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连日大雪初霁,天空虽仍是一片洗练的冷蓝,阳光却已能勉强穿透寒意,在太极宫殿宇的琉璃瓦上投下些许稀薄的光斑。两仪殿内,地龙烧得暖融,檀香袅袅,驱散了不少冬日的肃杀之气。太宗皇帝李世民处理完一批紧急政务,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目光掠过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最终落在了一份关于河东道雪灾及后续赈济情况的详细奏报上。
灾情不算特别严重,但涉及百姓越冬生计,他一向颇为重视。奏疏中详细列明了灾情范围、受损情况、已拨付的钱粮数目以及地方官提出的若干安抚举措,看起来条理清晰,并无太大疏漏。
然而,不知为何,太宗忽然想起了冬至那日,李治在那宫宴之上,关于“减省浮费、体恤民力”的那番“微言”。那孩子当时虽显稚嫩,但其角度却着实有些新颖,甚至隐隐触动了他。这些时日,那个一向低调的儿子似乎确实有些不同,沉静了许多,也……专注了许多。
心中微动,太宗放下朱笔,对侍立一旁的内侍吩咐道:“传晋王来见朕。”
内侍领命而去。不过片刻,李治便疾步而来。他依旧穿着亲王朝服,仪容整洁,眉宇间带着一如既往的恭谨,但细看之下,那份恭谨之中,似乎又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静与坦然,不再是以往那般全然的小心翼翼。
“儿臣参见父皇。”李治依礼参拜,声音平稳。
“平身。”太宗抬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些什么。他随手将那份河东道雪灾的奏报推至案前,“治儿,你看看这个。河东雪灾,这是地方呈上的赈济条陈,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考校,甚至可说是试探。以往,太宗极少会就具体政务询问李治的意见。
李治心中微微一紧,但并未慌乱。他上前一步,双手捧起奏疏,快而仔细地浏览起来。殿内一时寂静,只闻他翻阅纸页的沙沙声和炉火偶尔的噼啪声。
太宗看似随意地端起茶盏,目光却并未离开李治。他现这个儿子阅读奏疏时神情极为专注,眉头微蹙,并非草草浏览,而是在真正思考。
片刻后,李治放下奏疏,沉吟了一下,并未立刻回答,反而恭敬地问道:“父皇,儿臣可否先问一事?奏疏中所言‘已拨付粮秣五千石’,不知是已全部运抵灾区,放到灾民手中,还是尚在途中,或仍在府库?”
太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接指向了赈济实务中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执行效率与贪腐。许多官员只会看报表数字,却很少追问具体落实情况。
“据后续快马回报,约有三千石已至各县,正在按册分。余下两千石,因雪路难行,尚在转运。”太宗不动声色地答道。
李治点了点头,这才开始陈述自己的看法:“回父皇,依儿臣浅见,此番赈济条陈,大略无误,灾情统计、钱粮拨付皆依规制,可见地方官员是用了心的。”
先扬后抑,这是奏对的技巧。太宗微微颔,示意他继续。
“然而,”李治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多了几分深入的分析,“儿臣细观其安抚举措,多为开仓放粮、减免部分赋税等常例,虽能解一时之急,却似……未能全然因地制宜,思虑长远。”
“哦?如何未能因地制宜?又如何思虑长远?”太宗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兴趣明显被勾了起来。
“奏疏提及,此次雪灾,压垮民房甚多,尤以贫苦农户为甚。”李治条理清晰地说道,“如今严冬未过,仅放粮秣,虽可免其饥馑,但其无处避寒,老弱妇孺仍难免冻毙之虞。儿臣以为,除放口粮外,或可同时下令地方官府,因地制宜,或开放官署驿站容留灾民,或组织壮丁协助修缮房屋,甚至可由官府借贷部分茅草、木料,助其尽快搭建简易居所,方能真正助其度过寒冬。此其一。”
太宗目光微凝,听得极其认真。
“其二,”李治继续道,“减免赋税固然是好,但灾后百姓恢复生产仍需时日。儿臣在想,能否在明春播种之时,由官府出面,担保或是提供些许粮种、农具方面的借贷或补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房屋田产受损严重的农户,助其尽快恢复生计,以免其因灾致贫,甚至沦为流民。如此,或许比单纯事后的减免,更能稳固地方。”
他顿了顿,最后补充道:“再者,雪路难行,粮秣转运迟缓确是实情。但儿臣听闻,当地驻军亦有囤粮。是否可暂从军粮中调拨部分应急,同时加快民夫转运度,待民粮运到后再行补充军需?非常之时,或可行非常之法,一切以救民为先。当然,此议需谨慎,需有得力官员监督,以防混乱。”
李治说完,再次躬身:“儿臣愚钝,仅凭奏疏所言妄加揣测,或有不当之处,请父皇训示。”
殿内一片寂静。
太宗皇帝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一种全新的、极其复杂的目光审视着眼前的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奏对,远远出了他的预期!
这不再是冬至那日略带书生意气的泛泛而谈,而是真正切入到了政务的实处!李治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具体、务实,直指赈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可改进之处。尤其是关于军粮暂借、灾后生产恢复以及具体保暖措施的提议,不仅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真切关怀,更展现了一种难能的务实精神和一定的魄力!
