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及昏,楚师军于。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
黄昏时分,楚国大军在地驻扎。晋国剩余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趁夜渡河逃跑,整夜都吵吵嚷嚷,可谓狼狈之至。
丙辰,楚重至于,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战后,楚军的后勤辎重部队才抵达地,于是移驻衡雍。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面对晋军留下的无数尸体,潘党不无得意地建议:“国君何不建筑起军营显示武功,拿这些尸体来筑起大坟堆,建成京观?下臣听说战胜了敌人必须向子孙展示,让他们不要忘记祖先的赫赫武功。”
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堆成山丘,以土封埋;在上树立表木,炫耀战功,则为“京观”,有时候也称为京。潘党的建议大概反映了当时楚军中大多数将领的想法吧!毕竟,自城濮之战后数十年,楚国与晋国争锋,还从来没有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对楚国人来说,之战可谓一雪前耻,值得大书特书,建个京观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楚庄王的反对。
楚庄王直接告诉潘党:“这就不是你所知道的了。”打仗你是一员猛将,但有些事情你不明白。比如,武功的“武”字,它的本义是“止戈”,也就是把兵器放下,不再打仗。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所谓的武功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一次无意义的杀戮罢了。我们建立强大的武装,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不用。说句题外话,这就是楚庄王的境界了。“止戈为武”四个字,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只有真正了解了战争的真谛,明白了流血的无奈,而且怀有悲悯之心的政治家,才能体会“武”字的真正含义。
楚庄王还引用了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后所作的诗句:“载戢干戈,载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这几句诗取自《诗经·周颂》中的《时迈》,大概意思是:收好干戈,藏好弓箭。我追求美好的品德,附于这夏乐之中,成就王业而保有天下。周武王又作《武》诗,其最后一章(见现《诗经·周颂·武》)说:“耆定尔功。”意为:得以巩固你的功劳。第三章(见现《诗经·周颂·赉》)说:“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意为:接受先王的美德而加以弘扬,我前去征讨纣王只是为了求得安定。第六章(见现《诗经·周颂·桓》)说:“绥万邦,屡丰年。”意为:安抚万邦,常有丰年。由此可知,所谓“武”,就是禁止残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丰富财物。所以要子孙不忘他的赫赫武功。
对照周武王的武功,楚庄王又自我检讨:“如今我让两国将士暴尸于野,这是强暴;夸耀武力来威胁诸侯,战争也就无休无止了;强暴而不制止战争,又如何保持强大?而且还有晋国存在,哪里能够巩固功业?违背百姓的愿望还那么多,百姓怎么安定?没有大德而勉强与诸侯相争,用什么协和大众?乘人之危,坐视其乱,引以为荣,拿什么丰富财物?武功有七种德行,我一种都不具备,用什么昭示子孙?还是修建先君的神庙,报告我们打了胜仗就算了,我哪里有什么武功?古代的圣明君王讨伐对上不恭敬的国家,抓住大奸大恶之人杀掉而埋葬,作为一种惩戒,这样才有了京观来警告不肖之徒。现在并不能说晋国有什么大罪,而它的士卒都是因为尽忠君命而死,难道能够用他们的尸体来建造京观吗?”
于是,楚庄王在黄河边上祭祀河神,修建楚国先君的神庙,报告战争的胜利,然后就回去了。
是役也,郑石制实入楚师,将以分郑,而立公子鱼臣。辛未,郑杀仆叔及子服。
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者,谓是类也。《诗》曰‘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归于怙乱者也夫!”
郑伯、许男如楚。
石制是郑国的大夫,字子服;鱼臣是郑国的公子,字仆叔。
这次战役,实际上是石制把楚国的军队引进来,打算分割郑国,立公子鱼臣为君。七月二十九日,郑国杀掉了这两个家伙。
君子对此评论:史佚所谓“不要依靠动乱”,说的就是这些人。《诗》上说:“动乱离散是如此痛苦,哪里才是归宿?”那就归罪于那些趁乱求利的人吧!
清理完门户之后,郑襄公、许昭公来到楚国朝见。楚庄王取得了军事、外交上的双丰收。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今天或者大警晋也,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有人欢乐有人愁。秋天,晋军回国,主将荀林父请求以死谢罪,晋景公打算同意,大夫士渥浊(即士贞子)表示反对。
士渥浊回顾当年城濮之战后,晋军大吃楚军丢弃的粮食,吃了整整三天,晋文公还是面有忧色。左右不解,问:“您这是有了喜事反而忧郁,如果有了烦心的事反而开心吗?”晋文公说:“成得臣还在,操心的事没完呢!困兽犹斗,何况是楚国的执政大臣?”等到楚成王逼成得臣自杀,晋文公才喜形于色,说:“再也没有人来害我了。”这就是晋国两胜而楚国两败了——一是战场上的胜败,二是人事上的胜败。楚国因此而两世(楚成王、楚穆王)都不能翻身。
士渥浊以为,之战的失败,也许是上天在大大地警告晋国,如果又杀了荀林父来加大楚国的胜利,这恐怕是将来很久都不能强盛了吧!荀林父侍奉国君,进则想着尽忠,退则想着补过,这分明是社稷的守卫者啊,怎么能够杀掉他?他的战败,有如日食月食,只是一瞬间的事,哪里会损害日月的光明?
