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章 世家子(第1页)

王崇基,谏议大夫王珪之子,太原祁县王氏,相传其祖上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王允。

至于真实家族渊源如何,其实已经不可考。

王敬直,王崇基的弟弟,王珪的少子,历史上,他后来尚李世民的第三女南平公主,只不过,后来牵连到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一案中,与南平公主和离,被流放岭南,不知所踪。

卢承庆,范阳郡公卢赤松之子,如今官至秦州参军,是范阳卢氏嫡系子弟。

郑仁泰,十六岁就参与晋阳起兵,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因为参与玄武门之变有功,迁左卫翊一府中郎将,宿卫皇城,同时,也是荥阳郑氏的嫡系子弟。

李延寿,东宫典膳丞,唐朝史学家李大师之子,出自于赵郡李氏。

这就是如今五姓七望之家五姓世家崔王卢郑李的嫡系子弟,其余也还有好几位,年岁稍小一些,却又仪表堂堂,行为举止皆谦恭有礼。

不得不说,这书香门第的子弟就是不太一样,他们虽然年少,看起来却十分自信,就算是看着中间的那些舞女,眼中也并没有什么饥色。

崔元龙介绍完一一介绍完之后,才举起手中酒杯,施礼道:“我等,皆是感激陈少监与圣人面前建言,提出了科举取士之策,为我等谋了个入仕的路。”

“如今之科举取士之制,我等闻之,也都是感激涕零,更是大为佩服。”

“陈少监的才学,可为当今同岁第一人!”

崔元龙说的是情真意切,其他人也都是跟着一起举杯,以表敬意。

他们也从家中长辈的口中了解了这科举取士的利与弊,如今的朝堂议事,也总喜欢说一个利与弊,最后好衡量其中得失。

科举取士,说白了,最有利的还是那些寒门士子,可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其实也是有利的,且利大于弊。

用崔民干的话来说,科举之制已经形成,李唐不会放弃科举之制,如今,由陈平安提出科举取士之法,更是弥补了科举之制的不足。

当今陛下喊出:不问出身,只问才学。这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得了人心。

就此之后,谁人敢站出来反对?

那就是堵了天下寒门士子们入仕之路,必定会被寒门士子们记恨。

李唐如今已经成了大势,皇帝又是一位文治武功、杀伐果断、雄心壮志的明君,必然会一直兴盛,且也一定会想办法压制他们世家之势。

这时候,便是顺者昌、逆者亡。

他们若是和李唐对抗,最后的结果恐怕很可能是以卵击石,粉身碎骨。

前朝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隋朝的皇帝好大喜功,征夫百万、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哀鸿遍野,失去了民心。

李唐并未失去民心,还将可能更得民心。

他们既然不能逆天而行,那自然要顺势而为,支持科举取士,并且保证科举取士的绝对公平公正,大家都各凭才学,于世家子弟而言,其实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育肯定是比寒门士子要好很多,自小就在书香门第,享受着耕读传家的福利,参加科举取士,肯定要比寒门士子容易得多。

同时,崔民干等老一辈,对于陈平安也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同龄第一人,其真才实学,可能已经超过朝堂之上的大部分文臣。

陈平安以后的成就,必然也在他们之上,甚至是可能成为大唐宰相。

所以,才授意崔元龙办曲江宴,有意拉拢陈平安。

我们和皇帝也没有什么仇,也根本不想和皇帝成为仇人,我们只想要保住立身之本,为自己、为后辈谋求一个前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送葬者

送葬者

鬼推磨是一种神秘的控鬼术。整个山村里只有爷爷会。爷爷死前,将鬼推磨传给我。十六岁的我能不能活过十八岁,就看鬼推磨逆天改命了。一念生,一念死。连同生死者,名曰送葬者。...

(影视同人)陈情令:与君十六载+番外

(影视同人)陈情令:与君十六载+番外

小说简介书名陈情令与君十六载作者朴阿久简介完结陈情令与君十六载姑苏一杯倒夷陵见狗怂清河耍大刀与君十六载他也曾皎月清风,翩翩公子佳话出后来他一人对雪望,尝遍前尘过与往,十三年来弹一曲问灵空回响…他也曾是泽世韵含光,逢乱必出声名扬,手中的避尘铮鸣,却再也换不回她的一笑尽欢,你还要忘记吗,云深共许一诺人茫...

影后后妈很温柔

影后后妈很温柔

电话被拒,左圭泽拿着资料来到医院,文小姐,我们可以谈谈吗?文雅容抬眸,男人俊美不凡,虽未见过,却也能看出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微微颔首,到安静的角落,面对面坐下,我们认识?你想谈什么事?左圭泽把手中资料递给她文小姐,你先看。文雅容疑惑的接过,最上面写着国际有名的三支医疗团队,医生的资料,心里惊讶却又没有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