这哪里还是那个只知读书、体弱畏事的晋王?这分明是一个已经开始懂得如何运用权力、思考如何真正解决问题的……潜在治理者!
太宗心中波澜起伏。他看到了李治身上那种不同于太子的沉稳(太子有时过于急躁),不同于魏王的机巧(魏王有时失之浮华)的特质——一种基于仁厚之心和务实态度的、沉静的力量。
良久,太宗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军粮之事,干系重大,需慎之又慎。但你所言修缮房屋、保暖安民、以及虑及春耕之事……确是老成谋国之见,思虑甚为周全。”
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着李治:“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
李治心头一跳,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他不能提及东方墨,但也不能全然贪功。他恭敬地回答:“儿臣近日多读了些前朝应对灾异的实录,又翻阅了地方志中关于气候农时的记载,偶有所得。加之……加之时常想起父皇教诲,为君者当以民为本,故遇事便不自量力,多思虑了几分。妄言之处,请父皇恕罪。”
他将功劳归于“读书”和“父皇教诲”,既解释了来源,又捧了太宗,回答得滴水不漏。
太宗闻言,眼底最后一丝疑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惊讶,甚至还有一丝淡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放松。仿佛一直紧绷的某根弦,终于看到了一个或许可以期待的承接者。
他没有明确褒奖,只是轻轻颔,语气缓和了许多:“嗯,多读书,多思考,是好事。日后若有见解,可写成条陈,递上来朕看。”
“是!儿臣遵旨!”李治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恭敬应道。
“下去吧。”太宗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李治行礼,缓缓退出了两仪殿。
直到儿子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太宗才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那份河东道奏疏上。他拿起朱笔,却并未立刻批阅,而是沉吟片刻,对身旁的内侍吩咐道:“传朕口谕给中书省,就河东雪灾事,增补几条:其一,令地方官务必确保灾民有避寒之所,可开驿馆,可助修屋,不得有冻毙之事;其二,着户部会同当地官府,议一议明春粮种借贷补助之可行细则,报朕览阅。”
内侍心中暗惊,连忙记下领命。陛下这几乎是完全采纳了晋王殿下的建议!
太宗看着内侍离去,目光再次投向殿外晴朗却寒冷的天空。
天威之下,心湖已动。他一直以为群峰之中,唯有太子与魏王两座高山值得瞩目,却未曾留意,在那云雾遮掩之处,另一座奇峰,已悄然显露其沉稳而独特的山脊。
虽未至高,其势已显。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dududu千年一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呃,什么情况,堂堂二十一世纪中医学博士竟然穿越了?一朝穿越,穿成孩童就罢了,醒来就被抛弃在大街上,被人救了,还要给人当童养媳?当苏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携带的空间发家致富之时,皇帝却为了江山,下令把她送去临国?莫名的卷进一场腥风血雨!我又得罪谁了?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努力的走出自己的天地吧...
为此,乔若兮特意做一些可口的中国菜和当地菜色主动邀请房东太太一家来做客。她越来越明媚自信,侃侃而谈这段时间的经历时,乔若兮也极为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越发坦然。甚至说到那些有趣的经历时,乔若兮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规矩。我不解,狗狗难道不可爱吗?18听说假的季司遥被戳穿了身份。她被丢出了陆府不说,艳香楼还来了人说要把她抓回去。我对此咂舌,陆宴州对这个曾经的枕边人还真是心狠。不过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和段亦淮准备寻个好时间回江南去陪陪师傅。要不是上面还有个太子爹爹,还真没这么悠闲。又是陪师父义诊的一天,我忙的脚不沾地,腰都直不起来。段亦淮就帮我按摩着,舒服的我直犯困。按着按着,忽然就觉着腰间一凉。我惊讶的回头,就对上段亦淮那双黑漆漆的眸子。娘子,师傅今日还问段某是否有暗疾可需要调理一番,不然怎么成亲这么些时日,夫人的肚子还没有动静。他双手抚上我的肚子,有些委屈巴巴的。娘子,你说天下哪个男子能听的这个话。我猛的瞪大了眼睛。什么暗疾,什...
世人皆知,许拙命好,小城市里刚爬出来,还没受苦,就被邢家大少养了。邢刻少年车祸,性情阴,脾气差,却独独对许拙不同。万般疼爱,恨不得融进骨血里。哪怕弥留之际,想的也全是怎么安顿他的宝贝。许拙很乖,怕他走得不安心,当真按他安排的规规矩矩活到了最后。然后眼睛一闭一睁,突然就回到了他五岁那一年。邢刻还没有出车祸,一切都还来得及。许拙一股脑地冲到人面前,发誓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护他周全。你要好好的,什么都要好好的。如果这一次还因为身体不好走得那么早,我可再也不乖乖听话啦。重回少年竹马时代,彼此扶持一点点长大,细水长流向。阴郁偏执大佬攻x乐观可爱可爱受互宠互爱1v1...
好消息绑定神豪系统坏消息本人颜值为0自从绑定神豪系统后,阮岁就走上了一条通往世界首富的道路,豪车配美男,美酒配澳龙,生活过得甜如蜜。人们口中的阮岁,是权利的象征,是金钱的源头,各位富二代从一开始的不爽不服,到如今成为阮岁的忠犬。PS刚开分,不要被评分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