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o章:代际传承新章:一场让奋斗精神永续的家族接力
冬至时节的林家村,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出“簌簌”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冬日的漫长。但林家庄园的客厅里,却弥漫着让人安心的暖意——老式铸铁炉子里燃着松木,火苗“噼啪”跳动,把周围的红木家具映得亮。八十岁的林悦坐在铺着驼色羊绒垫的红木沙上,手里捧着一本边缘泛白的牛皮相册,指腹反复摩挲着封面烫金的“林家村记忆”四个字,仿佛在触摸一段沉甸甸的时光。
“太奶奶,您又在看老照片啦?”五岁的小孙女苏念昔穿着粉色的羽绒连体服,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从地毯上爬起来,扑到林悦腿边。她的小手里还攥着半截蜡笔,脸上沾了点蓝色颜料,是刚才画“乡村记忆馆”时不小心蹭到的。
林悦放下相册,笑着把小念昔抱到腿上,用袖口轻轻擦去她脸上的颜料:“是啊,太奶奶在看以前的故事呢。你看这张,”她翻开相册第一页,指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这是太奶奶刚到咱们村的时候,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住的土坯房漏风漏雨,哪像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冬天还有暖气。”
照片里的林悦约莫二十岁出头,穿着洗得白的粗布褂子,站在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前,身后是几株瘦弱的秧苗,风把她的头吹得凌乱,可眼神却亮得惊人,像极了黑夜里的启明星。小念昔凑过去,小手指着照片里的秧苗:“太奶奶,这是您种的菜菜吗?是不是很好吃呀?”
“是呀,”林悦的眼神柔和下来,“那时候太奶奶刚有了‘神秘空间’,种出的菜特别甜,拿到黑市卖了钱,才凑够了开食品加工厂的第一笔本钱。那时候你爷爷还在县城当知青,每天帮我跑手续、找设备,忙得脚不沾地。”
正说着,客厅门被推开,六十岁的苏晓舟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冲锋衣,裤脚沾了点雪水,头已染上不少风霜,眼角的纹路和林悦如出一辙,但眉宇间还带着干事的利落劲儿。他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刚进门就笑着说:“妈,念昔,我从镇上买了你们爱吃的糖炒栗子,还热乎着呢。”
苏晓舟把保温桶放在茶几上,刚要打开,手机突然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脸上的笑容瞬间淡了下去,走到窗边接起电话。“喂,周阿婆……什么?一个人都没来?”他的声音渐渐变沉,眉头也拧成了疙瘩,“您别着急,我马上过去看看……好,好。”
挂了电话,苏晓舟叹了口气,坐在林悦旁边的沙上,拿起一颗栗子却没心思剥。“妈,是周阿婆的孙子打来的,说今天扎染班本来该有五个年轻人来上课,结果一个都没来。周阿婆在电话里哭,说这手艺要是断在她手里,没脸见列祖列宗。”
林悦手里的栗子也停住了。她知道,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往城里跑,觉得在村里守着几亩地、学门老手艺没出息。之前苏晓舟为了留住年轻人,给扎染班、竹编班的学徒每月八百块补贴,还联系城里的文创公司合作开扎染围巾、竹编果盘,可效果始终不理想——有的年轻人学了半个月就嫌累,偷偷去城里打工;有的勉强留下,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手艺上。
“爷爷,为什么哥哥姐姐们不愿意学扎染呀?”小念昔仰着小脸,不解地问,“周阿婆教我扎小蝴蝶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苏晓舟摸了摸女儿的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林悦却突然放下栗子,眼睛亮了起来:“晓舟,我想到个办法。年轻人不是喜欢新鲜、喜欢热闹吗?咱们别光逼着他们学手艺,得让他们看到这手艺里的‘活气’,看到学了手艺能有‘奔头’。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我带你去食品加工厂吗?那时候你才十岁,就跟着工人学打包、学记账,还说以后要把工厂办得更大,让村里的人都过上好日子。现在,咱们也给年轻人搭个‘戏台’,让他们把老手艺和新东西结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当‘主角’!”
苏晓舟愣了一下,随即也反应过来:“妈,您是说……让年轻人用短视频、直播这些新方式,把老手艺‘炒热’?”
“对!”林悦用力点头,“现在城里的年轻人都喜欢看短视频,喜欢买有故事的文创产品。咱们请人来教村里的年轻人拍视频、做直播,让他们把周阿婆扎染的过程、张师傅编竹筐的技巧拍成小故事,再把扎染做成手机壳、竹编做成露营灯,说不定能火!”
第二天一早,苏晓舟就驱车去了县城。他之前在县乡村振兴局的培训会上,认识了一家做乡村新媒体运营的公司负责人,叫陈阳。陈阳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对乡村文化特别感兴趣,之前帮邻县的村子推广过手工布鞋,效果特别好。
苏晓舟找到陈阳的公司时,陈阳正在办公室里剪视频。听苏晓舟说明来意,陈阳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眼睛都亮了:“林家村的扎染、竹编我早有耳闻!您放心,这事我帮定了!我们团队可以免费去村里做培训,还能帮你们对接电商平台,只要能把老手艺传下去,我们一分钱不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天下午,陈阳就带着五个人的团队来到了林家村。他们把培训地点设在了村文化站,还在村里的微信群里了通知:“免费教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学会就能赚钱,想报名的快来!”
