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鲁襄公十年(第2页)

楚国的战车滚滚向前。七月,楚国公子贞和郑国公孙辄入侵鲁国西部边境。回师途中,包围宋国的萧地。八月十一日,攻克萧地。九月,公孙辄又入侵宋国北部边境。

仲孙蔑评论:“郑国恐怕有灾难了!军队争强已经太过分了。就算是王室也受不了这样屡屡用兵,何况是郑国?有灾难的话,应该是降临在他们的三位执政大臣身上吧!”

莒国人趁着诸侯之间混战,入侵鲁国东部边境。

诸侯伐郑,齐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师,故长于滕。己酉,师于牛首。

郑国追随楚国,四处进攻诸侯,终于招来了报复。《春秋》记载,这一年秋天,“(鲁襄)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齐灵公没有亲自到会,而是派太子光和崔杼出面代表齐国。崔杼又要太子光提早到达,所以在《春秋》的记载中,将太子光排到了滕子前面。九月二十五日,诸侯联军驻扎在郑国的牛首。

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子孔知之,故不死。书曰“盗”,言无大夫焉。

正如仲孙蔑所料,郑国的三位执政大臣遭到了报应。

当初,公子和尉止发生冲突,结下了梁子。等到将要出兵抵御诸侯联军的时候,公子又减少了尉止率领的战车。尉止在战场上有所俘获,公子又和他争功。公子压制尉止,说:“你的战车数量不合规定。”于是不让他献俘计功。这真是处处刁难,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作为一国的执政卿,这样做也未免太小气了。

公子不只是和尉止有矛盾。当初,公子主持兴修水利,整顿田界,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都损失了土地。鲁襄公八年,郑国的群公子阴谋作乱,公子先下手,诛杀公子狐、公子熙、公子侯、公子丁。于是尉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联合起来,聚集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人,依靠着群公子的党羽发动了政变。

此时,郑国由公子当国,公子发为司马,公孙辄为司空,公子嘉为司徒。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带领叛贼进入新郑。清晨,在西宫的朝堂之上攻击诸位执政大臣,杀死了公子、公子发、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公子嘉提前知道了消息,所以逃过一死。《春秋》记载:“冬,盗杀公子、公子发、公孙辄。”称政变者为“盗”,是因为他们都只是士,没有大夫参与。

子西闻盗,不儆而出,尸而追盗,盗入于北宫,乃归,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丧。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子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侯晋奔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奔宋。

公子的儿子公孙夏(字子西)听到叛乱的消息,不设戒备就冲出来,收拾好父亲的尸骨,追杀叛贼。叛贼进入北宫,公孙夏又跑回去,给家臣和奴仆们发放盔甲,准备大战一场。可是这时候,男女奴隶们大部分都逃走了,家里的武具、器材等物品也大多丢失。

公子发的儿子子产的反应和公孙夏完全不同。他听到叛乱的消息,第一件事是布置家门的守卫,给各岗位配齐所有的人员,关闭府库,谨慎地收藏好重要的资料和物品,完善守备,才带着族兵排好队列出发,共计有兵车十七乘。先收殓好公子发的尸骨,而后向北宫的叛贼发动进攻。公孙虿带领新郑居民支援子产,诛杀尉止、子师仆,将这伙叛贼全部杀死。侯晋逃奔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出逃宋国。

这是子产第一次向国人展示他的领导才能:临危不乱,有条不紊。这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应当具备的素质。

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大夫、诸司、门子弗顺,将诛之。子产止之,请为之焚书。子孔不可,曰:“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

公子死后,公子嘉当国,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职,听取政令。卿大夫、各部门主管、卿之嫡子如有不顺从,就要诛杀他们。子产制止了他,并请求烧掉盟书。公子嘉不答应,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如果因为众怒而焚烧掉,那就是大众当政了,国家不也是很为难吗?”公子嘉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作为领导者,谁不想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呢?但是子产不这么看,他说:“众怒难犯,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把这两件难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不如烧掉盟书以安众人之心,您得以安定国家,大众也得以安心,这样不也是很好的吗?专权的欲望不会成功,触怒大众带来祸害,您一定要听从他们的话!”

