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章 扩军备战铸根基根据地春潮涌四方(第1页)

第四十三章:扩军备战铸根基,根据地春潮涌四方

一、扩军誓师:从三百到三千的跨越

秋风掠过冀中平原,把狼牙山的枫叶吹得通红。根据地中心的打谷场上,新搭的高台上挂着“抗日救国扩军誓师大会”的红绸横幅,台下黑压压站满了人——有扛着锄头的农民,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有拄着拐杖的老兵,还有刚从敌占区逃来的难民,足足围了三层。

李明远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手里攥着一份连夜拟好的《抗日救国军扩编宣言》,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遍全场:“乡亲们,鬼子的‘铁壁合围’没能打垮我们,反倒让咱看清了——要想不被欺负,就得自己手里有枪、身边有人!今天,咱根据地正式扩编抗日救国军,凡年满十六岁、不满五十五岁,愿拿起武器保家卫国者,都可报名参军!”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炸开了锅。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猛地往前挤了两步,扯开嗓子喊:“我报名!我爹被鬼子杀了,我要报仇!”他叫王铁柱,是隔壁村的佃农,上个月鬼子扫荡时,家里的房子被烧,父亲没能逃出火海。

“我也报名!”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举着手跳起来,她是县立中学的学生,名叫林晓棠,校服外套还沾着粉笔灰,“我会日语,能当翻译,还能教战士们认字!”

紧接着,呼啦啦举起一片手臂,像一片涌动的森林。“我报名!”“算我一个!”“俺虽然少了条腿,但能给部队喂马!”喊声此起彼伏,震得高台上的横幅都在晃。

负责登记的战士们忙得手忙脚乱,临时搭起的登记台前排起长队,报名表很快用去了厚厚一摞。负责统计的赵刚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响,时不时抬头喊一声:“已登记八百六十七人!”“一千二百四十五人!”到日落时分,报名人数竟突破了三千——是原来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十倍。

扩编不是简单地凑人数。李明远早有准备,他把部队分成“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级:主力军由老兵带队,配备最好的武器,负责正面作战;地方军由各村青壮年组成,平时务农,战时守村护院;民兵则包括妇女、老人和少年,负责放哨、送情报、抬担架。

“王铁柱,你力气大,去主力军,跟着赵刚练刺杀!”“林晓棠,你去政治部,负责战地宣传!”“张大爷,您年纪大了,加入民兵,帮着看仓库咋样?”李明远一个个点将,把每个人都分到最合适的位置。

誓师大会的最后,三千名新战士列队站在打谷场上,虽然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手里的武器也五花八门——有步枪、有大刀、有红缨枪,甚至还有人扛着锄头,但眼神里的光却一样亮。李明远带领他们举起拳头,齐声宣誓:“驱逐日寇,还我河山,宁死不当亡国奴!”誓言声震得远处的高粱地都在颤。

二、兵工厂突围:从“土造”到“量产”的飞跃

扩编最大的难题是武器。原来的军工厂藏在山洞里,只有五台旧机床,每天顶多造十支步枪,现在突然要装备三千人,这点产量如同杯水车薪。

“得把兵工厂扩出去!”李明远在军事会议上拍了板,“光靠山洞里那几台老机器不行,咱得动群众,搞‘村村有作坊,户户能造枪’!”

这话听着像天方夜谭,可根据地的百姓用行动证明了“奇迹是干出来的”。铁匠铺的王师傅带着徒弟们把打铁炉改造成简易机床,用废铁轨当原料,硬生生敲打出了枪管;木匠李大爷明了“木托快装法”,给步枪装上轻便的木托,还在枪身刻上防滑纹;连织布坊的妇女们都动了起来,她们用浸过桐油的棉布做枪带,又结实又防水,比鬼子的皮质枪带还耐用。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无烟药”的研制。以前造子弹用的黑火药,开枪时烟大得能遮住半个山头,很容易暴露位置。化学老师周先生带着几个学生躲在山洞里试验,用硝石、硫磺和木炭反复配比,失败了几十次,终于造出了无烟药。那天,周先生举着黑乎乎的药粉跑出来,激动得眼泪直流:“试试!这下开枪再也不怕被鬼子现了!”

李明远让人把各村的小作坊串联起来,搞起了“流水线”:张村造枪管,李村做枪机,王村装木托,最后送到山洞里的总厂组装调试。为了提高效率,他还请来了从天津逃难来的机械工程师,指导大家改进工具——比如把手动钻孔机改成脚踏式,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倍;给熔炉装上简易鼓风机,火候更稳,枪管的硬度也达标了。

三个月后,当第一批“冀中造”步枪列装部队时,王铁柱掂着沉甸甸的枪身,摩挲着光滑的木托,咧着嘴笑:“这枪比鬼子的三八大盖还称手!”林晓棠则在枪身上贴了张小红旗贴纸,歪着头说:“打上胜仗,就给它再贴颗五角星!”

