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刷《庄子》,基本上没二刷过什么书,《庄子》是第一本。我知道,我再怎么刷也不可把每个细节都看得完全,不过没关系,能达其理,不用太注意形式了。
最后的一点点,杂篇,加油。
道家在许多地方与儒家相反,不注重形式,注重内涵,仔细思考,没有什么是对的,没有什么是错的,各有各的道理。
《庄子·庚桑楚》:讲的是老子的一个徒弟的故事。许多大道理在内外篇里都说差不多了。
还在讨论同样的事情,那就是赏善罚恶好,还是任用无为之人好。任用无为之人,做事顺其自然,成不邀功,说是上天所赐,败不失落,只是接受现实,这好么?多数情况下是好的,毕竟人的力量太小、不能改变太多。而如果赏善罚恶,那么许多伪善就会诞生,许多真恶就会躲藏,久而久之,赏善罚恶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所在。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也看了许多大师的解读,依旧疑惑不解。法家的许多思想确实能抵消一些我的疑惑,但不能完全解开我的疑惑。或许目前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吧!自然有风调雨顺的一面,也有凶狠的一面,这两面的切换,不随人的顺从或者不顺从而改变,人能影响的还是一小部分而已。只是一味地顺从自然,太过消极,是不可取的。
还是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觉得最需要的就是不想。不操心分外之事,遇到了再说,也来得及。我就保持这样的钝感力吧!接受自己,才能尊重自己,然后才能涵养自己。
不要为了什么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做到这两点,也就可以了。我忽然觉着,可能之前并不是这样觉着的,那就是快快乐乐走完自己的一生,就是最幸福的事了,不必太过执著。
道家思想再说明白点,那就是大家都不内卷,就不需要内卷了,可是有人卷,你也不得不卷。你当然也可以不卷,但是你的生活空间就会被压缩。去掉内卷该有多好,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你倒是想超然物外,可毕竟身体生活在世界里,灵魂也只接触了世界的几颗尘埃罢了,怎么会不受约束呢?罢了,接受现实,不再讨论。
有才能的人,会被关进对应的笼子里。如何抉择,自己看着办吧。
人本身是看不清自己的,如果认为自己能看清自己,那就是在蒙蔽自己,不是自卑就是自负。接受自己看不清自己的这个事实,谨言慎行,虽不能,亦近乎真矣。
《庄子·徐无鬼》:徐无鬼与魏武王交谈,何为乐呢?陈情,陈人之常情,陈真,不说阿谀奉承,如此人自然会开心起来。王之弊久矣,虽处在权利的顶端,但是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平实的话,王如何能快乐得起来呢?纵情声色犬马,也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啊!
榜样树立起来,就由活生生的人变成冷冰冰的人偶。后来者仿照,学到它的形,却学不到它的神,坐拥贤者之名,而失去人的本性,变成冷冰冰的自私自利的雕塑,那么榜样的意义岂不是没用了么?【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
我觉着,庄子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最差的人,也具有好学的品质,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八面威风,究竟是自己心里觉着的,还是别人心里觉着的?自己觉着自己八面威风有什么用?不过是自己的臆想罢了,事实果真如此么?如果别人觉着自己八面威风,又能有什么用?自己的利益增加了,还是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到底也是徒劳无功,那么何必为了一个想法耗费大量的资源,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怎么看都是得不偿失的。
没事的话,自得其乐,有事的话,拼尽全力。好!
【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要预先定下目标。这个原理不难,难的是,目标怎么定?五个人定五个目标,十个人定十个目标,又该如何?与其混乱不堪,不如无目标。叹气呐!也没什么办法。正确方法是存在的,当你使用正确的方法,你要做的事情就与你共振,这也许是评价目标的唯一对的方式了吧!
如果我能看透自己做的事情,那么即便再执著,也不会受伤,因为不得不如此。
再超然物外的人也要工作,自食其力是必须的。
惠子死后,庄子十分寂寞。他们两个真的是好朋友啊,虽然在一起总互相喷,但是……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猴子在国王面前秀自己的灵活?岂不知,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太能展现自己的聪明,往往是灭亡的原因。【无以汝色骄人哉】。
【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人物,不会随随便便生气,也不会有太多低级趣味。
庄子对做官的批判简直到了极端啊。批判过度了,就有点像为了批判而批判了。虽然会有一些问题,但毕竟是《庄子》的主旨之一嘛,看下去好了。是啊,福兮祸所依,你不知道你要用怎样的代价,去换取终身肉食。主要意思还是让你看淡,而不是执著,执著地追求和执著地回避都是执著,不算是顺其自然,不算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做。【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无功不受禄,否则,难道不是陷阱么?
