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妙趣横生的“跬步斋主”严绍
*严绍(1940—2022),上海人。著名古典文献学家,中国日本学家,比较文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
私下里,我们给严绍璗教授起了个外号叫“小广播”。这其实没有贬义。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信息稀缺,而严老师朋友多,管道多,“小道消息”也多,我们都喜欢从他那里听到某些秘闻。严老师记性特别好,关于北大和中文系的许多掌故、逸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能随时绘声绘色翻出来,侃大山。十多年前,我和严老师都住蓝旗营,同一栋楼,彼此打头碰脸的,见他总是热情地和人打招呼,说不定又有什么秘闻。我几乎从来没有见过严老师生气绷脸,若给他画一幅漫画像,就是西装领带,头发蓬松,咧着嘴,乐呵呵的。他喜乐和善的样子与诙谐幽默的话语,能瞬间把快乐传给人。
用不着预约,我便敲开“跬步斋”的门,那是严绍璗先生的家。客厅凌乱,到处堆满书、杂志和卡片。我在沙发上随便坐下,他端来两杯清茶,毫无客套,故事便开讲。我建议他把北大严绍趣闻或故人旧事写下来,也是“野史”一种,肯定畅销。他连说好好好,可是始终没动笔。我为北大出版社策划主持过一套“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即“十五讲系列”),请了许多学界的“大咖”来参与,也想请严绍璗写一本《日本文化十五讲》。他是“日本通”,这个选题对他再合适不过,他也很高兴答应下来了,可是等了十多年,稿子还没有开写。再后来,便不了了之。
其实,严绍璗老师那时正埋头撰写他的《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呢,这是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哪里还会有余兴去写我建议的那些书?
看来,快快乐乐只是严绍璗老师生活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却是非常辛苦的: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问中去了,而且做的是很枯燥的学术。趣闻和喜乐,只是他那艰涩学术的调剂品罢了。
严绍璗教授的专长是目录学,主要探寻、搜罗、整理那些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书。一千多年以来,我国大量古籍传入日本,亦有一部分是战争时期被掠夺过去的,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国内已经失传的“善本”,包括一些极其珍贵的国宝级宋元刻本。严绍璗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三十多次到日本,去追踪调查这些“日藏汉籍”。这是需要扎实的古典文献专业能力支撑的工作。严绍璗是北大也是全国首届古典文献专业的毕业生,曾问学魏建功、邓广铭等著名学者的门下,自然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调查“日藏汉籍”,先要大致了解哪些可能是“善本”,包括唐以后日本人的抄本、佚存本,现在收藏在哪里,然后顺藤摸瓜,想办法看到这些古书的“真容”。他几乎跑遍了日本藏有汉籍的图书馆、大学、寺院和某些私人藏书机构,一本一本去追寻查访。好在当时中日关系还比较友好,严绍璗又广交朋友,他的治学精神得到日本汉学家的理解与赞佩,因而能接触到一般读者难于一见的“善本”。
严老师的工作是寂寞、烦琐,而且旷日持久的。他从日本各个公私藏书机构的书库中借到古书,只能在限定时间里当场看完归还。要一本本翻阅,记下其书名、卷数、署名、内容、序跋、题签、款式、版本,等等。那时电脑还不普及,全靠手工劳作,逐一用卡片记录,有的还要复印、拍照。因为是“善本”,很珍贵,每借阅一种,都只能在工作人员监视下翻看,中间不能吃饭、喝水、休息。多么艰难辛劳!有人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严绍璗何止十年?他锲而不舍,一坐就是二十多年!一共收集整理了一万多种相关的文本资料,约占日本汉籍“善本”百分之七八十。
在二十多年访书调查的基础上,严绍璗还要再整理、加工和研究。每一种书都撰有正题(版本情况和藏书处)、按语(版式、题跋、刻工、印玺等)和附录(古籍流传的相关文献)。后来,连他自己都感慨走过来确实不容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理念和目标之后,往往会有连自己都释然的精力去面对困难。”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严绍璗先生为何把自己住家起名为“跬步斋”了。“不积跬步何以行千里。”严老师做学问就是有这样的耐心、恒心和毅力。
