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4章 三年整顿五年规划(第2页)

随着这一份奏疏的传阅,李世民在首位上开口道:“朕昔日往来长街,却又忽闻难忍之气味。”

“尚药局的侍御医们也有言,长此以往,可形成邪气,人若处之,长此以往便会邪气入体,侵入肺部,易得肺痨等疾病。”

“如今,长安城之人口每日益增,长此以往,便是人山人海,小小京师,可容纳百万之众乎?”

“且不论,人员众多之后,又该如何保障民生,让京师之百万百姓可日日有粮食、有盐、有水?”

“刘卿之奏,看似只因为京师乱杂,实则关乎于我朝皇都之基石!”

“诸卿可有何法,能解此局?”

李世民没有把陈平安所写的五年规划拿出来,和高士廉等人商讨,而是选择自己亲力亲为。

他的第一个谋划,那就是采用陈平安的建言,对皇都进行一次大规模整顿。

李世民还记得陈平安当初有言,下一位帝王,因为京师百万人口之众,导致粮食运送不及时,以至于被迫迁都,缓解长安城百万人口的压力。

这么做的后果,影响也非常大。

以至于后来的帝王又迁都回到了长安城。

若不想动摇国本,那就必须在他登基之处,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把东西两市划分出去,缓解京师的压力。

同时,推行城镇化建设,让长安周边的都城也能繁华起来,也能减轻陈平安所说的虹吸效应。

区区一座长安城,直接容纳了大唐近乎百万之众,只是一个数字,就能够让李世民想象得到,那时候的长安城该是多么的拥挤。

大臣们也有一些意外,不是没什么国事可交流的,大家都各司其职,坚持休养生息了嘛?

怎么,突然就要整顿京师了呢?

李靖、萧瑀、李道宗等人才回到京师,参与朝政,还不太了解。

而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很快就想到了,真正提出这个建言的人,并不是刘林甫的这一本上疏,很大可能就是那位少年英才陈平安。

有人已经瞄着站在文官那边,还是比较靠后,属于五品官员的位置的陈平安。

而陈平安却只是拢着手,站在那里,神色平静。

“陛下,臣上奏。”也就在这时候,马周站出来了。

这位被陈平安举荐,如今已经是工部侍郎,兼任将作监少监,也经常被李世民召见问政之近臣。

李世民道:“准奏。”

马周奏道:“陛下,臣建言,京师城内应当减少马车通行,而是以人力车为主,其次,应当立下规定,马车、人力车等一左一右通行。”

“以西为下行,东为上行,左方为下行,右方为上行,如此相对而行,可避免横冲直撞、因混乱出行而产生意外。”

“于东西两市,臣以为,凡涉及胡商之列,皆可设置于外,以防城内人员混杂。”

陈平安原本继续当个安静的美男子来着,听到马周的建言,微微抬起头,真的有点儿意外。

马周的西为下行,东为上行,这不就是靠右行走嘛。

陈平安不免有些佩服,古人只不过是因为大环境下的教育问题,导致眼界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思维绝对比较高,也就是有着大智慧。

靠右行走这一点,陈平安都忽视了。

却不想,马周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个点,也算是有着大智慧了。

佩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送葬者

送葬者

鬼推磨是一种神秘的控鬼术。整个山村里只有爷爷会。爷爷死前,将鬼推磨传给我。十六岁的我能不能活过十八岁,就看鬼推磨逆天改命了。一念生,一念死。连同生死者,名曰送葬者。...

(影视同人)陈情令:与君十六载+番外

(影视同人)陈情令:与君十六载+番外

小说简介书名陈情令与君十六载作者朴阿久简介完结陈情令与君十六载姑苏一杯倒夷陵见狗怂清河耍大刀与君十六载他也曾皎月清风,翩翩公子佳话出后来他一人对雪望,尝遍前尘过与往,十三年来弹一曲问灵空回响…他也曾是泽世韵含光,逢乱必出声名扬,手中的避尘铮鸣,却再也换不回她的一笑尽欢,你还要忘记吗,云深共许一诺人茫...

影后后妈很温柔

影后后妈很温柔

电话被拒,左圭泽拿着资料来到医院,文小姐,我们可以谈谈吗?文雅容抬眸,男人俊美不凡,虽未见过,却也能看出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微微颔首,到安静的角落,面对面坐下,我们认识?你想谈什么事?左圭泽把手中资料递给她文小姐,你先看。文雅容疑惑的接过,最上面写着国际有名的三支医疗团队,医生的资料,心里惊讶却又没有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