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瑜伽菩萨戒本》,绍安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五页,庚三、不敬同法戒。
我们这次所修学的戒法叫做《瑜伽菩萨戒》,「瑜伽」就是所谓的相应,就是相应于大般涅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实的如法修学《瑜伽菩萨戒》法,它的确能够引导我们彻底的离开痛苦,得到究竟的安乐。那么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如法的奉持菩萨戒法?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奉持菩萨戒法有两个主要的法门:第一个就是所谓的根本法门,我们先要安住在菩萨种性。安住菩萨种性主要有两个内涵:第一个就是起坚固的菩提心,就是我们在生命当中,我们应该观察「我们只要在三界里面得一个果报,而每一个三界的受生,整个生老病死的过程都累积很多的痛苦」,所以我们透过对生命的无常跟苦谛的观察,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出离心,我们愿意离开这三界的火宅,我们愿意去追求一个没有生老病死的涅槃境界,就是我们要受持菩萨戒,你一定要能够起出离的心。
由这个出离心,我们进一步应该观察在整个三界的流转当中,不但是我在流转,还有无量无边的有情也在三界流转,他的生命也在承受着老病死的折磨,跟我们的痛苦是一样,而每一个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们有很大的恩惠,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但是自己求出离,我们也生起了一个要救拔众生的愿力,就是所谓的大悲心。
当我们依止出离心生起救拔一切有情的愿力,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起坚固的菩提心,我们内心当中真实的希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当做自己生命努力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以后,你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能够具足大乘正见,就是你对生命的真相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生命的果报不管快乐痛苦,它有它的因缘,有它因缘的力量。
这个生命是什么因缘创造的呢?为什么有些人如此的富贵、有些人如此的卑贱等等?
我们透过佛法的学习,我们知道其实生命的果报主要是由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就是由于善业的因缘而创造了安乐的果报,也由于罪业的因缘创造了痛苦的果报,所以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业力的累积所创造出来的。当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业的本性,什么叫做业?其实业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它的背后还有一个主宰者,就是心为业主,每一个的业都是由心识的引导,否则这个业是不能成就的。
所以当我们从业的观察再深刻以后,我们会觉其实生命是由心识所创造,因为心引导你的业力,所以我们能够如法的修学,了解到其实生命是由我们的心念剎那剎那的变现出来,古德说是「生命恒转如瀑流」,生命就像一个相续的水流,这个生命的水流我们从每一点的观察,会现每一个生命的自体都有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它有所继承,就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在继承过去的业力,也就是所谓的受用果报。
如果你现在感到快乐满意,那是因为你的善业起现行;如果你现在对你的生命非常不满意,那表示你过去的罪业起现行。所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在继承你过去的业力,有所继承。
第二个更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有所开创,你的心面对快乐痛苦果报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情去面对?这件事情会影响你未来的果报,你可以选择用善良的心识面对、你也可以用比较邪恶负面的情绪面对,那你在受用果报的时候所产生的心念,又会累积一个新的业力来引导你未来的果报。