兵工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山洞里的旧机床换成了从鬼子那儿缴获的新式设备,工人从十几人展到三百多人,不仅能造步枪、手榴弹,还造出了迫击炮。有次试射新炮,炮弹精准地落在三里外的靶场上,炸起的烟尘像朵蘑菇云,吓得躲在远处看热闹的孩子哇哇叫,却又忍不住拍手欢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开荒屯田:粮仓堆成山,军民笑开颜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李明远常挂在嘴边的话。扩军后,三千张嘴要吃饭,光靠缴获和百姓捐献根本不够,必须自己动手开荒种粮。

根据地周边有大片荒地,是以前打仗撂下的。李明远组织部队和百姓搞“军民大生产”,战士们放下枪就拿起锄头,学生们放学后背着小筐去拾粪,连老人都挎着篮子去地里薅草。林晓棠带着女学生们明了“堆肥法”,把秸秆、粪便混在一起酵,地里的庄稼长得油绿油绿的;王铁柱力气大,挥着锄头一天能开半亩荒,汗水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他却笑着说:“这点汗算啥,多打粮食,才能多杀鬼子!”

为了提高产量,李明远请来了农业专家,推广新的耕作技术:教大家用“沤肥”代替化肥,用“轮作”避免土地贫瘠,还引进了耐旱的谷子和高产的土豆。春天播种时,田野里全是忙碌的身影,战士们唱着新编的歌谣:“开荒忙,种地忙,多打粮食保家乡……”

秋天一到,根据地的打谷场就堆成了金山。金黄的谷子、饱满的玉米、圆滚滚的土豆,从场院这头堆到那头。负责管粮仓的马大爷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去数数,数着数着就笑出声:“够吃了,明年开春再多种两亩,连刚出生的娃娃都不愁口粮!”

粮食多了,还搞起了“粮食银行”——谁家有余粮可以存进来,缺粮时再借出去,利息就是一把种子。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浪费,又帮着缺粮户渡过难关。有次,邻村遭了灾,李明远让人送去两车土豆,村长感动得直作揖,说等来年收成了,一定加倍还。

四、办学兴教:教室里的“持久战”

“要打胜仗,不光靠枪,还得靠脑子。”李明远在根据地办起了“抗日军政学校”,请老兵讲战术,请先生教文化,连林晓棠都成了兼职教员,教战士们认日语单词。

学校就设在没收的地主大院里,窗户糊着纸,桌子是用土坯垒的,可教室里的琅琅书声比任何音乐都动听。王铁柱以前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笔记本上歪歪扭扭写着“抗日”“救国”,虽然笔画像蚯蚓,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

除了军政学校,还办了几十所小学,让根据地的孩子都能上学。孩子们背着用粗布做的书包,里面装着桦树皮做的课本,课本上印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父母被鬼子杀害,以前总躲在树后偷偷哭,现在每天背着书包追着老师问问题,眼睛里又有了光。

李明远常去学校看孩子们上课,有次被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拦住:“李叔叔,书上说‘持久战’,是不是要打很久?”他蹲下来,指着窗外的庄稼:“你看这麦子,春天种,秋天收,得慢慢长才会饱满。咱打鬼子也一样,只要咱每天学一点、练一点,就像庄稼扎根,总有一天能把鬼子赶跑。”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跑回教室,大声念起了课本上的话:“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五、根据地的“新规矩”:人人平等,军民一心

扩军备战不是冷冰冰的命令,而是暖烘烘的人心。李明远在根据地推行了三条“新规矩”,让军民关系像一家人一样亲。

第一条是“官兵一致”。战士和干部同吃同住,行军时干部帮着扛枪,吃饭时一起蹲在地上啃窝头,谁也不许搞特殊。有次赵刚偷偷给受伤的战士留了个白面馒头,被李明远现后,当着全连的面把馒头分给了大家,还作了检讨:“咱的兵都是兄弟,要苦一起苦,要甜一起甜!”

第二条是“男女平等”。林晓棠带头组织妇女识字班,教大家读书写字,还成立了“妇女救国会”,妇女们不仅能种地、做军鞋,还能参军打仗。有个叫春杏的媳妇,以前被婆家打骂不敢吭声,现在成了妇女队的队长,带着姐妹们站岗放哨,腰杆挺得笔直:“谁说女子不如男,咱照样能保家卫国!”

第三条是“民族团结”。根据地有汉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李明远特意规定,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平等的权利。回族老乡开的面馆,战士们去吃饭从不自带猪肉;满族的猎户教大家设陷阱,战士们则帮着他们修补房屋。有次回族大叔马老哈送了一筐羊肉给部队,说:“都是中国人,不分你我,一起打鬼子!”