刚开始,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半信半疑。二十岁的小郑就是其中一个——他之前在城里的电子厂打工,每天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的动作,一个月挣四千多块,虽然累,但觉得比在村里学手艺“体面”。看到通知时,他正躺在家里刷手机,心里嘀咕:“拍视频还能赚钱?怕不是骗人的吧。”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去年冬天在厂里摔了一跤,腿上留了疤,现在干重活还疼,要是真能在村里找到活儿,也不用再去城里受那份罪了。于是,他揣着忐忑的心情,去了文化站。
文化站里已经来了十几个年轻人,大多和小郑一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阳拿着笔记本电脑,站在讲台上,一边播放自己团队拍的短视频,一边讲解:“大家看这个视频,是我们帮邻县拍的手工布鞋,播放量过了一百万,还带火了他们村的布鞋厂。拍老手艺,关键不是拍‘手艺’本身,而是拍‘人’和‘故事’。比如拍扎染,别光拍周阿婆染布,要拍她怎么选线、怎么扎结,还要跟她聊‘为什么一辈子都在做扎染’,这些故事才能打动人。”
小郑听得格外认真。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看奶奶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奶奶的手很巧,能把普通的布缝成各种好看的图案。那时候他觉得奶奶的手很神奇,可长大后,却觉得这些“老玩意儿”跟不上时代了。现在听陈阳这么一说,他突然觉得,老手艺好像也没那么“土”。
培训结束后,小郑主动找到陈阳,说想拍一条关于周阿婆的短视频。陈阳特别高兴,带着他去了周阿婆家。周阿婆听说小郑想拍她扎染,激动得连忙拿出自己珍藏的染料和布料,还特意换上了一件新做的蓝色土布褂子。
小郑举着手机,镜头有些抖。陈阳在旁边小声指导:“先拍周阿婆的手,您看她的手虽然有皱纹,但特别灵活,这就是细节。然后问阿婆,第一次扎染是什么时候。”
小郑深吸一口气,按照陈阳说的,把镜头对准周阿婆的手。周阿婆的手背上布满了老年斑,指关节有些肿大,可拿起针线时,却格外灵活。“我第一次扎染是十六岁,”周阿婆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回忆,“那时候我娘教我扎‘福’字,我扎坏了十几块布,娘也不骂我,就说‘慢工出细活’。后来我嫁给你爷爷,家里穷,就靠扎染布卖钱,供三个孩子读书……”
小郑听着周阿婆的话,眼眶不知不觉红了。他把这些画面拍下来,又拍了周阿婆展示自己年轻时扎的染布、教他扎结的过程,最后剪辑成了一条三分钟的短视频,标题叫《后小伙跟着奶奶学扎染,原来老手艺这么美》。
视频出去的第二天一早,小郑还没睡醒,就被手机的提示音吵醒了。他打开一看,吓了一跳——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过了十万,还有两千多条评论:“奶奶的手太巧了!这扎染也太好看了吧!”“想买一条这样的染布,有没有链接?”“小伙子加油!一定要把老手艺传下去!”
小郑激动得从床上跳起来,立刻跑到周阿婆家。周阿婆正在院子里晒染布,看到小郑,笑着问:“小郑,昨天拍的视频怎么样呀?”
小郑把手机递给周阿婆,声音都在抖:“阿婆,火了!咱们的视频火了!好多人想买您的扎染布!”
周阿婆接过手机,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评论,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她用袖子擦了擦眼泪,拉着小郑的手说:“好孩子,谢谢你……我还以为,这手艺要断在我手里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秦子楚穿成了一个四体不勤的读书郎,刚穿越爹娘就逼着他去做苏家的上门赘婿。秦子楚他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本来对入赘是一百个不愿意,结果定亲时一见到苏小寒就心疼上了。秦子楚摸着胸口糟糕,心疼往往就是喜欢的开始啊苏小寒在娘胎里亏了身子,大夫断言将来恐怕不好生养。这个消息一传开,媒婆们立刻退避三舍。苏爹本已经做好了养苏小寒一辈子的准备,结果秦家突然找上门,说要让自家孩子入赘村里人都嘲笑苏爹傻,本来只要养一个,现在得养两个,听说秦家那孩子读了几年费了不少银子连个童生都考不上。瞧着吧,指定要后悔!结果事情的发展一点一点地偏离了轨道,后悔的竟然是他们自己。开朗体贴读书郎攻vs小可怜羞怯纯情受...
题名审神者旗木先生作者夜海江文案也许会开个卡卡西和带土回到过去的月之眼小故事(在隔壁)有兴趣可以看看。—天之卷轴家教黑曜篇。海之卷轴野良神。地之卷轴滑头鬼之孙。终之卷结尾但石纪元。—故事到尾声了,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支线剧情。之后也会不定期修文。感谢一直陪伴我到现在的大家。内容标签火影综漫家教少年漫专题推荐综漫少年漫火影家教同人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简介离婚吧。沈千世风轻云淡的主动甩出了一份离婚协议书,一脸嘲讽的看着面前温润如玉的丈夫。而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丈夫一脸笑意的挽留,第二天却直接和自己的好妹妹领证结婚,打她的脸。只不过,离婚后的沈千世东海岛岛主闺女,爸爸来晚了,咱们回家继承家业。商业界女强人乖女儿,谁欺负你了,妈妈帮你欺负回去!...
评分刚出,所以会有点低简介无能,嘿嘿许清夷在经历黑心老板长时间的压榨和排挤之下怒而辞职了,但是清夷在这个学历贬值的社会能找到什么工作呢?在好友的鼓励下清夷决定试着成为一名主播,用好友的话来说女娲毕设就应该让更多人欣赏。而不是放在角落里吃灰…于是,靠脸起号的清夷从这一刻开始了她的直播圈神话之路…清夷你喜欢我?真有眼...
所有人都以为,我林飞出身卑微,为了跻身豪门,妄想攀附高枝。殊不知,我才是真正的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