士渥浊的话,难免不让人想到《论语》里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高高在上,位高权重,一旦犯错误,就会被人看得清清楚楚,无所藏匿。但是没关系,只要过而能改,还是能得到百姓的景仰和尊重。
晋景公听明白了,战场上的失败是因为敌人强大,如果再杀掉荀林父那就是自己犯傻了。于是听从士渥浊的建议,赦免了荀林父,而且仍然让他担任中军元帅。
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
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萧。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有麦曲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绖,哭井则己。”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绖存焉,号而出之。
冬天,楚庄王讨伐萧国。
萧国是宋国的附庸,宋国派华椒带着蔡国人救援萧国,居然打了个胜仗,俘虏了楚将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楚庄王派人送信,说:“不要杀这两个人,我退兵就是了。”萧国人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还是杀了他们。楚庄王大怒,于是全力围攻萧国。萧国很快就崩溃了。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而楚军没有准备冬衣。楚国申县的县公巫臣,屈氏,字子灵,向楚庄王报告说:“军中将士大多数在受寒。”言下之意,当然是希望楚庄王班师。但是,楚庄王决心已定,他亲自巡视三军,拍着将士们的肩膀鼓励他们。三军将士深受感动,宛如穿上了丝绵的衣服。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楚军逼近了萧城。
顺便说一下这位申公巫臣,此君虽然只是一个县公,却是春秋时期第一能折腾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改写了春秋的历史。关于这一点,以后还会讲到,在此不赘。
楚军将萧城围得严严实实,破城只在朝夕。萧国有位大夫,名叫还无社,在城上看到楚国大夫司马卯,便请司马卯喊他的老朋友申叔展前来说话。
申叔展果然来了,站在城下问还无社:“你那还有麦麹吗?”
还无社回答:“没有啦!”
“那还有山鞠穷吗?”
“也没有啦!”
“黄河里的鱼肚子痛了怎么办?”
“看到枯井就去救它呗!”
“那好,你在井上放一根绳子,有人在井上哭的话,那就是我啦。”
请问,这是哪条道上的黑话?说的都是些啥?
后人分析:麦麹就是酿酒用的酒曲;山鞠穷即川芎,是一种药材。二者皆有御寒去湿之功效。申叔展这是在暗示还无社找个有湿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枯井里)躲避杀戮。但是还无社一时没听明白,一个劲地说没有这两样东西。所以申叔展又以“河鱼腹疾”提示,这是当时的俗语,意为因湿得病,也就是风湿病。原文中“河鱼腹疾奈何”其实是“患了风湿病可咋整啊”。还无社总算是听懂了,告诉申叔展,他会躲到一口枯井里。城里的枯井有很多,申叔展要还无社放一条绳子在井口,以便于辨认。
第二天,城破了。申叔展到处寻找,果然看到一口枯井上放着一条绳子,于是放声大哭。还无社听出是他的声音,便顺着绳子爬了上来。在兵荒马乱中,一对老友就这样找到了对方。后世有人批评他们,说他们不该将个人感情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换而言之,还无社应当血战至死,申叔展也不该指引他如何逃跑。可是,既然孟子都说“春秋无义战”,在一场对双方来说都是不义的战争中,为什么不能想办法保全性命呢?
晋原、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讨贰。”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
宋为盟故,伐陈。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
这一年的《春秋》又记载:“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事实上,是晋国的先、宋国的华椒、卫国的孔达以及曹国的某人在清丘举行会盟,发誓说:“要救援有困难的国家,讨伐有二心的国家。”上述几位都是卿一级的人物,之所以不记录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说话不算数,没有履行盟约。
宋国因为签订了清丘之盟,举兵讨伐陈国(陈国对晋国有二心,投靠了楚国)。卫国出兵救援陈国。这就不只是不履行盟约,而是背叛盟约了。为什么?孔达有话说:先君有过约定,如果陈国受到进攻,就要援助陈国。假如晋国以此来问罪,就让我为此担责而死吧!
所谓先君,是指卫成公和陈共公。鲁文公元年,晋国讨伐卫国。陈共公给卫成公出主意,要卫国反攻晋国,他再从中斡旋,可知卫成公和陈共公关系非同一般,两国之间也许确实有过互相救援的盟约。而当年率领卫军反攻晋国的,正是孔达本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番茄第一奇文。你看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觉得是七女主,可看到最后一章才突然明白其实只有一女主,七个女主其实是女二。说他是修仙文,他却在谈恋爱。你说他在谈恋爱,他却在和人斗智。你说他在斗智,最后发现原来他在查案。人,仙,妖,魔,鬼。。。。样样齐全。讲的是明月镇一个名叫许无忧的少年在流浪过程中拜张元清为师,从捉鬼开始到上应...
杀了她,她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声音冷酷无情,带着无尽的杀意。可,可她非常的忠心,不会背叛我们的。杀了她好。砰!...
小说简介本书名称综英美专业神偷,在线接单本书作者种子野本书文案塔莎,性别女。正在绝赞逃脱蝙蝠家族的追杀中。没办法,作为一名神偷。韦恩庄园的存在对她来说,不亚于遇到亮晶晶的龙。于是听完被抓到塔莎解释的众人纷纷痛苦面具。怪不得他们的安全屋越升级越容易被塔莎光顾。而蝙蝠老爷难以理解所以,这就是你闯入蝙蝠洞的原因?塔...
...
...
结婚两年,婆婆一直嫌弃苏贝农村人的身份。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对她极尽刁难,讥讽她不择手段攀权附贵,明里暗里嫌弃她是只不会下蛋的鸡。苏贝有口难言,婆婆刁难,丈夫短小快,自己欲求不满。为了保住婚姻,保住现在的一切,黑化的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