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九月初四的早朝,比往日来得更为急切。晨曦微露,天色尚有些朦胧,赵构便已在御案之后稳稳坐定。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一众朝臣,最终,视线牢牢锁定在赵鼎身上。
昨日城楼上那番尚未说完的话语,此刻恰似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心间熊熊燃烧。相父当年于汉中大力推行屯田之策,其目的不正是为了让百姓能够有田可耕,有粮可食,安居乐业吗?如今这南宋的田亩状况,已然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先生,昨日所提及的田亩之事,不妨详细道来。”赵构轻轻叩击御案,声音沉稳而有力。
赵鼎迈出队列,袖中的竹简相互碰撞,出细碎的摩擦声响。“官家,臣经过详查,现两浙路田籍混乱的局面,已然存续许久。豪强隐匿田产,不报于官府者,竟达十之六七;而贫苦农户,连立锥之地都难以拥有者,亦占十之三四。若不尽快重整田制,国家便如同大厦根基不稳,恐难以承受北伐之重任。”言罢,他徐徐展开一卷泛黄的地契,继续说道,“这是臣昨日从户部调取的绍兴府田册,诸位请看,同一块肥沃田地,竟同时记录在三家豪族的名下。”
赵构听闻,指尖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
他不禁想起系统里那套精心谋划的“均田令改良方案”,为了兑换此方案,他消耗了八百积分,那可是漕运案后,系统奖励的“整顿吏治”任务积分。当他看到方案中“按丁授田,十六岁成丁者授田十亩,老弱之人减半”的条款时,胸腔之中,热血瞬间如煮沸的开水般沸腾起来。相父当年在成都劝课农桑,殚精竭虑,不就是为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吗?
“传旨。”赵构猛地将茶盏重重放下,语气坚定决然,“着户部、司农寺即刻会同商议,拟定《两浙均田试行令》,三日内呈于朕御览。”他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缩在朝班末尾的户部侍郎,“沈卿,你平日里一贯主张抑制豪强,此事便交由你总领负责。”
沈该赶忙跪地行礼,额角已然沁出细密的汗珠,声音洪亮而坚定:“臣必定不辜负官家的深厚恩宠。”
然而,政令尚未正式颁布,风波已然先行涌起。
九月初七未时,杭州府衙加急送来的塘报,“啪”的一声,被拍在了御案之上。
原来是吕颐浩的族侄吕承业,纠集了三百余名乡勇,气势汹汹地砸了嘉兴县衙的田籍房,还将正在丈量田亩的司农寺官差,五花大绑在县门之前。他们举着“朝廷夺我祖业”的白布横幅,声嘶力竭地叫嚷着。
“简直反了!”赵构怒不可遏,将塘报狠狠拍在龙案上,震得茶盏都接连跳动了两下。
他想起昨日在御书房所看到的吕家田契,那片横跨三县的千亩良田,竟有七成是在近十年间,通过强取豪夺占得的民田。
赵鼎紧紧捏着塘报的手,青筋微微凸起,语气凝重地说道:“官家,此风若不加以遏制,均田令怕是还未施行,便已宣告失败。”
“传杨再兴。”赵构不假思索,一把扯下腰间玉牌,狠狠掷在案上,“命他带领火器营即刻南下,限一日之内平定叛乱。”他稍作停顿,声音冰冷得如同腊月里的坚冰,“告诉吕承业,他吕家所占的绝非什么祖业,那都是百姓们用血汗浇灌的田地。”
杨再兴领命之时,身上的甲胄在殿内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他豪迈地说道:“末将定要让那些跳梁小丑,好好见识见识我大宋火器的厉害。”
九月初八卯时,嘉兴城外的稻田之上,薄雾如轻纱般弥漫。
吕承业站在一处土坡之上,望着远处尘土飞扬的马队,嘴角扯出一抹不屑的冷笑。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根枣木棍子,身后的乡勇们则举着锄头、钉耙等农具,乍一看,倒也有几分气势。
“儿郎们!”他挥舞着棍子,扯着嗓子喊道,“等会儿见了那些官差,给我往死里打——”
然而,话音未落,一声沉闷的巨响骤然响起,震得他耳膜生疼。
原来是杨再兴率领的火器营,已然行至百步之外。前排的士兵们手持火铳,枪管之中,青烟袅袅升腾。
离吕承业仅三步之遥的土堆,“轰”的一声,被炸得土石飞溅,碎石子噼里啪啦地打在他脸上,疼得他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火火器!”人群之中,有人惊恐地尖叫起来。
“放!”杨再兴手中的令旗一挥,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
紧接着,第二排火铳齐声轰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颜茉谭京礼颜茉谭京礼谭京礼颜茉谭京礼颜茉...
...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清城有四大家族苏家林家许家和宋家他是苏家的掌权人她是宋家让人嫌弃的养女为了攀上苏家这艘大船,宋家人设计让女儿嫁给他,可阴差阳错,嫁给他的是她。他不愿意娶她,她知道。娶她,只是他的权宜之计。他有他的白月光。但是,他最终还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