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56 章(第1页)

第56章

林秋大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陆湛顺利通过了培训并且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在留京任职和去某部队从头开始建立尖刀队伍之间,他听从林秋的建议选了後者。

”我们的家不会因为分隔两地而散开,我们也不会因为距离遥远而生疏。我们都有自己选择的事业道路要走,先成为强大的自己才能更好地支持对方。“这是林秋对陆湛说的话。

虽说有很多的不舍,但她早已从前几次的分离中明白了孤独和等待不是唯一的选择。而陆母也经过和两人还有陆父的商量,选择办理退休,来首都陪伴娘俩,由此陆湛才放心地离开。

系里宣布要举办“教育创新方案设计”大赛时,林秋正在给胡同里的孩子们讲《静夜思》。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问:“月亮为啥会跟着人走呀?”这个问题像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发了芽。

“要不咱组队做个‘自然观察课’方案?”林秋在宿舍提议时,周敏正对着《教育方法论》皱眉,“我觉得可行!把课本里的知识搬到院子里,孩子们肯定喜欢。”陈静立刻翻出上海的自然课本:“你看,他们教‘植物生长’,会让学生自己种豆子。”李娟则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村外的田野:“咱可以结合城里孩子少见的农作物,比如种玉米丶向日葵。”

四个姑娘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周。林秋负责写教学目标,她想起扫盲班的战士们通过观察星星记方位,便在方案里加了“星空观察”模块:“让孩子们在夜里认星座,既学了天文知识,又能理解古诗里的‘星垂平野阔’。”周敏补充道:“还能教他们写观察日记,把看到的丶想到的都记下来。”

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她们借来附属小学的一间空教室,用硬纸板做了简易的星空图。周六下午,胡同里的孩子们被请来看“星星”,念念也跟着陆母来了,小手指着纸板上的北斗七星,像在跟星星打招呼。当林秋转动星空图,演示星星如何“东升西落”时,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真的落满了星光。

方案修改到第三稿时,林秋发现缺少“评估效果”的部分。“我有个主意。”她跑回宿舍,翻出念念的涂鸦本,“可以让孩子们画下自己学到的东西,画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看出他们的理解。”陈静拍着大腿:“这个好!既符合儿童心理,又能直观看到效果。”

提交方案前一夜,宿舍的灯亮到凌晨。李娟煮的玉米粥熬成了糊糊,四个搪瓷碗碰在一起,发出带着睡意的轻响。林秋在方案最後写道:“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句话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直到晨光透过窗户,在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展示环节的前一天,林秋和队友们在阶梯教室彩排到深夜。周敏正用竹竿挑起硬纸板做的星空图,突然“哗啦”一声,粘贴星星的胶水没粘牢,北斗七星的纸板散落一地,其中最大的那颗“北极星”滚到了讲台底下。

“都怪我,刚才急着赶进度,胶水没涂匀。”周敏蹲在地上捡星星,声音里带着哭腔。陈静赶紧从书包里翻出备用的浆糊:“别急,咱们重新粘。”李娟则跑去找来手电筒,光柱在讲台下晃了半天,才照到那颗滚进缝隙里的“北极星”。

林秋摸着散落的星星纸板,想起扫盲班的黑板总掉粉笔灰,战士们就用米汤混着粉笔末自己修。“有了,”她往浆糊里掺了点面粉,“这样粘得更牢,就像咱小时候糊灯笼。”四个姑娘跪在地上,把星星一颗颗粘回原位,指尖沾满浆糊,像沾了层银河的碎屑。

好不容易把星空图修好,又发现演示用的向日葵幼苗蔫了。“昨天还好好的。”李娟捧着小花盆急得直跺脚,这是她们特意从郊区农科院借来的,为了展示“植物生长”环节。林秋摸了摸盆土,干燥得都结了块:“怕是忘了浇水,咱用温水泡泡试试。”

她们轮流用搪瓷缸往花盆里浇水,陈静还找来块湿布裹住花盆:“我在上海的花房见过,这样能保湿。”直到凌晨,幼苗才慢慢舒展开叶片,像个打了个哈欠的孩子。

正式展示那天,刚轮到她们上台,突然断电了。阶梯教室瞬间陷入昏暗,後排传来几声低低的议论。林秋的心猛地揪紧,却听见周敏在耳边说:“别怕,咱有备用方案。”原来她们早就担心停电,准备了蜡烛。

