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硌,音gè,指触着硬物或凸起物而感到不适、疼痛或受到损伤。
日常生活中,被硬物硌着的现象是常见的。比如鞋里进了沙子或小石子,脚被硌得慌;比如赤脚走在碎石路上,脚也被硌得慌;比如坐没有垫子的自行车后座屁股被硌得慌等。
最夸张的是安徒生童话故事《豌豆公主》,故事里面的公主,床上放了一颗豌豆,然后豌豆上面放了二十张床垫,她睡觉居然被豌豆硌着了。所以她被确认了公主身份,并得名豌豆公主。
四川方言中,基本不使用“硌”字。我们四川人一般说ngěn,本字“隐”,同四川话“恩”音,上声。
前述描绘生活中被硌着的情形,四川方言中,“硌”字都可以用“隐”替换,补语通常说隐倒“痛;恼火;不舒服”等,一般不说“隐得慌”。
《广韵》隐,藏也。痛也。私也。安也。定也。又微也。
《国语》: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这里“隐”做名词,意为痛苦。
四川方言中,隐,方言音ngěn,动词,指触着硬物或凸起物而感到不适、疼痛或受到损伤。
隐,古汉语属影母,文部。
影、疑、云匣、以四纽在《切韵》音系中是四个完全独立的声母,多数学者将它们的音值分别拟为φ、η、γ、j。十四世纪以后,影、疑、喻云、以三纽在北方话中合流,其后进一步演变成了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而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疑、影、云、以母字并没有统一演变为零声母。
四川方言中,“隐”作硌讲时,就不零声母y音,而是疑母音ngěn。同四川话“恩”音,上声。
同时,“隐”作硌讲,古代文献中也大量存在。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六《骨空论》:“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谓如物硌痛。
《文选·曹植〈七启〉》:“乃使北宫东郭之畴,生抽豹尾,分裂貙肩,形不抗手,骨不隐拳。”“隐拳”犹硌拳。
唐·王梵志有《梵志翻着袜》一诗: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谓“隐”犹云“硌”。所谓“翻着袜”,即把袜子翻过来穿,也就是说以平整光滑的一面接触皮肤,让不平整、不光滑的一面如线缝凸起处、线头等露在外面,所以人们觉得不合常理,觉得他穿错了。但在王梵志看来,宁肯让人看不顺眼,也不可让袜子不平整的一面把脚隐到。
五代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既到宣州推事月余,昼寝于驿厅内,睡中转身,为弹子所隐,胁下痛极,因跃下床,就外观之。屋梁忽折落于榻上,枕席有声,震骇驿内,使人免兹难也。”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唐相李程子廓,从父过三亭渡,为小石隐脚痛。以呼父,程云:‘太华峰头,仙人手迹,黄河滩里,争知有隐人脚跟。’”
由上可见,古人即普遍存在使用“隐”表示硌的现象。
至于为啥四川方言中,“隐”字作硌解时才音ngěn,作其他词义解时又音y,暂时不得而知。本身“隐”字在四川方言日常生活口语中,除了作“硌”解说ngěn外,使用频率是也非常低的。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dududu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穿越重生穿成渣女宠夫赚钱两不误作者全糖椰汁完结 简介 简语希熬夜过度,穿越到古代。原主是一个不安分的渣女,天崩开局! 家徒四壁?菜谱丶火锅丶奶茶整起来! 奇葩亲戚?比一比谁更无理取闹! 女子不能经商?一路开分店到京城,成为第一女首富! 听说原主有个赘婿?还在计划委婉提出合离的简语希,猛地看到真人,...
乔治医生,三号手术室的伤者依然情况危机,我们需要您的帮助。通讯器里,刚做完一台手术的我就收到了护士长的联络。我知道了,我这就过来。我深呼吸一口,忽略了大脑的眩晕感和清晰的心跳声,小抿了一口葡糖糖水,就前往了三号手术室。我是亚大6联盟最知名的年轻外科医生乔治塞纳,今年26岁,毕业于世界最出名的医学学院,跳级博士毕业两年就已经成为了最受期待和亲睐的医学界领军人物,并攻克了许多曾经视为无解的外科手术难题,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金钱,也得到了不少人的亲睐。然而我依然醉心于为人们研究新的救护手段,直到上周,我的母亲要我抽空回家相亲,说是不管怎样先把终生大事定下来。然而那时生了一件惨痛...
...
我有七个绝色倾城的姐姐,她们都是宠弟狂魔,却不知我早已成为了令世界颤抖的王!大姐叶倾城,高冷总裁!二姐林青檀,妙手医仙!三姐柳烟儿,妖媚杀手!四姐王冰凝,美女记者!五姐楚瑶,神秘莫测!六姐萧沁,绝代影后!七姐洛漓,身份不凡十五年前,你们待我如至亲,十五年后,换我来守护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