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不知道赵构在卷子上看到了什么,众相公们只觉得赵官家身子微微一怔,然后便呆坐原地,良久不动。
宰执们都是久经官场之人,很沉得住气,没人打算上前试探一下官家。
他们各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静坐在那里,使劲地竖起耳朵朝着官家的方向,努力捕捉着任何一丝丝的风吹草动。
终于,官家轻轻动了一下,将卷子对折了起来。
众宰执立马收到了信号,纷纷从打坐状态中清醒过来,看向了官家。
赵官家合住卷子,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顺手往下一递:“写得不错,相公们都看看吧,咱们议一议。”
李光座位离得最近,赵构最先把卷子递给了李光。
李光是看过卷子的,接过卷子之后,只是稍微打开看了一眼,确定是李申之的那份卷子,便合上之后继续往下传。
张俊坐在李光下手,下一个接住卷子,打开一看之后,也是一愣。抬头看向别的相公,想说些什么,却在赵构的暗示下选择了沉默,继续看着卷子。
看完了卷子之后,张俊继续把卷子递给了下家,自己坐在原地兀自出神。
赵士褭接过卷子,只看了一眼便看向了官家,然后又看向了张俊,他终于明白他们为何那么震惊了。饶是他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看了卷子开篇的豪言壮语之后依然激动得久久无法平息。
仔仔细细地看完了卷子,赵士褭犹自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将卷子递给了下家,老滑头范同。
范同在拿卷子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早已发现了众人的异常,能让官家和相公们震惊的,必然是惊世骇俗的言论。可是打开卷子的一刹那,他也惊了。
惊过之后是震惊,范同迅速地看完,将卷子递给了何铸。
何铸只看了一眼,便愣住了。一时间他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拿着卷子的双手微微颤抖,眼眶也微微湿润。
五人依次看完,重新把卷子交回了赵构。
赵构将卷子铺开在书桌上,说道:“诸位觉得如何?”
只见卷子起首写着四个大字:无敌五策。
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但是看着总有点违和,因为古人口中的无敌往往用来形容人,很少形容一国。
李申之用这四个字,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无奈的选择。文采不好,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词语。
称霸也好,问鼎也罢,都是中原地区的典故,在感觉上,多少都差了点分量。至于说史书上常见的强国五策,御敌六法之类的说法,就更显得保守,没有气势。
李申之要的,是横行四海,世界无敌的效果。
只可惜他脑子里的世界,跟别人脑子里的世界不是一个概念,说出来没有共鸣。
就这样一份不伦不类的卷子,如果不是出自李申之之手,这名学子十有八九会被黜落。
然而只要一个人的人设立好了,他放屁都是香的。
李申之就有这样的人设,随便吹个牛皮,大家都会当真。
就算李申之说他能上到月亮上去,大家依然会相信他真的能上去。
因为他从来没有食言过。
赵官家的目光少见地锐利,英气逼人地扫视了一圈,李光当仁不让地率先发言:“这第一策之发展民力,说得正是劝课农桑,修筑农田水利,只不过如何能解放民力,臣倒是一时之间参不透其中奥妙。”
第一策叫作“发展民力”,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一条老生常谈的政策,从商鞅开始就一直在做。然而一直做了两千年,始终还在商鞅当初划定的框框内,没玩出什么新花样。从李申之卷子里的短短数十言,同样看不出什么端倪。
赵官家点了点头,他也没看出什么端倪,转而目光看向了下一个人。
张俊见官家看了过来,坐直了身子,说道:“这范示练兵之法暗合‘兵样子’的祖制,倒也可以一试。若是真的成功,将大有裨益与我军。”
第二策叫“范示练兵”,也就是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练兵方法,以及考核标准。这样一来,便能够避免出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病。
据说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年组建禁军的时候,就是挑选了一批身高马大的士兵,把他们派到各地州县去,只要跟他们体型差不多的,就选拔入禁军,于是这些士兵也被称作“兵样子”。
这一条纯属添头,李申之也知道想要实现很难。
