是在降书上按下了血印。
秋末的清晨,赵构登上了汴京的观星台。
风,悠悠地从北往南吹,裹挟着草原的草香、西夏的沙粒,还有江南那淡雅的桂花香,交织成一曲别样的乐章。
脚下的汴河,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粼粼金光,商船的帆影从上游绵延至下游,宛如一串流动的珍珠,彰显着大宋的繁荣昌盛。
“官家。”赵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许气喘,“如今北伐大功告成,天下初定。”
赵构缓缓转身,看见相父鬓角的白在风中肆意飘飞。二十年前五丈原的那个夜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时他举着灯,看着诸葛亮在地图上精心绘制北伐路线,灯芯突然爆出一个火花,照亮相父眼下那深深的青黑。“相父,”他轻声说道,声音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天边的云朵,“这次,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赵鼎遥望着东方渐渐升起的朝阳,眼角的皱纹里仿佛盛着无尽的光芒。
他伸手摸出袖中的策论,封皮上写着“地方义军整编事宜”,刚欲开口,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官家!”司礼太监跑得跌跌撞撞,神色慌张,“扬州急报——新招募的义军中有人闹事,声称‘军功爵只给正规军,我们拼命却不算数’!”
赵构急忙接过急报,抬头之际,正好与赵鼎的目光交汇。
老丞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指节轻轻叩了叩那卷策论。
“宣六部尚书,明日早朝。”赵构将急报递给赵鼎,目光如炬,扫过观星台下的万家灯火,“是时候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星星之火,整合成护国安邦的燎原烈焰了。”
喜欢相父在手,天下我有请大家收藏:dududu相父在手,天下我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颜茉谭京礼颜茉谭京礼谭京礼颜茉谭京礼颜茉...
...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清城有四大家族苏家林家许家和宋家他是苏家的掌权人她是宋家让人嫌弃的养女为了攀上苏家这艘大船,宋家人设计让女儿嫁给他,可阴差阳错,嫁给他的是她。他不愿意娶她,她知道。娶她,只是他的权宜之计。他有他的白月光。但是,他最终还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