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制作盐竹筒,木工经验+8,Lv2,2200】
不得不说木工在古代真是个实用的技能,肝到了2级之后,苏泽感觉自己抓木工刀的手更稳了。
看着八个竹筒的精盐,苏泽充满了成就感。
按照那日在鬼市询问的价格,一斤精盐要价一百五十文,苏泽准备尽快出手,就算他低价卖一百文一斤,那八斤就是八百文钱。
福建的铜钱成色还算是不错,一两银子差不多折合一千五百文钱,也就是一天制盐的收入接近半两银子!
制作精盐的成本也就是豆浆和燃料,想要提高产量只需要在海边岩石上开凿石盘就可以了。
晒盐法果然是神器啊!
通过这次晒盐,苏泽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晒盐法要优于煮盐之法,晒盐法节约的是燃料!
其实从制备粗盐的角度上来说,两者的效率都是差不多的,晒盐需要的工序也很多,并不是将海水晒干就能成盐的。
如果只是晒海水,海水中大量的杂质没有祛除,那得到的只是苦涩的卤块,那提纯所用的豆浆会成本增加,制备精盐的成本就太高了。
晒盐法需要场地,需要能够蓄住海水的滩涂,要不是长宁卫的海滩正好是滩涂而不是沙滩,想要晒盐也是不容易的。
晒盐法节省燃料,才是后来晒盐法取代煮盐法的原因。
就拿长宁卫来说,每年能烧的就是水稻和小麦干枯后的秸秆,芦田枯萎的芦苇,以及附近山上的小树枝。
大树是不能砍的,大明官府对于各地山林中的老树大树都有底册,每当皇帝或者工部需要营造的时候,各地就要摊派进贡材木,福建本身多山多木,也是摊派的重灾区。
近些年道君皇帝大修道观,福建上下都战战兢兢,更是不断重申禁伐令,有些地方甚至禁止百姓上山,就是怕朝廷下一次摊派要材木,官府找不到足够年份的成材木头。
就算是小树枝也是不好找的,福广地区经过千年的开发,现在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缓坡都已经开荒成梯田了,不适合种田的地方,也都在朱元璋的号召下种上了桑树或者茶树。
桑树和茶树都是经济作物,更是不能随便砍伐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福建的冬天不太冷,不需要太多额外取暖的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宋以后南方经济逐步压倒北方的原因,在历代先民不断砍伐树木开田取暖的情况下,北方的取暖成本日益上升,南方的粮食产量增长之后,北方就更加衰落了。
苏泽这时候才开始感慨,工业革命之所以称之为革命,不仅仅是因为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重要的是机器改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煤、石油的开采,让潜藏在地下的高效能源代替了木材,才带来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发展,才让机器有了百倍于人工的效率。
说回到煮盐法,大明煮盐法最大的消耗就是燃料,这也是为何盐工被称呼为灶户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烧灶。
从朱元璋设立灶户开始,就“给草场以供樵采”,接着又许“芦田以供所用”,一些盐场还允许上山砍伐木材来烧灶煮盐。
可是到了嘉靖年间,很多周围的林场都“砍伐甚过,草木不生”,一些芦田也因为过于竭泽而渔盐碱退化。
这时候盐户所甚至要开始向周围地方摊派“灶捐”,才能够维持煮盐开灶的燃料需求。
晒盐法制备粗盐的时候不需要烧柴加热,直接利用太阳能就能出粗盐,这大大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了产盐的燃料投入。
灌好了盐之后,苏泽却又想到了晒盐法的一个弊端。
东南沿海地区很快就要进入台风多发的雨季,到时候没了太阳也就没办法晒盐了,自己还是要抓紧时间,将石头上的石盘凿出来,赶紧捞上一笔再说。
就这样忙碌了几日,等到了二十号旬末的时候,苏泽这才喊来了小萝卜头林良珺说道:
read_xia();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桑寻穿进了一本不知主角攻是谁的未完结耽美小说,成为了里面和主角受一起长大的竹马。在原书,桑寻爱主角受爱得不可自拔,为他痴,为他狂,为他哐哐撞大墙。而现在,桑寻看着每个都比他优秀的追求者...
...
来不及细想,她用力将他推去一旁,逃出了房间。萧昀没有追出来,想来已经醉得睡了过去。...
,但也是这么做的。明明我们刚结婚,可...
我是个钓鱼佬,我穿越成了一个特务。我是个钓鱼佬,我啥也不会。但是,我绑定了一个能够识别日谍的系统。只要征服一个日谍就有奖励。女间谍都被我征服完了。我最爱干的三件事。1征服女日谍。2杀男日谍。3抢日谍的钱。嘎嘎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我几乎把小鬼子的间谍都抓光了。小鬼子八嘎,怎么回事,我们的间谍都不够用了。土...
屋里暖,小棠却觉得露在外面的屁股凉飕飕的。任谁摆成他的样子都会觉得凉。腹下塞着一床折了好几折的被子,从臀到肩的坡度极陡峭,梁偃说像一架滑梯。小棠不知道滑梯是什么,只知道某人的手从后腰的凹陷一路滑下,在肩胛上徘徊一阵,又返回高耸的臀上,毫不客气地击了一掌。小棠也毫不客气地呻吟了一声,叫疼。疼是疼,可底下也湿了。梁偃的手挤进被子和小棠之间的缝隙,找到硬邦邦的东西狠狠刮了两把。翘起的臀随着他的动作很好看地晃了几下,他欣赏了一会儿,把湿漉漉的手重新放在小棠的臀瓣上,低笑都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