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东汉时的朝会,一般分为三种。
大朝会、常朝和内朝。
大朝会是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会。
但实际上属于典礼性的朝会,召开规模虽然宏大,但主要还是为了彰显国家威仪。
常朝类似后世的决策类例会,五日一朝,外加初一和十五。
内朝是国家大政决策的中心,参加内朝的人员主要是太傅、大将军及侍中等加官。
还有?部分是言语为职,谏诤为官的官员,像大夫、博士、议郎等,及黄门侍郎也可参与内朝议政。
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辛未日的朝会,同时也是昭宁元年的第一次朝会。
从改元的角度来说,应该属于大朝会。
但因为动乱,从实际需要来说,却是一场内朝。
被太后何思牵着手的刘辩,已经擦干了眼泪,此刻的他嘴角微撇。
这一场汉末大戏的男主角加执行导演。
勾连内外,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的司隶校尉袁绍......因为没有侍中的加官,连参与内朝的资格都没有。
看着负责引导官员的谒者,刘辩忽然停住脚步。
毕岚虽然劝他韬光养晦,但他却知道,时机根本不允许。
袁隗急,有人比袁隗还要急,马上就要掀桌子了。
刘辩拉着何太后一停,周围人众自然纷纷停下,一个个疑惑的看过去。
何思微微一怔,悄悄握了握刘辩的手。
刘辩侧头看向太后,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随即朗声道:“许司隶校尉及大将军长史,参与朝会。”
司隶校尉袁绍,大将军府长史王谦。
袁绍虽然养望很久,又兴建奔走之友,但这种只能是平辈论交以及救命之恩。
汉末最看中的,还是征辟之恩,这个属于君臣之义,是大于其他情义的。
袁绍应了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从义来说,他和何进就属于君臣。
虽然袁绍其中夹带私货,但那是私底下的事情。
表面上的义,绝不能罔顾,因为他是天下楷模,清流领袖。
至于大将军府的长史,是何进的二把手。
也就是说,是何进死后,按规矩,大将军府所有人,都要听从王谦的号令。
王谦在原本后世历史上虽然声名不显,但在此刻的东汉,却同样是一流的豪门世家。
他的祖父担任太尉,父亲担任司空,属于二世三公。
王谦本人担任大将军长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能混个三公,那就是三世三公。
如果儿子王粲再混个三公的话,那就是四世三公了......
之所以把王谦拉进来,就是要把水搅浑。
现在袁隗已经大权在握,混乱对他来说是最不利的。
......
虽然天子已经开口,但无论是宦官,还是谒者都没有动静,他们都在看向太后。
太后何思则是看向刘辩,一双美丽的眼眸中,充满了惊讶和欣慰。
辩儿才这么大,居然知道制衡之术!
作为上位者,必须要掌控制衡之术,绝不能让下属一家独大,否则就是太阿倒持。
刘辩继位后,太后何思临朝称制,内朝宦官和外朝官员相互制衡。
外朝又有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同录尚书事,相互也是一种制衡。
但这一场动乱后,内朝宦官几乎被杀绝,而外朝的大将军府的核心人物们,甚至连参加内朝的资格都没有。
那朝堂之上,岂不是太傅袁隗一家独大。
她母子之性命,均系于此人一念之间。
可怜她临朝称制,掌管内宫多年,在此时居然还没有儿子想的周到。
刹那间何思似乎有了新的依靠,她微微颔首:“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东荒群山之中,一处罕有人迹的石洞之中忽然散出五彩光华,光芒万丈,穿云而上,直冲九霄。一时间天下震动,各方势力调兵遣将分派高手前往查探。忽的一个巨大的金钵将这漫天光华摄入钵内,不见半分散溢,又有神人顶天立地,长戟一划将那金钵打的粉碎,五色光华似有灵性,一分为五,四散而去。...
李元,今年十六岁,江流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性别当然是男。身高一百八十二公分,体重六十九公斤。无父无母,准确的说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因为他根本就没见过,那…李元怎么上的学?经济来源在哪?从李元出生开始就一直是奶奶带着他,含辛茹苦,娘俩一直靠捡垃圾和摆摊做针线活为生。如果不是华夏小初教育免费的话,她们的生活绝对处于赤贫的状态,娘俩一月的收入总共不会过一千块,除非捡到若干斤废金属,但那玩意,她们娘俩还搬不动,只能拿一点是一点...
新婚夜,老公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没想到他却吃了我!他说苏家历代只要右肩有月牙胎记的都被他吃掉了。重生到十岁那年,他一边啃着我姑姑的手指一边说养你十年,再生吃。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仗着前世的记忆和多生的一双鬼眼,意图逆天改命!谁知突然冒出一个帅气的教书先生不想被吃?我能帮你。怎么帮?教书先生妖娆一笑。...
白家遭难,白父病重。一纸协议,白莺搬进盛家,成为双胞胎哥哥盛璟名义上的妻子。为促成夫妻之实,借醉行凶,诱他破戒!一夜荒唐过后,身边人恶意开口,嫂子。原来是她撩错了人!病娇小叔屡屡试探,步步沦陷植物人丈夫却在这时候醒来。本想事过境迁,但小叔子盛虹却不想就此放过。嫂子,是你先招惹我的,现在却想要逃了?我们明明长了同一张脸,谁比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