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夜色已深,吴家村的灯火大多熄灭,唯有叶青云卧房的烛火还亮着。他坐在桌前,手里捏着一块盐卤粘土砖的残片,指尖反复摩挲着砖面——白天高炉护膛经受住高温考验的场景,黑塔说起老家烧陶加盐的细节,像走马灯似的在脑海里打转。
“为什么加了盐卤的粘土就耐烧?”叶青云对着烛火喃喃自语,穿越前学过的化学知识渐渐浮现。他想起盐卤是海水晒盐后的残留物,里面除了氯化钠,还有不少其他矿物质,难道是某种成分提升了粘土的耐火性?“镁……对,是镁元素!”突然,一个念头猛地闪过——他曾在资料里看到,氧化镁是优质的耐火材料,盐卤中恰好含有氯化镁,混入粘土后,经过高温烧制,氯化镁会转化为氧化镁,正是这种成分让粘土砖能扛住高炉的高温。
想通这一点,叶青云顿时来了精神,烛火下的眼睛亮得惊人。他立刻铺开宣纸,拿起炭笔,开始在纸上勾画——既然盐卤能提升粘土的耐火性,那不仅能用来做高炉护膛,还能专门制作“耐火砖”,以后冶铁炉、水泥窑的内衬都能用,再也不用怕高温烧毁炉体;除此之外,普通的砌筑用砖、建城墙的青砖,是不是也能加些盐卤改进?
“现在村里盖房子用的砖,要么是水泥砖,要么是土窑烧的红砖,红砖质地脆,遇水容易风化;建城墙要是用这种砖,时间长了肯定不结实。”叶青云一边想,一边在纸上画分出三个区域,分别标注“耐火砖”“红砖”“青砖”。他记得大夏朝的古城墙多用青砖,质地坚硬、耐水耐腐,但传统烧青砖的工艺复杂,要是在制砖粘土里加些盐卤,说不定能提升砖的硬度和耐久性,让吴家堡的城墙更坚固。
窗外的月亮渐渐西斜,烛火燃尽了一根又一根,叶青云却毫无睡意。他详细写下三种砖的制作思路:耐火砖用“粘土+大量盐卤”,盐卤比例提高到一斤粘土加三两,烧制时温度提到最高,确保氯化镁充分转化为氧化镁;砌筑用的红砖,按“一斤粘土加一两盐卤”的比例混合,既能提升硬度,又不会增加太多成本,适合盖房子、砌院墙;建城墙的大青砖,除了加少量盐卤,还要改进烧制工艺——传统青砖要经过“闷窑”让砖体还原成青色,这次可以在闷窑时往窑里撒些盐卤,让盐卤中的矿物质渗透进砖体,进一步增强青砖的密度和耐腐蚀性。
“不仅要改进砖的配方,还要改进砖窑。”叶青云又在纸上画起砖窑的草图,之前村里的土窑容量小,一次只能烧几百块砖,还容易受热不均。他想把土窑改成“龙窑”,顺着山坡修建长长的窑体,像一条卧龙,这样既能利用山坡的高度差通风,又能一次烧几千块砖,效率能提升好几倍。龙窑的内衬,正好用新做的耐火砖,这样窑温能更稳定,烧出的砖质量也更好。
天快亮时,叶青云终于停下笔,纸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画满了各种图纸,从三种砖的配料比例、烧制温度、时间,到龙窑的尺寸、通风口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揉了揉酸的手腕,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远处冶铁炉的方向,已经有了微弱的火光,昆仑奴们应该开始准备早间的冶铁工作了。
“得赶紧把这些想法告诉唐师傅和砖窑的工匠!”叶青云把图纸仔细收好,快步走出卧房,直奔村东的砖窑。此时砖窑的工匠们刚起床,正准备和泥制砖,看到叶青云匆匆赶来,手里还拿着一叠图纸,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大家先停一停,我有个改进制砖的法子!”叶青云把图纸铺在砖窑旁的石板上,指着上面的标注说,“这是三种砖的配方,都要加晒盐剩下的盐卤——这种是耐火砖,专门给冶铁炉、水泥窑用,耐烧得很;这种是改进的红砖,盖房子更结实;最关键的是这种大青砖,加了盐卤再用新法子烧,以后建吴家堡的城墙就靠它,硬度比普通青砖强三倍!”
工匠们凑在图纸旁,听得眼睛亮。负责烧砖的张老匠,手指在“大青砖”的配方上反复摩挲,激动地说:“叶领,您说的是真的?要是青砖能更硬,耐水耐腐,那吴家堡的城墙就能传几百年!只是这盐卤加多少,烧制时火候怎么控,还得好好琢磨。”
“我已经算好了比例,咱们先试烧一批!”叶青云立刻让人去仓库取盐卤,又让工匠们按图纸上的配方和泥。唐师傅听说叶青云要改进制砖工艺,也带着几个昆仑奴赶了过来,看到耐火砖的配方,一拍大腿:“太好了!有了专门的耐火砖,以后冶铁炉的护膛再也不用频繁更换,还能把炉温提得更高,炼出更纯的铁!”
