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试验车间里炉火熊熊,攻关组的神经如同拉满的弓弦,每一次开炉都伴随着期望与焦虑的剧烈碰撞。而一墙之隔,甚至可以说就在那高耸的厂墙投下的阴影之外,则是另一个世界——家属区。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没有关乎国家命运的沉重压力,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炊烟、啼哭、絮语和奔跑,是宏大叙事背后最真实、最坚韧的生活底色。
傍晚时分,北方的天黑得早。凛冽的空气中,家属区那一排排低矮的“干打垒”烟囱里,开始次第冒出或浓或淡的青灰色炊烟。它们袅袅升起,在空中相互交织,混合着煤炭、柴火和食物简单烹煮后散出的混杂气味,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景。这炊烟,是工业巨兽喘息间呼出的温软气息,是无数个家庭一天忙碌后的温暖信号。
周文瑾脱下白大褂,揉了揉酸涩的脖颈,快步走出医院。她先绕到厂办小学去接儿子林卫东。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像她一样的家属,穿着朴素的棉袄,脸上带着一天工作后的疲惫,但看到孩子的那一刻,眼神都会瞬间变得柔软。
“妈妈!”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的林卫东像颗小炮弹似的从教室里冲出来,扑进她怀里。小家伙虎头虎脑,戴着顶耷拉着耳朵的棉帽,小脸冻得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背上挎着个旧布缝制的书包。
“慢点跑,”周文瑾笑着替他拍掉身上的尘土,“今天在学校听话吗?”
“听话!老师还表扬我算数算得快了!”林卫东骄傲地扬起小脑袋,随即又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往家走,“妈妈快走,我饿了!小南方说他妈今天要做萝卜丝饼,香死了!”
“小南方”是邻居家从江南来的孩子,因为口音和饮食习惯不同,得了这个外号,是林卫东最好的玩伴。
母子俩说着话,走在逐渐昏暗的胡同里。沿途不断遇到熟人。
“周医生,下班了?”
“文瑾,接卫东啊?”
“周阿姨好!”
周文瑾一一笑着回应。这种紧密甚至有些逼仄的邻里关系,是这段特殊建设时期形成的独特生态。
回到自家那排平房,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每家每户门口都用砖头垒着个小灶台,上面坐着一口铁锅,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厨房”。此时,这里正是整个家属区最热闹、信息流通最快的地方。
“哎呦,可回来了!这火都快灭了!”隔壁的李大姐嗓门洪亮,正手忙脚乱地往炉膛里添煤核,“俺家那口子又打电话回来说加班,不回来吃了!这天天加班,也不知道那奖金能不能多几毛!”
对面屋的赵婶一边翻炒着锅里的白菜一边接话:“知足吧!能按时工资就谢天谢地了!俺听说三车间这个月任务没完成,奖金悬啦!俺家那个愁得呀,饭都吃不下。”
“可不是嘛!现在厂里那大红榜,看得人心里突突跳!完不成任务,丢人不说,真是实打实地少钱啊!”另一个正在淘米的嫂子插嘴道。
周文瑾把林卫东安置在屋里看小人书,自己也赶紧系上围裙,拿出粮本和副食本,取出定量的玉米面、一小棵白菜、几个土豆和一小块冻豆腐。她熟练地生火、和面、准备炖菜。玉米面里掺了点豆面,这样贴出来的饼子能稍微暄软些。
沈怡如也端着个洗菜盆过来了,她家就在斜对面。“文瑾姐,今天累坏了吧?我下午听说你们又抢救了个急症?”
“嗯,一个老师傅高血压晕倒了。”周文瑾简略地说,手上动作不停,“你们那边呢?夜校下次课准备讲什么?”