他是借用了“模块化”思维,规定出每个编制下的军队必须要具备的基础军事素质,小到每个士兵的力量和体能,以及基本的军事技能,大到每个营的行军速度,构筑军事设施的能力。
这样一来,至少当一个将军带领一群新组建的军队时,能够知道这些士兵的能力底线。更进一步,他还打算建设军事学校,教授基层军官一些基本的战斗套路。
张俊自然知道这些都是好办法,但是他同样也知道推行起来很难,且看李申之有多大的能耐吧。
赵官家对军事了解不大,打算等闲暇之后问一问韩世忠和岳飞的意见。
搁下第二策,赵构转而看向了何铸,该第三策了。
第三策叫“专技吏员”,通俗地讲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一条何铸最是赞同了:“好叫官家知道,这第三策着实有许多可取之处。臣久居大理寺,熟知各项律法典章,饶是如此在断案之时还时常出现纰漏,可想而知,若是一个从未断过案子的人来到大理寺任职,会闹出怎样的笑话。其他衙门想必也是如此。让不懂农事的人管水利,让不懂兽医的人管战马,闹笑话倒还是其次,若是因为错误决策导致巨大的损失,到头来还得朝廷花大价钱去补窟窿。”
这一条,李申之同样参考了他所经历过的制度。通常来说,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可以空降,可以是外行,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懂专业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
一把手负责把控方向,搭配一个懂专业的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才是一个健康的运行模式。
若是让只懂专业不懂政治的人当一把手,那么很可能在大方向上走偏,同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赵构看向了范同,看来是让他说一说对第四策的看法。
五个相公,每人说一条,范同早已看出了其中规律。再仔细一分析,这第四条的解读非自己莫属,于是早早地打好了腹稿。
第四策叫“广开言路”。老生常谈的一条改革策略,纵观史书之上,只要是个正常点的皇帝,都会广开言路,不过李申之玩出了新花样。他在御史台设置了专门的举报信箱,所有接到的实名举报信,必须要调查之后给出结论。当然了,百姓也可以匿名举报,只不过匿名举报的内容,可以选择性的调查。
对于这一点,范同有自己的想法:“臣看李文林这条建议着实有趣,不仅接受各地来的检举信,还每年派遣新科进士到各地挂职一年,一则可以增进新科进士管理乡民的经验,二则可以搜集各地情况汇报朝廷,当真是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东荒群山之中,一处罕有人迹的石洞之中忽然散出五彩光华,光芒万丈,穿云而上,直冲九霄。一时间天下震动,各方势力调兵遣将分派高手前往查探。忽的一个巨大的金钵将这漫天光华摄入钵内,不见半分散溢,又有神人顶天立地,长戟一划将那金钵打的粉碎,五色光华似有灵性,一分为五,四散而去。...
李元,今年十六岁,江流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性别当然是男。身高一百八十二公分,体重六十九公斤。无父无母,准确的说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因为他根本就没见过,那…李元怎么上的学?经济来源在哪?从李元出生开始就一直是奶奶带着他,含辛茹苦,娘俩一直靠捡垃圾和摆摊做针线活为生。如果不是华夏小初教育免费的话,她们的生活绝对处于赤贫的状态,娘俩一月的收入总共不会过一千块,除非捡到若干斤废金属,但那玩意,她们娘俩还搬不动,只能拿一点是一点...
新婚夜,老公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没想到他却吃了我!他说苏家历代只要右肩有月牙胎记的都被他吃掉了。重生到十岁那年,他一边啃着我姑姑的手指一边说养你十年,再生吃。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仗着前世的记忆和多生的一双鬼眼,意图逆天改命!谁知突然冒出一个帅气的教书先生不想被吃?我能帮你。怎么帮?教书先生妖娆一笑。...
白家遭难,白父病重。一纸协议,白莺搬进盛家,成为双胞胎哥哥盛璟名义上的妻子。为促成夫妻之实,借醉行凶,诱他破戒!一夜荒唐过后,身边人恶意开口,嫂子。原来是她撩错了人!病娇小叔屡屡试探,步步沦陷植物人丈夫却在这时候醒来。本想事过境迁,但小叔子盛虹却不想就此放过。嫂子,是你先招惹我的,现在却想要逃了?我们明明长了同一张脸,谁比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