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便觉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看来真正该惩罚他的人是接下来的武昌太守。
武昌太守来到武昌,先忙着建军镇收流民并从外地调粮食到江南——不然怎么养活江南那几十万流民呢,自然没有工夫来管他。
陈学年也安然等着,每天都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他自愿认罚,心态就坦荡从容。
被叫去见武昌太守的时候,春风料峭,但他出门前还烧水洗了澡,修了鬓角和眉毛,特意交代了家中老仆几句话。
他是去就范服刑的。
但是没想到,武昌太守把他叫到面前,在一大堆文书中间一边批文件一边问完了他如何测算去年旱灾,又如何懂得星象历法与气候变换的规律等等,陈学年稀里糊涂地答了一堆只有自己听得懂的专业术语和自创术语,然后就被塞了一份前往百家学宫就业的推荐书,让太守的主簿送到了郡太守的府衙外。
等站在料峭的吹风中,被湿漉漉的风吹得身上一寒,陈学年打了个抖,才想起看自己手上那本摸起来又厚又硬,质感十足的“推荐书”。
打开推荐书一看,上面写的也不是让他去百家学宫当学生的,而是让他去天文地理一科当老师的。
就这么云里雾里的,陈学年在一堆世族之后从武昌出发,但是人家是去求学求霍思城收下自己的,而他这个后半个月出发的,却已经在百家学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位了。
“陈学年,天文地理学家,生于逊帝七年,卒年不详,因测算江南大旱得我帝特批入百家学宫。初入百家学宫,任于天文学大师阮温门下,仅为一凡人也,福帝七年,为我帝绘九州雨水山川等分线图.九州十二月降雨图,结合天文历法创气象地理学,获封理博士。”——《百家学史》
……
“是时候了。”
福帝元年,江南旱灾仍不停歇,但是其饥荒在江北百万顷良田产粮的支持供应下已经缓解,江南流民之乱遂消。
而在抗旱稻种的强势压迫下,江南各地豪族不得不放出自己无力经营的荒地归公,以换取抗旱稻种,江北政权在江南的统治步入稳健。
六月一日,百家学宫收齐两千一百五十二名文士,开始为《拼音字典》的两千一百五十二个简体字做注。
这些文士每人只负责为一字做注,但是陆瑶的要求不仅是要写尽每一个字在诸子经典中的字义,更要其写尽每一个字在日常生活运用中的字义,更要起到化繁为简,意义通达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这就比文士们想象中的为字做注要难得多了。
毕竟如果只是写某字在经典中的意义,他们只用举着书卷一一翻过,可要写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义,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间去了。
文士们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不够优美”“贱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但是这样的质问被传达到陆瑶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为不懂的人写的,不是为懂的人写的。”
这话戳中了部分文士们的自尊,让某些文士们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愿地跑到百姓中去记录问讯各种字的用法了。
即使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不被陆瑶刷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深入民间采风,寻求字词的用法。
但是陆瑶要的各字词的用法并不仅限于青州一隅,而是要众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记录全国百姓的字词用法,等到收集完毕,再一一挑选最通用的用法。
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语言和语句,大量文士们不得不背上包袱,从青州出发,前往各地。
对这些或自愿或不自愿出发前往全国的文士,陆瑶也有礼相送,每个人出发前当然要先送一份《拼音字典》的三个月培训大礼包。
如果不会简体字,不懂拼音,那你还为字典做什么注?有什么资格做注?看在这个理由的份上,文士们对学习拼音.简体字以及《拼音字典》使用方法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在最初纠正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是到底都是有基础的文人,简体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做出的简化,拼音也不算难,文士们一旦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关,学起来就很快了。