“正想跟你商量呢,”沈怡如凑近了些,压低声音,“上次讲完烫伤,好几个家属来问孩子吃东西卡住了怎么办。我想下次重点讲讲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那个从背后抱住挤压的办法…”
“这个好!实用!”周文瑾点头,“就是演示起来得找个人体模型…”
“让我家那口子当模型呗!”李大姐耳朵尖,立刻搭腔,“让他也学学,万一哪天孙子呛着呢?”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女人们一边忙碌着手里的活计,一边交换着各种信息:谁家男人评上了先进,奖金多了五块钱;谁家孩子生病了,去医院开了什么药;哪里能买到不要票的处理布头;街道又要组织卫生检查了…话题围绕着男人、孩子、工资、票证、家长里短,琐碎而真实,充满了烟火气。
生活的清苦显而易见。饭菜里少见油腥,肉更是逢年过节才能奢望的珍品。穿着多是旧衣改染,补丁摞补丁。但人们的脸上,却较少看到战争年代的惶惑和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虽然疲惫却异常扎实的安定感。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按时的口粮供应(尽管需要精打细算),有了明确的未来奔头,所有的艰苦都变得可以忍受,甚至甘之如饴。
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则像放归山野的小兽,在简陋的院子里、胡同空地上追逐打闹。林卫东早就和小南方等几个孩子玩在了一起。他们玩的游戏也带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烙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呜——呜——哐哧哐哧!沈阳站到了,快上车!”一个孩子模仿着火车汽笛,身后跟着一长串“乘客”。
“俺是炼钢工人!俺的钢炼得最好!咣咣咣!”另一个孩子拿着根木棍假装钢钎,对着一个土堆猛捅。
“我爸爸是造坦克的!我的坦克最厉害!轰隆隆!”小南方骑在一根粗竹竿上,当作坦克横冲直撞。
“我爸爸是工程师!他会画好多好多图!”林卫东不甘示弱地喊着,手里拿着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路图。
这些在机器轰鸣声中出生、长大的第一代“工业子弟”,他们的童年记忆里,混合着金属撞击声、汽笛声、以及父母身上永远洗不掉的机油味和汗水味。他们模仿着父辈的工作,懵懂地以父辈的职业为荣,虽然他们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那背后所承载的重重含义。
周文瑾把贴好的饼子盖上锅盖焖着,看着院子里奔跑嬉戏的儿子,看着他和小伙伴们用稚嫩的方式演绎着父辈的伟业,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孩子们的喧闹声、女人们的说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以及远处厂区传来的永不间断的低沉轰鸣,交织成一独特而充满生命力的交响曲。
这炊烟四起的家属区,才是支撑那宏大工厂日夜不停运转的真正基石。这里的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妻子,都用她们看似平凡的坚守、算计和等待,默默地消化着时代洪流带来的压力,守护着一个个小家的小小温暖,并最终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沉默而伟大的力量。
炖菜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周文瑾抬头望了望厂区的方向,夜色中,那片天空被灯火映成了暗红色。她知道,瀚章一定还在那一片暗红之下,面对着炉火和难题苦战。她盛出一份饭菜,温在锅里。然后,她招呼着玩得满头大汗的儿子回家吃饭。
屋里,灯光虽然昏暗,却足够照亮一方饭桌,温暖一个夜晚。至于父亲何时归来,已成为这个家里一个常态化的、带着些许期盼的未知数。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呃,什么情况,堂堂二十一世纪中医学博士竟然穿越了?一朝穿越,穿成孩童就罢了,醒来就被抛弃在大街上,被人救了,还要给人当童养媳?当苏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携带的空间发家致富之时,皇帝却为了江山,下令把她送去临国?莫名的卷进一场腥风血雨!我又得罪谁了?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努力的走出自己的天地吧...
为此,乔若兮特意做一些可口的中国菜和当地菜色主动邀请房东太太一家来做客。她越来越明媚自信,侃侃而谈这段时间的经历时,乔若兮也极为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越发坦然。甚至说到那些有趣的经历时,乔若兮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规矩。我不解,狗狗难道不可爱吗?18听说假的季司遥被戳穿了身份。她被丢出了陆府不说,艳香楼还来了人说要把她抓回去。我对此咂舌,陆宴州对这个曾经的枕边人还真是心狠。不过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和段亦淮准备寻个好时间回江南去陪陪师傅。要不是上面还有个太子爹爹,还真没这么悠闲。又是陪师父义诊的一天,我忙的脚不沾地,腰都直不起来。段亦淮就帮我按摩着,舒服的我直犯困。按着按着,忽然就觉着腰间一凉。我惊讶的回头,就对上段亦淮那双黑漆漆的眸子。娘子,师傅今日还问段某是否有暗疾可需要调理一番,不然怎么成亲这么些时日,夫人的肚子还没有动静。他双手抚上我的肚子,有些委屈巴巴的。娘子,你说天下哪个男子能听的这个话。我猛的瞪大了眼睛。什么暗疾,什...
世人皆知,许拙命好,小城市里刚爬出来,还没受苦,就被邢家大少养了。邢刻少年车祸,性情阴,脾气差,却独独对许拙不同。万般疼爱,恨不得融进骨血里。哪怕弥留之际,想的也全是怎么安顿他的宝贝。许拙很乖,怕他走得不安心,当真按他安排的规规矩矩活到了最后。然后眼睛一闭一睁,突然就回到了他五岁那一年。邢刻还没有出车祸,一切都还来得及。许拙一股脑地冲到人面前,发誓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护他周全。你要好好的,什么都要好好的。如果这一次还因为身体不好走得那么早,我可再也不乖乖听话啦。重回少年竹马时代,彼此扶持一点点长大,细水长流向。阴郁偏执大佬攻x乐观可爱可爱受互宠互爱1v1...
好消息绑定神豪系统坏消息本人颜值为0自从绑定神豪系统后,阮岁就走上了一条通往世界首富的道路,豪车配美男,美酒配澳龙,生活过得甜如蜜。人们口中的阮岁,是权利的象征,是金钱的源头,各位富二代从一开始的不爽不服,到如今成为阮岁的忠犬。PS刚开分,不要被评分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