所以我们一个有正见的人,我们内心去接触果报的时候,对于快乐痛苦不会太在乎,因为往者已矣,更重要的是说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因为你每一个不同的心态,都会决定你未来的果报。
所以从这样的观察,我们开始认真的去调伏自己、改造自己负面的情绪,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痛苦,所以我们用种种的方便来改造我们的心念。当我们能够如实观察到生命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的水流,它每一个念头都是有所继承、有所开创,这样子一个所谓「万法唯心」的观念,我们就说你坚固的菩提心、具足大乘正见,你这两个条件具足,你就是安住菩萨种性,你也就安住在菩萨的戒体。有这样的一个根本的戒体,我们就可以生起一种广大的行门,就是菩萨的三聚净戒,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前面的四重戒法偏重在摄律仪戒,就是从四条戒法当中引导我们破除内心贪瞋痴的烦恼;这一科事实上是摄善法戒,我们要生起六种的善根,我们不但是灭恶还要生善。这一科是属于摄善法戒里面的布施度,要生起一种施舍的心,布施度里面有七条戒,这是布施度里面的第三条戒「不敬同法戒」:
庚三、不敬同法戒
辛一、明犯相
壬一、明染违犯
先我们解释这个戒的标题。「同法」就是同受菩萨戒法,同受菩萨戒法这个戒文里面的意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的长辈,就是戒腊比我们高很多的长辈;第二种是我们的同辈,戒腊跟我们差不多的同辈,或者说是同参道友。我们对于这种「同受」菩萨戒法的长辈或者同辈,不加以身业跟口业的恭敬,就正式犯到这一条戒,也就会障碍我们布施善根的生起。这一条戒分成两科,我们先看第一科辛一、明犯相,说明犯戒的相貌。「犯相」当中分两科,先说壬一、明染违犯,依止烦恼所违犯的相貌,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净戒律仪的菩萨,换句话说这条戒所对治的众生是已经起了菩提心、安住菩萨种性。这个菩萨「见诸耆长有德可敬」,他亲眼看到的长辈,年龄、或者戒腊比自己高很多,而且他内心当中有德可敬,他不但是外表的年龄比你大,他内心当中是有功德的,有戒定慧的功德值得我们尊敬,这是一种情况,所谓的长辈的境界现前;第二个是「同法者来」,或者我们看到我们的同辈,戒腊跟我们差不多的同辈:总之你看到的是你同受菩萨戒法的菩萨现前。菩萨看到长辈的菩萨、或者同辈的菩萨现前,他内心当中依止憍心跟慢心,就是他的菩提心被他的憍慢心所调伏、所遮蔽。憍慢心的相貌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憍在唯识学上说是「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于自盛事,就是说一个人会憍,他可能内心有一些功德,可能他是福报广大、或者广学多闻、或者持戒清净等等,他对于这样一种内心的功德「深生染着,醉傲为性」,他感到自我陶醉,所以就产生了憍,对别人看不起了。
慢,憍跟慢是不完全一样,慢是「恃己于他,高举为性」。憍,一个人会产生憍,他不一定跟别人比较,他可以孤芳自赏,他自己觉得自己不得了,所以他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生起憍的、人多的时候也可以生起憍,当然会生起憍的人他一定有功德;但是慢就不同,慢是恃己于他,慢心的生起就是一种对比的,你一定是跟众生接触了,然后你把自己高举了,你觉得你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慢是要跟别人比较以后才生起。
总之,憍慢就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你自己特别尊贵,别人都是卑贱的,当然这个是伤害你的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长辈、同辈的菩萨,所谓「同法」的人现前,我们依止憍慢心,依止憍慢心而怀着嫌恨,嫌恨就是嫌弃之心,就是看不起对方;或者怀着恚恼心,恚恼心就是说对方的菩萨可能曾经触恼过你,所以你看到他不欢喜。
因此你产生了下面的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这就是身业不敬,你不起来承迎,不来接迎他,而且不让,不推就是不让,不让给他殊胜的座位,这个是身业的不敬;第二个是口业的不敬,「若有他来语言谈论」,他来跟你作种种的谈论。什么样的谈论呢?庆慰、请问,他或者是跟你作一些语言的问候、或者对你有所请问,你依止憍心慢心,产生嫌恨跟恚恼,不以合理的言来加以酬对来面对他,只是以冷漠的态度来面对他,这种情况「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你这样子的行为就会伤害到你好不容易所栽培的菩提心,也会伤害到你的菩萨种性,所以这样子是染违犯,是依止染污心所犯的,这个地方的染污心指的是憍心跟慢心。