等学完三个月的简体字.拼音和《拼音字典》的用法,这些文士就带着自己的踌躇满志,和陆瑶打包给他们的一车《拼音字典》行李,踏上了前往全国采风的路。
他们不知道,这会是一条艰苦无比的路,也会是一条写满了收获和功德的路。
他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会见识很多前所未有的风景,如果要给它起一个总结的名字,它的名字叫人民。
后世记载,福帝元年九月一日,文曲星落,有两千文士入我九州,行十万里功德路,扬我文化,天下文兴。
第224章晋江文学城首发
阿古霸先在他阿爹的屋前踌躇好久,最后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进去见阿爹一面。
毕竟他阿爹那砂锅大的铁拳在他们这附近几条街都是远近闻名,他觉得无论是自己这颗聪明的脑袋还是自己没几两肉的屁.股,都受不起阿爹两下揍的。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
阿古霸先在他爹的屋前磕了两个响头,出门前去厨房顺了几个阿娘刚烤好的饼,就背着一个行囊出了门。
阿古霸先是平城里一个普通的小青年,爹爹曾在大司马席献手下做事,后来年纪大了,旧伤发作,才带着大司马赏下的金银回了家,在平城置办下几间大屋,家里也有一群奴隶丫鬟伺候,甚至不缺识字的汉人奴仆。
阿古霸先的阿爹已经退休快七年了,但是他仍然不忘当年随大司马进京平叛的膺荣,一心想要儿子勇武成才,以后好走他的路子进军中,一进入就至少能是个十夫长。
但是阿古霸先不喜欢舞刀弄棒,反而在北帝陛下开始在朝中推广汉学.汉字之后,看到汉人的文字文章就一眼荡魂,心向往之,平日里也不知道被阿爹抓住揍了多少次,但是他仍然经常和家里那几个汉人奴隶混在一起,让他们教自己汉人的文化。
阿古霸先比他阿爹更早学会认汉人的简体字,等到官府的公文发下来的时候,他阿爹尚要眯着眼睛认半天,他已经能大声念诵出来了。
去年十月,一则消息随着走南闯北的淮南商人一起传入了平城。
听说那个把青州孔景阳打了的汉人,就是那个叫霍思城的,在青州办了一家百家学宫,愿意不问出身门第种族等等,广招天下向学者。
霍思城这个名字,平城人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因为她是汉人里的一个名人,听说她在南边建立霸业,光施仁政,对百姓很好,连汉人的皇帝都给她让地方,把都城建康让给她来管。
虽然后来又说好像不是这样,但是平城人在听了一堆她的事迹后,都很肯定一件事,那个叫霍思城的人是位仁主,很得民心,有她在的地方,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人们会载歌载舞欢迎她到来。
read_xia();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下一刻一袭红衣,满脸泪痕的迟少瑜就冲了上来,就当他要伸手抱住幽璃时,幽璃却直接后退了一步。迟少瑜一时没停住,直接摔倒在地上。腿上重新传来的疼痛让迟少瑜直接疼出了眼泪,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清眼前女人的面容。他抬头望着幽璃话里满是不甘为什么?...
他,是屏翠殿高冷的上仙,擅入我屏翠殿者,死!她,是因毛色问题被狐族排挤追杀的小狐狸,救救我啊,大神仙!一朝相遇,一见钟情,一生寄托,等等,怎么不按...
...
顾心以为只是迷失在古代某个不知道的历史片段,结果却是魂穿异界大陆孤身求存。滚滚红尘中,我只求有片瓦能遮身,只求脚下有寸土能立足。在这红尘俗世之中艰苦挣扎,不求超脱,只求本心不失,良心不昧。炼血化精(凝气,凝液)炼精化气(金丹,元婴)炼气化神(化神,出窍)炼神返虚(合体,渡劫)四步八境,功德圆满,白日飞升!...
大凉的战神将军是个嗜血成性的怪物,注定永远活在黑暗之中。心上人的背叛,恩师的算计。他从神坛跌入尘埃,成为任人欺凌的废物。一朝宫变,昔日的战神将军重生归来,弑兄夺位。这一夜,手中的银月弯刀沾满了鲜血,萧胤却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句别来无恙,皇嫂。短短六个字,道尽他六年来的隐忍和屈辱。苏挽音贪慕虚荣,他便让她为奴为...
太宰治,39岁,无赖派作家,他说人间失格中村恒子,90岁,心理医生,她说人间值得。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的恒子奶奶,用一辈子书写一本书,一生的智慧凝练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