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冰岛的邀请函像一块投入激流的巨石,瞬间改变了所有事情的流速和方向。
接受邀请意味着接下来三个月,我需要再次离开熟悉的环境,深入一个以极端自然条件和独特地磁活动闻名的国度,去回应那个“後生物时代的艺术叙事”命题。这与我正在进行的“场域”探索高度契合,甚至可以说是将实验室搬到了一个史诗级的舞台上。
林助理迅速进入状态,开始处理复杂的签证丶保险丶以及协调国内事务。他对我再次远行并未表现出太多意外,只是高效地将各项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基金会的工作也提前做了部署,确保在我离开期间能够平稳运行。
王锐得知消息後,显得比我还兴奋。“冰岛!地磁异常区!那里的电磁环境是绝佳的天然实验室!你能不能带一些简单的传感器过去?记录一些本地数据回来?这对我们理解材料在特殊场域下的行为可能很有帮助!”他立刻开始罗列可能需要的数据类型和简易设备清单。
陈洄的回复则一如既往地简洁且切中要害:「项目背景已核查。主办方资质可靠,科研合作机构有实力。注意极端天气和数据安全。可携带便携式高灵敏度磁力计,型号推荐已发邮箱。」
我看着她推荐的磁力计型号,那是一种常用于地质勘探和空间物理研究的专业设备,价格不菲。她的支持,总是如此具体而硬核。
工作室需要再次整理封存。《场域I》的设备被小心拆卸打包,准备随行。那些关于生物学丶信息论的书籍和笔记装了满满一箱。王锐准备的传感器清单和陈洄推荐的磁力计也加入了行李队列。整个过程,像一次知识装备的清点和迁徙。
出发前,我去看望了母亲。她对于我又要远行去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忧心忡忡,絮絮叨叨地叮嘱了许多保暖和安全事项,又偷偷在我行李箱里塞了好几包暖宝宝。我耐心听着,没有丝毫不耐。这种世俗的丶温暖的牵挂,是我敢于一次次闯入未知的坚实後盾。
航班在巨大的轰鸣中拔地而起,将北京的灯火甩在身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跨越时区与大陆。当飞机开始下降,透过舷窗,我看到了那片传说中的土地——苍茫的黑色火山岩覆盖着斑驳的积雪,蜿蜒的冰川如同大地的银色血脉,深蓝色的海洋撞击着嶙峋的海岸线。一种原始丶荒凉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扑面而来。
雷克雅未克,这座世界最北端的首都,色彩斑斓的小屋点缀在广阔的自然景观中,显得宁静而孤寂。驻留项目提供的住所兼工作室位于城市边缘,一栋由旧渔船仓库改造的建筑,高大丶粗犷,推开窗就能看到冰冷的北大西洋和远处覆雪的山峦。
项目协调人是一位名叫埃莉诺的冰岛女人,身材高大,笑容爽朗,有着极地居民特有的坚韧气质。“欢迎来到世界的尽头,张先生。”她用力与我握手,“这里的自然,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希望它能给你带来灵感。”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时差还未完全倒过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探索。我没有立刻动手制作任何东西,而是带着相机和速写本,像个贪婪的学生,试图吸收这片土地的一切。
我站在黑沙滩上,看着巨浪裹挟着冰块,一遍遍冲刷着乌黑的沙粒,留下瞬息万变的泡沫纹理。我徒步穿越苔原,脚下是绵延数公里丶厚实如地毯的苔藓,在阴天下呈现出亿万种层次的灰绿色。我凝视间歇泉周期性地向灰蒙蒙的天空喷吐巨大的水汽柱,仿佛大地沉稳的呼吸。深夜,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远离光害的荒野中,仰望绿紫色的极光在天幕上无声地狂舞,如同宇宙能量的盛大显形。
这一切——海浪丶苔原丶地热丶极光——无不是某种宏大“语法”作用下的动态过程。它们是物理定律丶化学循环丶星球活动的直接体现,比我工作室里那个小小的电路,规模宏大丶复杂丶且充满了无法预测的野性。
我被深深震撼,同时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焦虑。面对如此壮阔的自然场域,任何人为的艺术介入,似乎都显得渺小而徒劳。
我将这种焦虑通过邮件告诉了陈洄。
她的回复很快,依旧冷静:「你的角色不是与自然竞争,而是作为转换器。用你的感官和工具,去捕捉丶转译那些不可见或未被注意的‘语法’片段。就像你之前对电路做的那样,只是尺度不同。」