壬二、明不违犯相
非憍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假设我们今天对于同法者没有生起让座、或者口业的慰问,我们不是依止憍慢心,也没有嫌弃恚恼之心。只是一时的懒惰、懈怠,懒得站起来、懒得跟他打招呼,或者是一时的忘失正念,或者是无记之心,这样子也是犯到菩萨戒的,但是因为是非憍慢所引生的,所以是非染违犯,是轻的突吉罗罪,责心忏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布施度」前面几条戒的所缘境是面对三宝的境界,常住十方三宝、佛法僧的三宝,佛陀要我们对三宝不断的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归依来跟三宝结缘;但是这个地方是指善知识或同参道友。在整个成佛的过程当中,当然三宝很重要,但是三宝毕竟不是跟我们生长在同一时空的一个补特伽罗,他不是一个有情;所以从我们今生能够及时改过修善的一个因缘来说,同参道友或善知识就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他跟你活生生的生长在一起,你受的法门跟他受的法门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同法者有什么意思?同法者就是说你犯错他知道,这个很重要。他知道他就有能力来纠正你,你就有改过修善的机会。我们对于同参道友不理不睬,你对他不理不睬,他也只好对你不理不睬,我们做错事情变成没有人纠正,我们也就随顺这个等流性一天一天的做下去,直到这个罪业圆满去受果报为止。
所以佛陀的慈悲,要我们对于同法者,他有能力劝谏我们、纠正我们这些同辈们,乃至于善知识们,我们对他恭敬,这样子我们就能够承蒙善知识、同参道友的摄受,乃至于改过修善。我们从现实的生命来观察,也的确有这些差别的因缘:有些人他的生命的成长过程,特别幸运,他就有很多人摄受他,他一犯错,马上有人会纠正他、开导他,使令他从错误的障碍当中解脱出来;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他有善根来到僧团,他做错了没有人管他,没人管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就错下去,错到他那个业力太强大的时候,他只好退转。
但是这件事情是怎么造成的呢?不是上帝安排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生起恭敬同参道友的这样的一种善根,没有去造这个业,这个因缘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佛陀要制戒的本意,就是你要跟你的同法者结善缘,以便于创造一个有人来劝谏你的因缘,你不会继续的犯过失,这条戒的制意是这个意思。我们再看下一科:
辛二、明无违犯相
这个地方是说明开缘的情况,有十条,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无违犯者:谓遭重病;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以下开缘有十条,是不伤害你的菩提心的:
第一、「谓遭重病」,就是你有重大的疾病,身体虚弱,当然不能起来身业的恭敬、口业的慰问;
第二、「或心狂乱」,你精神错乱了,自己作不了主了;
第三、「或自睡眠」,你是在睡眠当中,但是对方这个同法者以为你在觉醒当中,所以来亲近你,来跟你作语言谈论、种种的问候,乃至种种的请问,你事实上是在睡觉当中,你没有知觉,所以这个地方是不违犯的,就是你在睡眠当中;
第四、「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你正在为他人宣说佛法的「论义」,你在论说义理的内涵、或者在决择是非的差别,你等于是为别人说法,遇到善知识、同参道友现前,你因为尊重法故,所以没有起来迎接、或者是种种的问候,这个是为了尊重法的缘故所以开缘;
第五、「或复与余谈论庆慰」,你正在跟别人讨论事情、或者正在跟别人互相的问候,如果说你跟别人讨论事情到一半,突然间去迎请同法者,这是有失礼节的,所以为了尊重礼节的缘故,我们也就开缘;
第六、「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有人正在为你说法、或者是为你论义、或者是为你决择是非,你在专心的听法,也是为了尊重法故,所以你就不起来承迎、乃至于问候;
第七、「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就是说你可能是在法堂当中听法,如果你起来去迎接善知识、或者问候善知识,可能会干扰到说法者的心,所以你为了保护说法者的心,你暂时不起来,这个是不违犯的;