这些规矩像种子一样落在根据地的土里,长出了“军民一心”的大树。冬天来了,百姓们给战士们送棉衣,一件棉袄里塞着七八层棉花;战士们帮老乡挑水、劈柴,把缴获的粮食分给最困难的人家。有个鬼子的探子混进根据地,想搞破坏,结果刚进村就被认了出来——因为他见了老人不打招呼,见了孩子瞪眼睛,跟根据地“见人就笑、有活就帮”的风气格格不入,没等动手就被民兵抓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六、烽火里的希望:扩军后的第一战

初冬时节,鬼子又想来“扫荡”,这次带了一个联队,想趁根据地扩军未稳,打个措手不及。可他们刚踏进根据地边界,就现不对劲——以前光秃秃的山头上,现在每隔百米就有个哨塔,塔上的民兵拿着望远镜,老远就现了他们;以前平坦的土路被挖成了深沟,沟里埋着削尖的木棍;村里的百姓早就转移到地道里,家家户户的门都敞着,院子里晒着的玉米串下藏着地雷。

“打!”李明远在指挥部里一声令下,信号弹“嗖”地冲上天空,划出一道红光。

刹那间,山上的滚石、沟里的地雷、屋顶的冷枪同时作,鬼子像掉进了泥潭,进不得、退不得。王铁柱带着主力军从侧翼冲锋,手里的“冀中造”步枪打得又准又狠;林晓棠带着宣传队在后方喊口号:“鬼子必败!中国必胜!”声音比炮弹还震人心。

最让人振奋的是民兵们的配合——妇女们在地道里传递情报,孩子们在山头用镜子反光指引目标,老人则把滚烫的开水从墙头泼下去,烫得鬼子嗷嗷叫。有个白苍苍的老奶奶,抱着一捆柴禾冲到鬼子面前,点燃柴禾就往他们身上扔,嘴里骂着:“狗东西,我孙儿就是被你们杀的,跟你们拼了!”

这场仗打了整整一天,鬼子丢下几百具尸体狼狈逃窜。打扫战场时,王铁柱捡到一支鬼子的指挥刀,递给李明远:“李司令,这刀给您!”李明远却把刀转赠给了老奶奶:“是您这样的百姓,才是咱根据地的根啊。”

夕阳下,战士们和百姓们围着篝火唱歌,王铁柱弹着缴获的三弦,林晓棠领着大家唱《松花江上》,歌声里有悲伤,更有力量。李明远望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清楚:扩军备战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守护——守护这烽火里的炊烟,守护这教室里的读书声,守护每个普通人对“家”的期盼。

根据地的壮大,就像地里的庄稼,把根扎在民心的土壤里,哪怕风再狂、雨再大,也能向着阳光,节节生长。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二手电脑里有个大佬

我的二手电脑里有个大佬

程安宁天生在抽奖这种事情上就没失手过。当然,仅限中小型抽奖。某天,她盯上一家新开张的数码店举办的免费抽奖活动。嘻嘻,毫不意外,中奖了。不过是一台闹鬼的二手电脑。(强颜欢笑jpg...

言情番外篇竟是百合文

言情番外篇竟是百合文

在狂拽校草爱上我一书中,由于作者正文写得太好,读者纷纷要求番外。作者却在番外中画风一变,从甜蜜玛丽苏恋爱剧情转为现实狗血向。原文女主张秋和男主顾北辰本来应该甜甜蜜蜜在一起,在番外中却因...

白日祈愿+番外

白日祈愿+番外

白日祈愿作者缠夏夏简介病弱小玫瑰女主vs爹系腹黑男主云乔是个小药罐子,为了不连累江祈她跑了后来她又回来了。开学第一天,江祈把云乔堵在墙角,声音没有一丝起伏的说我不管你为什么回来,这些都和我没关系你最好离我远一点。开学几个月后,江祈还是把云乔堵在了角落,只不过这一次他两只手紧紧的禁锢着云乔的腰肢,仿佛要把她揉专题推荐腹黑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鸾凤和鸣

