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何况皇帝还没真正退位呢。
有些心软之人不免伤怀,想着成王败寇,一夕之间许多人的嘴脸都变了。
像內侍官这般势力之人,不在少数。
皇帝不在意了,也没有心思去在意。
做皇帝做到他这份上的没几个,因他执意要和赵王打,勉强打了大半年之后终于无人再支持他,他被臣子强行“劝降”。
如果列祖列宗知道,只怕恨不得从皇陵里跳出来打他吧?皇帝想。
他到时候还得跪着去迎接赵王,迎接他的弟弟?每每想到此,皇帝都涌出一阵屈辱感。
他多次想先行自尽,不给对方折辱自己的机会。
然而这点小小愿望都无人满足他,每次还未有动作,就会跳出一大群人阻止。
“陛下何必如此。”有人这样劝他,“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事,陛下听得还少吗?您与赵王毕竟是亲生兄弟,碍于天下人之口,赵王再如何,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他道:“这皇位,是您‘让’给赵王的,而非赵王亲取。若再无容人之心,他岂非被天下人耻笑?”
皇帝心中一动,“可他行事素来随心,若不管这些?”
“那是为王时,肆意些没甚么。陛下且再看,赵王此次入京身份不同,倘若他无法叫所有人服气,如何敢拿这个皇位?”
如此劝慰下,皇帝渐渐宽下心,又在“错在皇后,在何、马两氏,陛下充其量不过娶妻未娶贤罢了”这样的论调下,变得有了信心。
确实如此,如果他能娶个贤妻,有个省心的岳丈,局面何至于此?
皇帝甚至想到曾经赐婚给赵王的那个姑娘,那个年纪很小的小王妃。
便是娶个这样毫无势力却很省心的姑娘,他也会比现在好很多吧?皇帝如此想。
想完就开始同情那小王妃,以她的家世出身,赵王不会休弃她,但也注定不会封她为后。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是些没怎么认真打听过赵王与王妃之事的人家。
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人暗中筹谋,暂且分为两派,一派为看上后位的,一派为想拉拢那小王妃,和其一起对抗新后的。
后者比前者要“清醒”些,他们思索着,那小王妃家世虽不显,毕竟在这最为关键的几年间陪着赵王,恐怕很有些分量。
“赵王殿下进京——”通传声从城门口直传递到皇宫正大门。
葛太傅率百官站立在玉石铺就的广场,静静等候。
赵王身披软甲,自城门口御马而来。
紧随其后的有谢秋、常季、常新、卫修等人,个个仪容不凡,看得道路两旁的百姓不禁生起敬慕之心。
看起来,赵王殿下和身边的将士也不像传言中那般残暴。
战场上修罗般可怖的谢秋拿起文臣作派,他是赵王身边皮相最为出色的,也是最会骗人的。
赵王身边人都深知,宁可触怒王爷的冷脸,也不要轻易去惹谢公子的笑颜。
毕竟两者的死法有区别,嗯,区别就在于死得明白和不明白。
看到赵王的第一眼,百官呼吸一凛。
几年未见,赵王殿下气势更盛了,难以捉摸。
倘若说以前随时都含剑锋,让人不敢靠近,如今是将锋芒都深藏于内,却有种深渊如海的磅礴之感。
葛太傅对他微不可见颔首,领百官行走在其身后。
走到一半,赵王迈过一道门槛时,百官中突然冲出一人,高喊“我杀了你这篡位的狗贼!”朝赵王冲去。
匕首在阳光下闪着粼粼之光。
赵王眉头微凝,侧身躲过一击,抬脚朝其背部猛得踹去,瞬间拔剑抹了这人脖颈。
颈血喷溅,足有丈高。
四溅的血如淅沥小雨,叫离得近的人不免都染上血色,百官队伍中出现嘈杂声。
赵王看也不看那尸体一眼,扫过百官,“还有何人?尽管来。”
无人敢与他对视。
静候了片刻,没人站出来,赵王缓缓收剑,道:“安葬此人。”
大步迈入金銮殿。
殿中仍有三两臣子,其上拥护的,是穿戴好天子朝服的皇帝。
皇帝面上平静,冕旒却在不可避免地摇晃。
他在畏惧。
“陛下——”葛太傅站出来,叫了这么一声,以作暗示。
第一声,皇帝充耳不闻。
第二声,赵王拔步缓缓上阶。
葛太傅唤的第三声,赵王抽出长剑,剑身犹有血光,离皇帝不过三步之遥。
皇帝腾得站起,挤出笑容,“赵王来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时光长河漫漫,岁月星辰流转,在三生石畔,一段情,跨越千年时光,历经百世轮回,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彼此的生命。作为现代人的杨过,穿越在神雕位面的杨过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杨过和李莫愁的感情纠纷又将是什么?它是否会如同一首永恒的诗篇,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成为了世间最浪漫的传奇。...
全本完结他是盛世集团太子爷,富甲一方女人心目中的奉若神一样的男人,神秘的背景,强大的商业帝国却独宠她一人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你是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哦也对!现在是夜...
...
薄砚初跟众人递了个眼色,轻声道别闹,她胆子小。他说别闹,自然也就没人敢为难她,但出于尊重游戏规则,薄砚初还是饮完了面前的酒。护着的意思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