许由,在逍遥游篇出现过,还在躲着尧。施人恩惠,人们就追捧你,可一旦批评别人,声疾厉色,大家就不再拥护你。有利益时,不来争抢的是傻子,有损失时,不逃跑是傻瓜,使用仁义,怎么能长治久安呢?不如清静无为。我想到了一个短句,升米恩斗米仇,有一个小哥免费送粥,那么来吃粥的人就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大家觉着这里有免费的粥是应该的,一个人排了两个小时队没有吃到免费的粥,于是把小哥摊子给掀了。这个故事里,谁错了呢?俗语,狼不能喂它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这绝对是有道理的,是不是暗合道家的清静无为呢?无为而治,让人自食其力,给予少了尚可,给予多了就是伤害,或者你给予,但是不让被给予的人知道自己正在被给予,这岂不是给予人以自由,还是无为而治。嘿嘿,清静无为,可不是让你啥也不干哦!至于怎么干,道可道非常道,自己领悟吧。
与逍遥游中的【之二虫又何知】的二虫相对应的,本篇里有三种虫子,一曰暖姝,自高自大,一瓶不满半瓶咣;二曰濡需,好吃懒做,趋炎附势,最后成为殉葬品;三曰卷娄,自讨苦吃,美其名曰,劳而无功。其实第三者不应该被批判,但是也要一分为二的看,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的,不没苦硬吃惺惺作态也是对的,许多特质杂糅一起不能辨别,作为外人的我们,不好说三道四,仅此而已。
第三次出现鱼的故事了,圣人使鱼归入大海,相忘而不相爱,而不是把鱼丢弃在干涸的大泽,让它们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地苟延残喘。
生者得生而弃死,死者得死而弃生。药与病相对,价值千金;药不与病相对,形同剧毒。贵贱流转,天道也。忧虑确实会造成损失,所以,你要看自己是正在为什么而忧虑,值得就继续,不值得就舍弃。奖章既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功勋,也可以亲手将人埋葬,一个果实究竟是苦的还是甜的,除了与其本身有关以外,还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一视同仁、静以修身、全面观察、守正持中,足够了。
《庄子·则阳》:则阳是一个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他想做官,有人对他说,去找圣人公阅休。
圣人不一定非要归隐,他们走到哪里都能自适,走到哪里都爽快。【除日无岁,无内无外】,在说小大的辩证关系,也给中庸做了解释。嗯,两个王之间打来打去,为了打架做了大量思考,劳民伤财,将视角拉远,彼此争斗,不过两只鸡互啄,再拉远一些,就像两只虫子争抢一滴露水,再远一些,像蜗牛的两个角上的两个菌落互相吞并。
出错了要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呐!【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给的指标太严苛,百姓完不成就掉脑袋,于是只能作假,这件事,怎么会完全是百姓的错误呢?
人的一生是一直调整的一生,每过一段时间,就发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觉今是而昨非,在进步着,为什么这样呢?【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承认自己的无知,学到知识可以宝贝一番,但不要洋洋得意哦!
丘里之言则在说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事物。【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福祸拧成一团降临人间,危机危机,危险中有机会,机会中有危险。丘里虽小,却是一切大的事物的缩影;所谓哲学,自然也是无所不在,大到日月,小到尘埃。
事物过于庞大,过于复杂,过于微小,都会超出语言的极限,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能尽善尽美,于是一切只能尽在不言中了。
接受吧,接受吧,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的力有不逮,不用再不甘心了,无论在哪里,不必不甘心。
《庄子·外物》:世事无常,不必过于执着,你都做到最好了,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没关系,那咋了?不妨碍你是英雄啊!阴阳、五行、善恶,都互相转化,作为凡人的我们,怎么能看透呢!算啦。
贫困的庄子,被人画大饼哈哈哈!不马上解决问题,反倒许诺一些空中楼阁的东西,哼哼,不愿意办就直说嘛!既然别人不愿意办,也就不能再求了,如果不给予一定的利益,是不会有结果的。
哇!想要钓超大鱼的人,何必在乎别人眼光呢?三五年一条鱼钓不上来不是常理么?一朝钓上来,够吃一辈子的。于是大家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唔,讨好俗人有什么意义呢?钓大鱼,与无为也差不多而已啊!唉呀,超级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总是被认为是超级傻瓜。没办法。唔,当你成功了以后,别人看见的也只是你成就的产出而已,他们看不到你背后的努力,他们也不会在乎促成成功的大道理是什么,那么这样,也没必要在乎他们啊!从头到尾,都不用在乎什么,更何况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本身就没人在乎,我何必因为在乎别人而伤心呢
庄子骂儒家的人真的很狠啊!说有一帮儒家人引经据典,为自己盗尸打掩护,唔!虽然是一个比喻。比喻给做不好的事找借口,难道还找不到么?唉呀,孔子老是被背刺啊啊,心疼。说话不要老是引经据典,事物在变迁,原本好意的话语也可能成为错误的根源,到时候你去把责任推给过去的人,却不反省自己为什么照本宣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这不是糊涂么?