公子嘉醒悟过来,于是在新郑的仓门之外公开焚烧盟书,大伙这才安定下来。

春秋时期,中国人还没有大一统的观念。封建制度下,家族势力往往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政局。如何平衡各大家族的愿望,是执政者必须认真考虑的大事。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想一个人说了算,便是公子嘉的幼稚之处。通过焚烧盟书来缓和大伙的情绪,则是子产的高明之处。

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戍之,晋师城梧及制,士鲂、魏绛戍之。书曰“戍郑虎牢”,非郑地也,言将归焉。郑及晋平。

楚子囊救郑。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知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栾黡曰:“逃楚,晋之耻也。合诸侯以益耻,不如死。我将独进。”师遂进。己亥,与楚师夹颍而军。

子曰:“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从之将退,不从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从楚,亦以退之。”宵涉颍,与楚人盟。栾黡欲伐郑师,荀不可,曰:“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还也。”丁未,诸侯之师还,侵郑北鄙而归。楚人亦还。

郑国内部的问题基本解决,外部的压力却没有消失。根据既定的方针,晋国继续发动诸侯在虎牢筑城,并派兵驻守。除此之外,晋军又在虎牢附近修筑了梧城和制城,分别派士鲂和魏绛镇守。《春秋》记载:“戍郑虎牢。”虎牢其实已经不在郑国手上,但是晋国已经有归还给郑国的意思。当然,前提是郑国臣服于晋国——郑国果然就这么做了。

楚国也没闲着,派令尹公子贞救援郑国。这时候郑国已经和晋国媾和。十一月,诸侯部队绕过郑国南下,抵达阳陵。楚军不退。荀想要退兵,说:“今天我们避开楚军,楚国人必定骄傲,骄傲就可以与之一战了。”栾黡说:“逃避楚军,这是晋国的耻辱。会合诸侯来增加耻辱,不如死了。我将带领我的部队单独前进。”联军于是前进。十六日,与楚军在颍水两岸对峙。

话虽如此,诸侯还是不想与楚军作战。郑国的公孙虿看出了问题,说:“诸侯已经完成了退兵的准备,肯定不会开战了。跟随晋国,他们要撤退;不跟随晋国,他们也要撤退。退走之后,楚国必定围攻我们。同样是要退兵,不如顺从楚国,以此让楚国退兵。”于是夜里渡过颍水,与楚国人结盟。

栾黡想要进攻郑军,荀不同意,说:“是我们不能抵御楚军,又不能保护郑国,郑国有什么罪过?不如在这里留下怨恨而回去。今天如果进攻他们的部队,楚国必定救他们。战而不胜的话,反为诸侯所笑。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如回去。”原文中的“不如致怨焉而还”,是指郑国背叛晋国,晋国在此留下对郑国的怨恨,郑国理亏。荀的意见占了上风。二十四日,诸侯撤军回国,但也没有空手而归,而是侵略了郑国北部边境。随后,楚军也撤退了。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之。晋侯使士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听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王叔氏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不书,不告也。单靖公为卿士以相王室。

天子家里也不太平。王室的两位大臣——王叔陈生和伯舆争夺政权。周灵王站在伯舆这边。王叔陈生愤而出走,已经到了黄河边上,周灵王派使者追上来,请他回去,而且杀了史狡以取悦王叔陈生。

史狡不知何许人也,应该是王叔陈生挺讨厌的一个人吧。王叔陈生对周灵王的“和稀泥”并不满意,不肯回雒邑,就在黄河边上住下来。这件事情闹得影响很大,晋悼公听说之后,派士代表他前去调停解决王室纷争。于是,王叔陈生和伯舆在士面前打起了官司。

按照周礼,像王叔陈生和伯舆这种身份的人,是不能亲自上法庭的。所以王叔陈生派出了他的家宰,伯舆派出了属下的大夫瑕禽,在天子的朝堂之上相互辩论,由士来做决断。王叔陈生的家宰说:“筚门闺窦的人都想凌驾于他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就很难办了。”

筚门即柴门,闺窦即小户。王叔陈生家世显赫,在其家宰眼中,伯舆家不过是柴门小户,根本没资格叫板。事实上,伯舆绝非泛泛之辈。早在鲁成公十一年,王室卿士周公楚也曾经与伯舆争夺政权,结果是“不胜”,导致周公楚“怒而出”,与王叔陈生如出一辙。就算伯舆真是柴门小户出身,他也已经在王室政坛上浸淫多年,凌驾许多人之上。拿出身来贬低伯舆,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伯舆的家世也不是那么简单。瑕禽当场反驳:“当年周平王东迁雒邑,我等七姓家族追随天子,提供祭祀用的牺牲,全部都具备。天子信赖他们,以红牛祭祀,赐予盟约,说:‘世世代代不要失职。’如果是柴门小户,能够到东方落地生根吗?而且天子为什么信赖他们呢?”