当天上午,砖窑旁就忙碌起来。工匠们按“一斤粘土加三两盐卤”的比例,混合出制作耐火砖的泥料,用模具压成厚重的砖坯,放在阳光下晾晒;另一边,加了少量盐卤的红砖坯、青砖坯也陆续成型,整齐地码在空地上。黑塔和几个昆仑奴主动帮忙搬运砖坯,他们力气大,搬起沉重的耐火砖坯毫不费力,还跟着张老匠学习如何控制泥料的湿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天后,晒干的砖坯被送进临时搭建的小窑里试烧。叶青云和张老匠守在窑边,每隔一个时辰就查看一次窑温。烧制耐火砖时,窑温一直保持在最高,火焰从窑口冒出耀眼的白光,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灼热;烧制青砖时,等砖坯烧透后,张老匠按叶青云的建议,往窑里撒了些盐卤,再封死窑口闷烧,窑内渐渐冒出青色的烟雾。
“成不成,就看这次了!”第七天开窑时,所有人都围在窑门口,连村里的村民都跑来凑热闹。张老匠戴着厚厚的麻布手套,小心翼翼地从窑里搬出第一块耐火砖——砖体呈深灰色,敲击时出“当当”的清脆声响,比普通粘土砖重了近一半。他把砖放在地上,用铁锤砸了一下,铁锤反弹回来,砖面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
“耐烧!肯定耐烧!”张老匠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这种砖别说高炉护膛,就是把它扔进火里烧,估计都烧不坏!”
接着,改进后的红砖和青砖也被搬了出来。红砖颜色更红亮,用手掰根本掰不动;青砖呈深青色,表面光滑细腻,张老匠让人端来一盆水,把青砖泡在水里,半天过去,水面没有丝毫浑浊,砖体也没有膨胀开裂的迹象。“以前的青砖泡一天就会吸水变软,这砖泡了半天跟没事一样!”张老匠拿起青砖,对叶青云拱了拱手,“叶领,您这法子太神了!有了这三种砖,咱们吴家村的建筑,再也不用怕火、怕水了!”
叶青云看着眼前的三种砖,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改进了制砖工艺,更是为吴家堡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耐火砖能保障冶铁、水泥的生产,让军事实力和基建能力稳步提升;改进的红砖能让村民们住上更结实的房子;而坚固耐腐的大青砖,将成为吴家堡城墙的核心材料,让这座未来的城池能抵御风雨侵蚀,挡住外敌侵扰。
当天下午,叶青云就召集村民和工匠,宣布要扩建砖窑,按图纸修建龙窑,专门生产三种砖。“龙窑建成后,每天能烧出两千块青砖、一千块红砖、五百块耐火砖,用不了多久,咱们就有足够的砖来建吴家堡!”叶青云的声音在晒谷场上回荡,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报名要去帮忙建龙窑。
夕阳西下时,村东的空地上已经响起了挖地基的声音。昆仑奴们挥舞着铁锹,挖开龙窑的地基;工匠们测量尺寸,标记窑体的位置;孩子们在旁边帮忙搬运工具,整个吴家村都沉浸在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氛围里。
叶青云站在地基旁,望着远处的吴家堡选址,又看了看手里的大青砖,心里无比坚定——有了盐卤改进的三种砖,有了不断提升的冶铁技术,有了村民和昆仑奴们的齐心协力,吴家堡从图纸走向现实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夜色再次降临,但这一次,吴家村的灯火比往常更亮,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属于自己的安宁与未来。
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dududu一不留神就穿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文前十一章为shen1am所写,从第十二章开始为1overbaby(天堂圣客)续写。6子荣接着电话的时候,他正死皮赖脸地缠着李柔倩非要说句浪话他听听,李柔倩背过身不理他,却被他胳肢着腋窝,李柔倩就笑着求饶。弄的王媚一脸的不高兴,睡吧,爷,困死了。她打着呵欠,又侧过身,想起6子荣刚才的许诺,脸上抑制不住幸福的笑容,如果自己真的当上天伦阁的老板,那也不枉跟了这家人家。看看他们母子疯打疯闹,就躺在一边迷糊着。6子荣却抱着母亲亲嘴,亲得李柔倩透不过气来,母子两人就互相压着腿儿,把那物儿也亲在一起。李柔倩毕竟是母亲,她看看背过身去的妹妹,递着眼要儿子别弄出声来,偏偏6子荣一点都不在...
他与嫣然结婚,终于可以越过孟家与孟雨玲,作主为嫣然诊治。他不想等,片刻都不想,如果不是今日有事,已然带着嫣然去医院了。啊?孟嫣然怔了怔我不是好了吗?宋景和不想孟嫣然压力太大,不利于她病情恢复,安抚道只是去检查下。明天我要去公司开会,张姐会一直陪着你。孟嫣然只得点头,心里头的羞赧与紧张消失不见,只剩下去看神经科专家的焦虑。宋景和希望她恢复记忆,她怎么可能恢复记忆啊。万一被什么懂行的专家看出来怎么办?孟嫣然整个人垮下来,什么婚书新婚夜,统统扔到脑后。接下来的一周,即便孟嫣然再不情愿看医生,她还是乖乖跟着张姐去医院诊治做检查。期间宋景和安排她和孟雨玲见了面,孟雨玲将手机还给她。与孟妈争执良久,还是无功而返。而妹妹和...
初见时,苏沅是人质,程砚带队营救。被枪抵着头的她眼中有无数情绪,却唯独没有恐惧。他被她身上的反差所吸引,步步为营,想要靠近她。搬家蹭饭制造偶遇,将所有的招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猎人,殊不知自己早已心甘情愿成为猎物。程砚。我在。程砚。我在。每一声呼唤,他都会给她回应。苏沅略带哭腔,冲...
讲女主因为父母离婚,从此不再相信爱情,亲姑姑为了让她谈恋爱,和朋友设计她去参加恋恋综,从而展开了和男主的恋爱...
棠黎从佣人手里接过长鞭,一步一步朝着他走来。顾宴京,你知不知道,差一点,安白就死了!沈安白差点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