第八、「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同法者来,他有身口意的过失,你暂时不理睬他,菩萨观察这样的因缘,他会产生惭愧跟反省的心,对他有一种「出不善处,安立善处」的功能,他会因为你暂时的不理睬他,会产生惭愧心来自我反省,使令他出离过失、「安立善处」,菩萨等于是以不理睬来当做对治众生的方便,这种情况是开缘的;
第九、「或护僧制」,在僧团当中,每一个道场各有它的制度,比如说你现在是止语的时间,所以人跟人碰面的时候就暂时不打招呼,为什么呢?因为尊重制度,或者打佛七,打佛七当中我们也是见到长老不起来承迎问候,这都为了要护持僧团的制度;
第十、「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就是说这个人他在这个地方不受欢迎,你过去跟他打招呼会引起多数人的不高兴,当然我们不能够随顺一个人的心情,而引起多数人的不高兴,所以为了将护多有情的心情,我们就不加以应对:
以上十种情况皆无违犯,你完全不是依止憍慢心,这种情况是开缘的情况。
这个地方的内涵就是恭敬同法者,对于同见同行同法者应该加以恭敬。站在自利的角度,同见同法者有教诫我们改过忏悔的功能;从利他的角度,这个地方还有一层比较深的内涵,就是如果我们今天担任僧团的执事,这条戒也要注意。从利他的角度,一个出家众来到僧团,他本身有障碍,在我们的成佛之道当中,凡夫跟圣人的修行有很大的差别:圣人的内心当中依止菩提心、依止正知见,他那个船是一帆风顺,没有波浪的障碍,因为他内心没有烦恼、没有业力、没有老病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场坍塌事故将唐宾原本美满的家庭一下子破碎殆尽,仅留下他和即将临盆的嫂子,以及一贫如洗的家,生活该如何继续?那一晚,唐宾看到嫂子居然在自我抚慰,然后就有了他和嫂子的萌人故事。且看唐宾在嫂子控这种终极心理影响下,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心目中他的美好新生活可是,面对美女们的逆袭,他又该如何反抗呢?...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来兽世之古医药师作者弦文案在一次意外中,齐骏穿越到了未来兽人世界,成为了祁骏。两世为人,同为私生子的身份让他不被亲人所待见。面对着这样的亲人,祁骏乐得跟他们脱离关系。一个人的生活再孤单,也比每天被人唾弃得好。诶?怎么会多了一个百草空间?种植药专题推荐弦生子文空间文兽人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天才宿莫包揽多个荣誉,盛名拥簇,却因F级体质无法登录虚拟星网,从而与星网时代脱轨。宿莫以为他这辈子日复一日过着平淡生活直到生命终止。直至他遇见全息探索式网游天寰一款彻底打破体质限制,自由登入全息世界的新虚拟模式网游。天寰开服不到三月,纵天启任务完成,全服妖魔封启动,无数玩家一战成名,天寰排行榜更迭换代。而大魔王momo的画风与这个游戏世界有点不一样。救命?那是另外的价钱。11点了,我得睡觉。下本?早上八点开始可以吗?明天不行,我得做体检。后来,阵营战开始前十分钟,全阵营玩家严阵以待。副指挥问莫哥,先埋伏还是直接干?耳麦里安静了几秒,才响起少年平淡的声音速战速决,我不熬夜。郁臻初次见到宿莫时,少年站在特殊病症医疗室门口,盯着手里的糖发呆。再次见面时,少年彬彬有礼,在长辈的介绍下喊了他一声哥。宿莫拘谨礼貌,聪明伶俐,永远是一副好孩子的模样。殊不知这满身病骨之下,藏不住少年意气,藏不住傲骨凌霜。有慵懒,有任性,是他喜欢的模样。ps1全息网游,药罐子天才受x男神攻。2文案精修过,之前文案内容均有保留。3网游情节居多,有私设,部分游戏设定参考现今网络游戏,拒绝写作指导。4感谢基友厌姝的封面。...
是小青龙林涣的提瓦特异世界游记。同样也是小青龙林涣对某位先生的可念不可说更是小青龙林涣对这个世界,对她身处之地,对她的故乡深深的爱她还想要,给她的先生好多好多…更多的爱。她深深爱着的一切…她的故事,她的友人以及她身边所有的所有…都想要永远的庇佑虽说结局之前,今朝有酒今朝醉…但偏偏…爱是那一双,颤抖着伸出去,然后又小...
他们遇见了用生命圈养恶鬼,只为片刻情爱的女人遇见了爱子如命,却最终对亲子痛下杀手的母亲遇见了守着一份承诺直至死亡,却不自知,依然沉浸在无尽的等待中的老人这世间有太多的求不得。他同她一起看到别人的,也窥见了她的。然后,她成了他的求不得,而她的求不得与他无关。她说你觉得自己喜欢我吧?但实验上那只是你的错觉。...
自从我捡到了双黑作者晚稻文案短篇,全文已完结,多数篇幅为养崽日常提问在海边捡了两个熊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谢邀。现在就是很后悔,十分地后悔。某一天,月见在横滨的海边捡到了两个穿着大号衣服小孩子。一个孩子身材矮小,赭发蓝眸。一个孩子缠着绷带,黑发鸢眸。月见秉着热心市民的心将他们带回了家,于是就有了以下几种情况专题推荐综漫轻松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