2007年7月,《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终于出版,两大册,共2336页,名副其实的皇皇巨著。与此同时,严老师还出版了《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和《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等著作。他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严绍璗不但善于“讲古”,他本身也有许多故事。这里说一个。他在日本汉学界名声大,以至明仁天皇和皇后都曾约见过他。那是1994年11月某一天。天皇问:“先生喜欢读什么书?”答:“因为研究的关系,常看《古事记》《万叶集》等。”天皇问:“这些书对我们日本人来说也是很难的,先生以为如何?”答:“正是这样。但是,因为这些书中事实上隐含着一些中国文化的因素,从这方面说,中国人有理解方便的一面。”天皇略显愧赧说:“是的,正是这样。”
这也可见严绍璗教授的善谈与情趣。
我和严绍璗老师认识很早,记得在1983年,还和他一起代表季羡林、乐黛云两位教授到沈阳,祝贺辽宁比较文学学会的成立。我的专业是现代文学,对比较文学有些兴趣,其实不在行。而严老师精通日本文化,已经在中日文学比较方面写过几种论作,他是以文献学为基础做比较文学的,很实在,不是空头比较文学家。记得当年去沈阳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途中聊天,我问严绍璗为何一边做文献一边做比较文学。他说文献是基础,也很想“做出去”,人文学科是可以“融通”与“越界”的。可见他治学的路子不但精细扎实,视野也很开阔。后来,他干脆从古典文献教研室转到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在乐黛云教授退休后,就接任比较所的所长。那也顺理成章。
1999年我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严绍璗老师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就更加频繁。有时碰到比较棘手的事情,比如教研室彼此“争夺”职称晋升名额,等等,严绍璗老师都用他“三寸不烂之舌”,努力去协调说项,化解矛盾,老师们也都认可。严老师在文献学、比较文学方面杰出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北大中文系学科建设的贡献,有口皆碑。
严绍璗老师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症,被疾病折磨,又碰上倒霉的新冠疫情,于2022年8月6日过世了。一年多过去,痛定思痛,到如今我才动笔写点有关他的回忆。昨天,我把严绍璗先生当年送我的《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找出来看,沉甸甸的,还特地抱去称重,竟有十二斤。真是巨著!打开书,扉页上赫然几个大字,“谨呈儒敏教授雅正学友严绍璗敬赠2007年5月初夏”。严绍璗先生自称“学友”,未免太过谦逊,他是我的老师呀。合上书,仿佛又在北大静园五院,在蓝旗营,见到了这位文献学家乐呵呵的妙趣横生的样子。
2023年11月5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喜剧?亦或是悲剧?谁又关心呢?两个女孩一路搀扶着在充满恶意的世界里面走下去的故事。它应该刺激?亦或是平淡?谁有关心呢?也只不过是坎坎坷坷经历的一切罢了。...
本是带着系统外挂穿越到武者世界,结果开局就被男主捏住了命运的咽喉?滴黄色预警。宿主处于危机状态,被男主杀死几率7o。滴橙色预警。宿主处于危机状态,被男主杀死的几率8o。滴红色预警。...
賀部光修作为异能特务科最喜欢摸鱼的社畜,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只需要处理一些不需要动脑的小文件。直到他看到了弹幕。拿到了最喜欢的不用动脑子也不用动手的调查任务,賀部光修美滋滋。调查荒霸吐?那不就是羊之王嘛。要是被发现了,作为副局的賀部光修如果不逮捕他,会交代不过去吧。可是中也的武力值应该是最高的了吧。賀部光修?宇宙级难度!拿到了需要对接的任务,賀部光修打算敷衍了事,随便跟对接的干部谈谈人生。你看光是跟太宰谈话,賀部光修就知道森首领杀了前代的事情了!回去太宰肯定会报告这件事情,虽然森首领会给特务科放低底线来封口,但是賀部光修以后得小心了。賀部光修你们想要我死?因为表现太过于突出,賀部光修被赋予了很多需要动脑子动武力的任务,局长言之凿凿这是对你能力的认可!賀部光修阅读指南文TE,开放式结局不会完全贴合原著剧情时间线,有私设弹幕前期引导作用,后面就只是附属品,主角本身就聪明,说主角靠弹幕剧透装的要不看看我的文名?关于这一点不再予以解释,爱信不信如果前期不适合您的口味,不用努力的逼迫自己接着看,尊重止于智者,希望我们下一本有缘再见。...
只因在大厅里的钢琴上弹奏了一曲月光。九岁的弟弟当着所有家人的面,将我直接推下了楼梯。他冷漠地看着我撞在拐角,受伤变形的手,眼底的怨恨几乎要溢出来。别以为你弹一首曲子,就能取代我姐姐的位置。...
洛尧前世活不下去,一朝紫砂穿越,再次与家人团聚,洛尧想要好好活一世,但是这是什么世道啊!洛尧真的受不了这些变态偏执狂的达官贵人!动不动就要欺负他!侮辱他!个个对他喊打喊杀!个个想治他于死地!莫名其妙的仇恨,简直就是冤大头!...
就像窗外的雪一般,无论怎么努力,太阳一出来,就只剩一地徒劳。左手隐隐刺痛,虞念初仿若感受不到一般,起身收拾东西。跟她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