读书人的几个通病,标新立异却毫无内容,鹦鹉学舌却不假思考,正确的事应该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可是他们喜欢反着来,思想飘在天上,脚却不肯在地上走两步,能学到什么呢?能想出什么呢?
惠子登场了,上来劈头盖脸的说,庄子你说的都没用!庄子说,没用怎么了?碍你眼了!你把没用的土壤全部挖去,你把没用的空气全都吹走,你把没用的人全部杀死!谁告诉你没用的东西没有用的?只是你暂时用不到而已,怎么就算是没用呢?你一味地追求有用,最终又能追求到什么呢?
不要把自己的感官全部塞满,智慧的人生是要有一定的留白的。你眼睛什么都看得见,你就会看到许多污秽;你的鼻子什么都闻得见,你就会闻到许多腥臭;如果你的耳朵什么都听得见,你就会听到许多靡靡之音。哎!那又何必呢?不贪婪,心情畅通,万事兴盛!君须知,物极必反。
那么,物极必反是我总说的,做事情追求极致也是我说的,做事情不要太执着也是我说的,这些不矛盾么?那么我要开始狡辩啦!哈哈!本篇叫外物,外物至极必反,我们追求极致,是做到自己的极致,那么这两个极致就不一样。我们也根本追求不到极致,达到极致也未必好,我们只是在做好最好的自己,能吃三碗米饭,就吃三碗米饭,没有说把整个世界吃下去,至于不要太执着,是我们本已经拼尽全力,结果还是不如人意,这时我们安慰自己,学会放弃。所以不断章取义的话,这三者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没有什么矛盾。
又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在宋国,演员演戏孝敬父母,父母死后哭的越狠的人越被评为孝子,官方奖励孝子。于是这个国家的真孝子越来越少,盼父母死的假孝子却越来越多,父母死去时哭死的儿女也越来越多,这是我们需要的现象么?孝敬父母本来是人的天性,非要横叉一杠子,胡乱指挥,结果,有好结果么!我不知道有些地方是否应该无为而治,但有些地方应该是无为而知顺其自然的,切莫乱管理。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听明白事情的道理了,就不用纠结来时的一板一眼一字一句了。如果沉溺于事物的表面,如语言和文字,那就是买椟还珠了。
《庄子·寓言》:庄子自己介绍了自己的文章都写了什么,唔!我来看一看。
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小寓言故事,通过写故事来寓意,通过写故事来言志。然后能,有百分七十都是重复之前的话,哈哈,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字,都已经是有人说过的,没错了,但为什么还可以写下去?纯属是因为,文字是旧的,人是新的。还有就是洋洋洒洒的自由发挥,我也是这样的。
编造故事,是因为用自己的故事,总觉着是在王婆卖瓜,为了避免这个人性的弱点,也是不得以而如此。重言也是如此。至于满篇卮言行云流水,深得我心。大师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真的很美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沈渺穿成被恶婆婆休弃的下堂妻。原主爹娘早逝,只留下一间烧毁倒闭的面馆。还有两个险些饿死的幼弟幼妹。人人皆道她可怜命苦。前夫一家更是想看她笑话。而上辈子祖孙三代都是厨子的沈渺这不巧了么,专业对口了。摆小摊儿修缮院子经营面馆,从此汴京不仅有樊楼,还有声名鹊起的沈记大酒家!ahref...
...
缘份之华跨越千年,只为在花落前再见你一面。「你回来了,换我要走。不过,刹那光辉,灿烂一瞬,你所嚮往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以樱花闻名的城市樱市,四季如春,樱花满开。花店樱之庭静静佇...
高亮!!!选秀内容是私设,和一般的不一样这里是时间线的解释,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首先前世,方朗星他们同样是选秀出道,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实力没有现在这么强,所以出道之后受到了很多压力,过得很辛苦,就苦瓜大队那种苦,等到终于拿了新人奖之后才好点。他们一同携手走过了十年,然后方朗星在十周年演唱会结束后不久被杀。成员们和粉丝...
曾经,他是万千宠爱众星拱月的君悦少爷黑道霸主的幼子,在情人温煦如阳的怀里任性洒欢。曾经,安燃是他最温柔的港湾。但是人变起来,是很可怕的。黑道江湖风起云涌,如今的安燃,不再是阳光,是独裁强制狂虐的安老大。禁制调教,求死不得,如今的何君悦只是一条小鱼,用恐惧和不安慢慢腌制入味,煎熬入骨,任君摆布。在冷酷绝望的非人折磨之下,曾经的甜蜜情爱已然死尽,变形扭曲的暗黑欲望却正隐隐蔓延...
穿过来的江楚绑定了长寿系统,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不得不找气运值高的人抱抱贴贴举高高。于是再三权衡下他的目标锁定了同样会变成反派的司凌身上,每天变着法的和他拉手,拥抱,凑的更近。看着自己的寿命一天长过一天,那心情真的是美滋滋。而司凌的内心OS他碰我,他又碰我,他又又又碰我,这已经是他找了第八百三十六个理由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