接着,瑕禽又攻击王叔陈生的为人:“而今自从王叔把持朝政,政事全靠贿赂来完成,而将刑法放任给宠臣掌握,师、旅等官员富得流油,我们能够不是柴门小户吗?请大国明辨是非,如果在下位就不能理直气壮,那什么叫作公正呢?”

士一听就知道谁有理,于是做出判决,话说得很圆滑:“天子支持的,寡君也支持;天子不支持的,寡君也不支持。”前面已经说过,周灵王支持伯舆,那么晋国的态度也是相当明确了。士要求双方“合要”,也就是对证讼辞,王叔陈生一方拿不出有利的文书,自然是败诉了。败诉的结果,是王叔陈生逃到了晋国——这显然是士的安排,判决人家败诉,但也给人家一条后路,真是方方面面,照顾周全。

《春秋》不记载此事,是因为没有通报鲁国。

紧接着,单靖公当了卿士以辅佐王室。换句话说,王叔陈生此后就没有再返回雒邑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朕究竟怀了谁的崽(穿书)

朕究竟怀了谁的崽(穿书)

文案这本还有救,全文精修优化中,建议修改完毕再看赵栖穿成了某小说里的昏君。昏君无恶不作,还有不举的毛病。赵栖穿过来,可以举了,但他拒绝後宫,坚持IV1道路不动摇。宫宴上,赵栖的酒里被人下了药。恍惚之中,他抓到一个人,就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亏大发了!赵栖大怒可恶!居然敢占朕的便宜,朕一定要把那人揪出来阉了!遂让掌事公公呈上宫宴的名单,确定了四个嫌疑人。凉薄冷情的丞相,风流倜傥的王爷,武功盖世的将军,以及被原主抢入宫,恨他入骨的探花郎。两个月後,人没揪出来,赵栖却出现了呕吐嗜睡等症状,他招来太医一看太医吓懵皇丶皇上,您这是喜脉啊!排雷攻是丞相,万人迷文,受和炮灰攻有一些亲密接触内容标签生子豪门世家甜文穿书轻松赵栖萧世卿预收全天下为我火葬场(穿书)一句话简介龙蛋寻爹记立意古代宫廷和谐生活...

女主们对反派的我满好感度?

女主们对反派的我满好感度?

在遵循师命退婚之时,安不然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原来他穿越到仙侠魔幻世界中成为一名大反派!他有重瞳,也有个身负仙骨的堂妹,指不定啥时候母亲就会挖来给他。他生性冷漠,对待任何人皆是如此,尤其是妹妹安不冉更是严苛对待,不打则骂丝毫不当人!以及母亲为他找的童养媳,更是完全被当做丫鬟,当做性奴,当做奴隶使唤。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资源不择手段,连自己的大师姐都能下手,导致后者失去席之位。绝望之际,幸好觉醒系统。安不然为了悬崖勒马,苟活下去,决定向命运起进击!...

婚后试爱:检察官老婆

婚后试爱:检察官老婆

被人算计,失身于陌生男子,身为检察官的林洛黛深陷于网络丑闻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男人终于现身,她被拉出了丑闻的泥沼却陷入了他霸道的陷阱。白暮云恋上了林...

对你偏爱

对你偏爱

我出生的城市并不大。我念大学,在另一个城市。家中不算宽裕,父母辛勤供养,我过的节俭但还算无忧。今年恰好大三,春运的高峰我咬牙花了三倍的价钱买了一张回家的票,挤了将近7个小时在无座的绿皮车厢里,就为了回家过一个年。出站的时候,我的人和行李都快严重变形,我站在寒风里冻的打哆嗦。有出租司机前来兜生意,我说有人接。然后在司机的目光里,我等来了另一辆出租,迫不及待跳上了车。开车的男人,三十岁,平头,一见我便笑。我也笑。怎么能不笑。这是我哥。我的亲哥哥。他叫林6珂,我叫林海琼。...

(秦时明月同人)(卫聂)弑君+番外

(秦时明月同人)(卫聂)弑君+番外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卫聂)弑君秦时明月同人作者焦糖布丁文案这个时代,战火烧毁家园,没有权势的人们无依无靠,只能在战乱中死去。我们手握权势,站在黄沙吹过的边城。这个时代,英雄辈出也是这个时代,至亲至疏白首不聚。你心目中理想的国度,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师哥。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角专题推荐焦糖布丁在线阅读txt下载加入书架...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