李娟掏出火柴点亮蜡烛,跳动的烛光照在星空图上,反倒添了种朦胧的美感。林秋定了定神,举起手里的向日葵幼苗:“大家看,这株幼苗昨天差点蔫了,就像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要用心呵护,总能重新焕发生机。”

话音刚落,电突然来了,灯光重新亮起时,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提问环节,有位老教授问:“城里的孩子没见过田野,怎麽理解农作物生长?”林秋想起家属院的菜园:“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辟小苗圃,让孩子们亲手种向日葵,从发芽到开花,每天记录变化。就像我教过的战士,亲手种的菜,吃起来格外香。”

宣布结果时,她们的方案得了一等奖。台上周敏抱着林秋转圈:“我们做到了!”林秋望着手里的获奖证书,突然想起那个问“月亮为啥跟着人走”的小姑娘,心里像灌满了阳光。王教授走过来,在证书上题了句话:“教育的创新,源于对孩子好奇心的尊重。”

评委席上的灯光亮得有些晃眼,林秋攥着衣角的手还在微微发颤。教育系的张教授率先拿起话筒,镜片後的目光带着笑意:“我给这个方案打最高分,不仅因为创意,更因为你们面对意外时的那份从容。”他指了指被浆糊粘得格外牢固的星空图,“这星星粘得好,教育的初心就该这麽牢不可破。”

坐在张教授旁边的附属小学校长紧跟着说:“作为一线教师,我太清楚这种‘接地气’的方案有多珍贵。孩子们对着硬纸板星星发呆的样子,比任何课本都有说服力。”他特意提到林秋临场朗读的观察日记,“那句‘星星像爸爸的手电筒’,把知识和情感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温度。”

王教授最後总结时,目光扫过四个站得笔直的姑娘:“你们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延安办学的日子,那时缺医少药,却总能用土办法教出有灵气的学生。”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郑重,“这个方案的价值,不在于有多精巧的设计,而在于让我们看到——教育从来不是等所有条件都齐备了才开始,而是带着诚意,在不完美里开出花来。”

回宿舍的路上,周敏突然蹲在地上笑起来,指着彼此沾着浆糊的衣角:“你看我们,像不像刚从银河里捞出来的?”李娟把证书举过头顶,阳光透过证书的金边,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要把这个寄回家,让村小的孩子们知道,城里的老师也觉得咱们的土办法好。”陈静则掏出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今日所得:教育的智慧,藏在解决问题的指尖上。”

林秋摩挲着证书上的字迹,想起扫盲班的油灯。那时战士们总说,灯芯跳一下,就多认一个字。此刻手里的证书,多像盏被擦亮的新灯,照着她们往後要走的路。

那天傍晚,林秋带着获奖证书去接念念,托儿所的张老师笑着说:“念念今天教小朋友认豆子呢,像个小老师。”夕阳下,念念举着自己种的豆芽,小脸上沾着泥土,像捧着件稀世珍宝。林秋蹲下来,把获奖证书放在他手里,轻声说:“这也有你的功劳呀,我的小园丁。”

第二天一早,附属小学的校长就找到系里,说想把她们的方案融入三年级的自然课。“下周一就能试讲,”校长握着林秋的手,“孩子们听说能在课堂上种向日葵,昨天放学都不肯走。”

四个姑娘立刻开始准备试讲材料,林秋负责修改教案,把展示时的意外都变成了教学案例:“当星空图掉落时,我们可以教孩子‘意外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周敏则重新糊了套更结实的星空图,这次用的是陆湛寄来的军用电线,“保证能扛住十级大风。”

附属小学的老槐树刚抽出新芽时,林秋和队友们的“自然观察课”正式走进三年级课堂。周敏新糊的星空图挂在黑板上方,军用电线绷得笔直,边角还缀了几颗从胡同里捡的碎玻璃,阳光照过来,在天花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真的星星在眨眼。

第一堂课讲“植物的生长”,李娟带来了二十颗向日葵种子,用牛皮纸包着,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这是给你们的‘责任种子’,”她把种子分到孩子们手里,“要记得每天浇水丶记录,看看谁的向日葵长得最精神。”有个总爱走神的小男孩捏着种子问:“要是它不长怎麽办?”林秋蹲下来,指着窗外的槐树:“你看这棵树,去年断了枝桠,今年不照样发芽?植物和人一样,都有股倔劲儿。”

