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第2页)

叶安宁一脸神秘:“先不告诉你,待会吓你一跳!”

“你画的画?”

“什麽呀?”

叶安宁抿抿嘴,白了他一眼。

刚好有人离开,叶安宁拉着他的袖子挤了进去。

林思成瞅了瞅,一脸古怪。

厉害了,乾隆御笔?

底下有卡牌:

弘历(1711-1799)行书七言联。

绢本对联。

1748年作。

识文:岚来气挟蹛林远,涨落波奔沧海深。

款识:乾隆戊辰清和月上瀚。御笔。

钤印:干(朱)隆(朱)

再看估价,RMB:380,000-450,000。

林思成暗暗一叹:如果是真迹,三十多万买一个字够不够?

叶安宁一脸期待:“怎麽样?”

林思成端详了好一会:“你要拍?”

“我又不搞收藏?”叶安宁压低声音,“我是让你捡漏!”

林思成笑了笑。

乍一看:好家夥,乾隆御宝?再一看价格,保准倒吸一口凉气:才三四十万?

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捡漏的念头。

但别奇怪,这样的情况每年都有。国内国外各大拍卖行,每年上拍的乾隆御笔差不多在一千件以上。有的时候,估价十多万的都有。

究其原因:僞作太多。

据故宫博物院统计,光是有据可查的,乾隆一生留下的书画真迹有四万多件。晚清到民国的仿作,则在十倍以上。

抛开仿作,就说这四万多件真迹:由翰林院词臣代笔的,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四十万再加三万,这是多少?

重点在于,乾隆的笔力和画功都只是一般,字为程式化行书,画风平直,匠气过重。

说直白一点:没什麽个人特色,词臣极容易仿笔。但因为用的是贡纸丶贡墨丶又是在乾隆时期创作,让现代鉴定的难度直线飙升。

所以,既便纸对丶墨对丶印对,但除非《石渠宝笈》着录,或有据可查是乾隆亲笔的重大历史题材,或留有後来名家顶级鉴藏印,其馀一律归为代笔。

这三种,还不到乾隆所有作品中的千分之五,而这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由各大博览机构珍藏。民间流传的,不足上千件。

像眼前这一种,就是三种之外的那种,所以才会标价三四十万。

其实真正的内行大都知道这个情况,有时候看质量不错,也会拍一两幅。但出价普遍不高,基本不会超过最高估价。

但怕就怕遇到外行或是半内行,以为捡了漏。一遇到这种,送拍方不请个托往上擡价,都对不起财神送上门的机会。

暗忖间,林思成又看了两眼:“可以拍,但别超过六十万!”

叶安宁怔住:“啊?”

意思是……这是代笔?

她低下头仔细看,一看就是好久。

林思成又提醒了一下:“钱维城!”

叶安宁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看不出来?

钱维城是乾隆十年状元,书法家,给乾隆代笔代了半辈子。

如果给乾隆代笔的词臣排个号,他的字画老师董邦达(乾隆时工部尚书)排第一,钱维城排第二。

所以极受乾隆宠信,历任礼丶工丶刑部侍郎,浙江学政等。死後乾隆赐尚书衔,谥文敏。

同时,钱维城还是清中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芨》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一百六十多幅,可见乾隆皇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

基于此,再以他“状元”丶“高官”等身份的加成,以及这两方乾隆真印,林思成给这幅对联估价六十万,并不算高。

又瞅了几眼,叶安宁拿出笔,记在了小本本上。

三两下记好,她又指指旁边:“林思成,这一幅要不要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擦灰尘gold dust

擦灰尘gold dust

按照陆介明和司苓的关系,他不该带她出门。电影节,雪茄馆,沉浸式戏剧酒吧,实在是太像约会了。但她知道不是,这只是他漫长的前戏,他就喜欢这种玩法。预警轻微金主文学,轻微BDSM,轻微救赎文学(但自己救...

顾诚泽纪晓岚

顾诚泽纪晓岚

重活一世。顾诚泽果断放弃未婚妻,选择娶了上辈子一直默默陪在他身边的青梅纪晓岚。本以为会收获幸福,可没想到,他又选错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