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方言之所以为方言,除了音上和普通话存在区别,另外一些词汇上也存在不同。
或者,普通话的词汇,方言另有其他表达;或者,同样的词汇,表达的内容存在区别,等等。
今天说一个快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盅。
盅,普通话音zhong,四川方言音zong,其本意为杯类。今普通话释义为没有把的小杯子。
《说文解字·皿部》盅,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而用之。”直弓切。器虚也,这是古代文言文表达,即中空的容器。汉语白话文,可以指杯、(小的)缸。
“盅”字起源较早,最初可能是一种中空的器皿,不一定是酒具。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咱俩到底也得给他老公母俩斟个盅儿哪。”
《汉语大词典》解释“盅”为“无柄的小杯子。多用以饮酒或喝茶”,不符合四川实际情况。
“盅”在四川方言中,完全颠覆了普通话“没有把的小杯子”的概念。“盅”不一定是无柄的小杯子,用处也不仅仅限于饮酒或喝茶。“盅”有“酒盅”“茶盅”“小盅盅”,还有“大盅盅”“水盅盅”等。
其一,四川方言的“盅”,一定是有把的。
其二,四川方言的“盅”,基本上指有把的搪瓷杯子。如今世面上有把的玻璃杯,通常已经不称呼为“盅”。
其三,四川方言的“盅”,不单只表示小杯子,而是指大、中、小的有把搪瓷杯子。
“盅”,四川话通常叠音为“盅盅”,或冠以个人常赋予相对固定用途名称,如“茶盅(茶盅盅)”、“酒盅(酒盅盅)”、“水盅”等称谓。
一般而言,中号的“盅”直接称“盅盅”,主要用于喝水或喝茶。这是最常见的。
大号的“大盅盅”,多用来盛装食物。过去也常见用来蒸饭。相对较少。
中号和大号的“盅盅”,通常都有盖盖。
小号的“小盅盅”,最常见的是用来喝酒,常见容量约二两。相对较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不丰富,一桌人喝酒通常共用一个碗,喝“转转酒”。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小号的几钱到一两的无柄陶瓷杯,就用陶瓷酒杯了。如今多用玻璃杯了,不再啰嗦。
小号的,通常没有盖。部分有盖的,也见于用来装盐味精等佐料。
盅盅,是一种独特的情怀和记忆。
作为一个o后,小时候除了灯泡,是几乎不见其他玻璃制品的。那时候除了冬天,人多是赤脚的:大人田里干农活更方便。小孩则是家里没钱买鞋,农闲时节自己做,省着穿。没有玻璃制品就没有碎玻璃,也不容易被划到脚底。
那时候的水杯、茶杯,主要就是搪瓷“盅盅”。
市场上卖的盅盅,多是没有任何图案,雪白雪白的那种。也能看到再早时期烙上时代烙印的,多是毛主席语录。也有部分搪花、搪字的,多为喜事特制。
有种另外常见的情况,是作为奖品、纪念品等,搪上获奖缘由,包围着一个大大的“奖”字,或注明纪念事由。通常,这是奖励或给有组织的人,比如教师、工人等。
有时候家里有了多余的盅盅,也用于放置小物件如针线,或被小孩儿们当作玩耍的工具或容器,放自己的“宝贝”(如弹珠)。
那时候,爱喝茶的大人们都是用盅盅泡茶喝。
过去民间没有保温杯,那时候农村见到的能保温的,除了开水瓶,大概就是个别退伍军人带回来的军用水壶了吧。所以,盅盅有把的好处也能看到了:泡的茶,端在手上不怕烫。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盅”无把,根本就不适合泡茶或喝开水了,也不会那个特定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必备了。
所以,四川的“盅盅”,必须有把。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dududu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花卿言坐在冥域殿内,脸上一片死寂。她什么都没问,只是点了点头。许多天后,君临渊才终于回了魔界。...
...
快穿之爱上be文女主是我的宿命作者吉喆嚞簡介专题推荐快穿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标签搞笑爱情悬疑人生剧透跳脱的天师少女,法术不怎样,惹麻烦是强项。淡然的公司董事,却是十七年记忆一片空白。一场凶杀,四个嫌犯,钢钉刺穿的尸体,...
...
奥斯汀孤僻内向的少年,最终成了联盟叱咤风云的MVP,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这一路走来,他所站过的地板都被汗水所浸湿,它们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林影,来自2021年的一个数据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