鸾凤和鸣

储缨五岁走失,十五岁被国公府寻回,据说期间在乡野杀了十年的猪。如今她大字不识一个,礼仪不知几分,行事乖张放纵,连衣裳都穿不齐整,是京城中的一朵奇葩。所有人都觉得此女绝对寻不到什么好夫婿,直到一日,皇帝下了圣旨,将她与太子赐了婚。★太子陆聿衡典则俊雅,是京城中最完美的标杆。他万事循规守矩,暴雨时衣裳不乱优雅如谪仙,凡事过他手从不失误,眼底揉不得一粒沙。遇见储璎的第一天,陆聿衡亲眼见她同时相亲八个男人,每个都笑盈盈留了帕子。他冷笑,世间怎么会有如此行事不端有伤风化的女子,简直不可理喻。赐婚后的第一天,陆聿衡将刀架在储璎脖子上今日起,你循规蹈矩万事听我的,如若违反,死。新婚夜,陆聿衡对她冷淡,地上,桌上,都能睡,你可以试试。婚后某日,竞猎场上年轻少年郎意气风发,脱去上衣露出腹肌比拼武力,储璎看得目不转睛,瓜子都忘了磕。回房后,陆聿衡抓着她的手,把她贴近自己,眼眸灼灼。我这儿,不光能看★小剧场★某次,储璎偶遇武状元,寒暄了两句。回去后,陆聿衡果不其然又不高兴了。储璎知道又是那成日不干正事的暗卫通风报信,于是随意哄了他几句,见他仍旧垮着脸,不耐烦便要走。转眼间她却被他死死捉着手摁在桌上,洒落了一地的书册。储璎求饶时,只听到他较着劲,咬牙在她耳边问出送命题。如若不是赐了婚,你会选八个人中的哪一个成婚?那你说说,是那武状元好,还是我好?陆聿衡本以为储璎是他无奈婚姻的将就。可到头来,神伤的是他,上瘾的是他,主动勾引的是他,暗自破防的也是他。于是他明白,他追求完美的人生中,只有极致,从未将就。完美主义秩序感禁欲(深度隐藏型重欲醋王)高岭之花VS不内耗机智勇敢直球人见人爱太子妃...

娶回家的小媳妇他成攻了

娶回家的小媳妇他成攻了

文案预收偏执受重生後更偏执了求个收藏,文案在最下。本文文案贺宣穿成了一个混子。混子招猫逗狗不求上进还好色,花三两银子买了个漂亮得不行的小姑娘,然後在洞房当夜被强买来的小姑娘提簪子戳死。贺很怕死宣後退两步,看着小姑娘手里的簪子,整个人都战战兢兢我不碰你,你别紧张,明日我就送你走。说不碰,就不碰,贺宣当场打了个地铺,然後一晚上都没敢闭眼,生怕小姑娘半夜扑上来弄死他。第二天,小姑娘却不走了,理直气壮缠着贺宣我不要回家,我娘对我不好,我回去还会被卖的,我不管,你娶了我,你就得养着我。贺宣养吧,也不是养不起。结果小姑娘越养越黏人,动不动就要亲要抱,最後还想扒贺宣衣服贺宣终于忍不住男女授受不亲。小姑娘气红了脸,拉着贺宣手就往身上放我是男的!!可贺宣还想再说什麽,就被小姑娘整个压到了床上,我说了我是男的,男的!!不信你试啊!!!十项全能科举受X娇纵任性作精攻预收文案偏执受重生後更偏执了容漪是一宗之主。要平衡各方,要护佑宗门,要仁爱弟子,宗内的事太多太多,要管的弟子也太多太多,理所应当的,容漪忽视了自己的小徒弟。可能是某次各方论衡,容漪为了维护宗门脸面当衆责罚与人争论的小徒弟。可能是某次宗门大比,容漪为了安抚门内弟子把小徒弟赢得的奖品送了出去。可能是某次秘境之行,容漪为了保护门内弟子弃陷于险境的小徒弟而不顾。所有人都知道,容漪仁爱所有弟子,唯独会牺牲自己的小徒弟。所以,在魔族来攻时。他们把容漪的小徒弟推了出去。反正,朝离玉死了,也不会怎麽样。容漪自千里之外赶回宗门,只看到自家小徒弟被啃食得不剩一丝血肉的尸骨。所有人都说容漪疯了,容漪也觉得自己疯了,他亲手屠了自己守护千年的宗门,费尽心力逆转时光,终于回到过去,见到了还完好无损的小徒弟。离玉。容漪颤声轻唤,锦衣玉带的少年缓缓回过头来,眉目依旧,开口,却满满都是恶意,师尊,我好疼啊。我死的时候,好疼啊!!!偏执成狂病娇受X圣光照世神君攻师徒年上狗血虐,开局重生,整体比较清奇,和正常火葬场不太一样,就,受重生後还是非常喜欢攻,只是变成了疯批,一心一意废了攻的修为打断攻的手脚弄瞎攻的眼睛把攻锁在床上完全掌控攻独占攻。内容标签年下穿越时空种田文科举古代幻想轻松贺宣姜延初姜寻王子进李靖嘉其它可爱少女攻,种田科举受一句话简介夭寿了,是千金小姐攻。立意禁止拐卖人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