陈静特意从上海带来了彩色玻璃片,让孩子们透过玻璃看太阳。“你们看,阳光会变成彩虹色。”她举着红色玻璃片,在课桌上投下片暖红,“就像课本里的文字,换个角度看,会有新发现。”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说:“我透过蓝色玻璃看向日葵,它像朵小蓝花!”这句话让课堂炸开了锅,孩子们举着玻璃片四处照,连最腼腆的女生都追着光影跑。

可没过几天,新问题就冒了出来。负责照看班级苗圃的孩子跑来告状:“有只麻雀总来啄向日葵的嫩芽!”周敏赶紧跟着去看,果然见苗圃边有几个小小的爪印。“要不咱扎个稻草人?”李娟提议时,秋正给孩子们讲《诗经》里的“螟蛉有子”,突然灵机一动:“不如让孩子们给麻雀写封信?”

这个主意让大家眼睛一亮。孩子们趴在苗圃边,用歪歪扭扭的字给麻雀写信:“小麻雀,等向日葵结了籽,我们分你一半好不好?”林秋把这些信贴在苗圃的木牌上,还画了只叼着葵花籽的麻雀。奇怪的是,从那以後,真的再没麻雀来啄嫩芽了。

期中考试後,她们给孩子们办了场“自然成果展”。墙上挂满观察日记:有孩子画了向日葵从发芽到长叶的全过程,旁边写着“它每天都在长高,像在跟我比赛”;有孩子把星空图上的星星剪下来,贴成条银河,说“这是我和星星的悄悄话”。那个总爱走神的小男孩,展品是颗被麻雀啄过的嫩芽,旁边写着“它虽然受伤了,却长得最壮”。

附属小学的校长来看展时,指着展品对其他老师说:“这才是活的教育,让孩子们在照顾种子的过程里,学会了责任;在给麻雀写信时,懂得了体谅。”林秋望着孩子们围着自己的展品叽叽喳喳,突然想起王教授的话:“最好的教案,是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次自然课,孩子们蹲在苗圃边,林秋被扎羊角辫的丫丫拽着往墙角跑。“林老师!您看蜘蛛网!”她指着砖缝间的蛛网,晨露在蛛丝上滚成串,阳光一照,像缀满了碎钻石。“这网是斜着的!”总爱走神的小石头突然蹲得笔直,手指顺着蛛丝比划,“昨天还是平的呢。”

林秋蹲下来和他们一起看,发现蛛丝果然比前几日倾斜了约莫三十度。周敏翻出《昆虫记》:“书上说蜘蛛会根据风向调整网的角度,这样能粘到更多虫子。”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有的跑去看操场边的蛛网,有的蹲在苗圃旁画示意图,丫丫还掏出观察日记,在“向日葵长高半寸”下面补了行歪歪扭扭的字:“蜘蛛是最聪明的建筑师。”

没过几日,陈静带来的玻璃片又引出了新发现。小石头举着绿色玻璃片照蚂蚁搬家,突然喊起来:“蚂蚁的队伍变成绿色的了!”他把玻璃片往地上一放,果然见搬家的蚂蚁在绿色光晕里连成条翡翠带子。“而且它们总绕着石头走!”丫丫数着蚂蚁的数量,“我数了,有十七只都从石头左边过,只有两只走右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娈宠

娈宠

帝王的宠爱,最是变幻莫测,前一秒还身处天堂,后一秒又可将人打入无间地狱。这一世,原以为的救赎,却没想到,是困顿了夜玉宸一生的囚笼。桁樾给了夜玉宸极致的爱,却也给了他刻骨铭心的痛。被强迫着刺在背上的那丛红梅,无不记录着那些屈辱的过往。但到临死前的那一刻,他却恍然发现,原来这一世,他是来还债的,还桁樾的债。所以,他用命...

(综漫同人)一人成团,人设扭转+番外

(综漫同人)一人成团,人设扭转+番外

小说简介一人成团,人设扭转作者橘咕简介青鸟见弥是穿管局一人成团部门下的组员,平时负责修复世界bug,维护世界稳定,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某天此世之恶渗透了本源世界,感染了附近的几个小世界,幸好穿管局发现得快,及时派出人手进行回收。于是青鸟见弥来活了。其一咒①生来被剥夺感情的六眼我不需要干扰判断力的无用之物。②放弃理想,选...

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

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

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是春光满园精心创作的都市小说,笔趣阁实时更新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表的穿越后,我和夫君一起重生了评论,并不代表笔趣阁赞同或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