她的话点醒了我。
我开始调整策略。我不再试图去“描绘”或“回应”这片景观,而是尝试去“测量”和“聆听”它。
我拿出王锐准备的传感器和陈洄推荐的磁力计。在埃莉诺的帮助下,我将它们放置在黑沙滩边缘丶苔原深处丶甚至靠近一个活跃的喷气孔。记录着温度丶湿度丶气压丶地磁扰动的微小变化。
数据流冰冷而枯燥。但当我将这些数据导入电脑,与同时拍摄的环境视频丶录制的自然声音并置时,一种奇妙的对应关系开始显现。地磁的微小波动,似乎与极光形态的变幻有着隐约的同步;海浪的频谱特征,与泡沫破碎的视觉模式存在某种内在关联。
我仿佛在破译一部用自然现象写就的丶无比复杂的动态密码。
与此同时,驻留项目的其他艺术家也陆续抵达。有来自荷兰的专注于声音生态的作曲家,有来自日本的使用生物发光材料的装置艺术家,还有一位来自巴西的丶痴迷于真菌网络的行为艺术家。我们背景迥异,但都对“後生物”丶“系统”丶“自然与技术交界”等主题抱有浓厚兴趣。晚上的讨论常常激烈而富有啓发性,不同领域的视角碰撞,不断拓宽着我的认知边界。
我开始构思我的驻留作品。我不想做一个放在画廊里的丶孤立的物件。我想创造一个“感知增强器”,一个能帮助观衆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片土地隐藏“语法”的临时装置。
我设想了一个结构:利用本地采集的黑色玄武岩石块,垒砌一个简单的丶带有共鸣腔的螺旋形基座。在基座中央,安装一个能将实时采集的环境数据(如地磁波动丶次声波)转换为特定频率声音和对应光效的装置。
当观衆靠近或坐在石座上,他她将不仅能通过眼睛看到周围的自然景观,还能通过耳朵和皮肤,“听到”和“感受到”脚下大地磁场的细微“呼吸”,或者远处海浪传递来的丶人耳通常无法捕捉的低频“心跳”。
这将是一个连接内与外的接口,一个将不可见的“场域”之力,转化为可被肉身感知的体验的尝试。
方案确定後,执行是另一个挑战。在冰岛寻找合适的石材丶与本地工匠沟通建造丶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安装……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埃莉诺和当地团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们的务实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让我受益匪浅。
当装置最终在黑沙滩附近一片开阔的丶能同时看到海洋丶火山与天空的区域落成时,正值一个极光活动频繁的夜晚。
我没有邀请太多人,只有驻留项目的几位艺术家和当地合作者。我们裹着厚重的衣物,站在寒冷的夜色中。
我啓动了装置。
起初,只有风吹过石缝的呜咽和海浪的永恒喧嚣。
然後,一阵极其低沉丶几乎更多是胸腔共鸣而非耳朵听见的嗡鸣,从石座内部缓缓升起,与地表的轻微震动同步。同时,石座内部镶嵌的光带,开始随着这嗡鸣,泛起极其幽微的丶对应着实时地磁数据的蓝绿色光晕。
就在这时,天幕之上,极光恰如其分地开始舞动,绿紫色的光幔舒卷流淌,与石座上人工的丶微弱的光晕形成了跨越尺度的丶沉默的唱和。
没有人说话。
所有人都被这种奇异的丶连接了星球尺度与个人感知的体验所震撼。
那一刻,我知道,我捕捉到了。
不是极光本身,也不是海浪或地磁。
而是那种将宏大“语法”转化为一次具体丶私密的身体震颤的——可能性。
驻留期还有很长。
但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句读”,已经在此刻,于冰岛的寒夜与极光下,悄然落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如果贝拉在伏地魔倒台前和她的丈夫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有一个孩子。女主德尤拉莱斯特兰奇,无cp,第三人称,可能存在ooc,存在转院,鹰转蛇。哈利蛇院警告,不喜欢这个设定的宝子们请注意。不喜欢的话不用硬看下去。如果愿意看的话,谢谢你们的喜欢。最后,我希望看过我上一本书的人不要在这一本书里再提起来,谢谢。...
...
现代少女祁贝在一次旅行中误入时空黑洞,闯入了一个男多女少的兽人世界。这里的规则令她震惊雄性兽人都异常貌美英俊,且随时切换兽与人的形态!在这样原始的地方,一名雌性居然可以与多名雄性结合,拥有高地位!暗暗发誓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祁贝刚想努力,却发现有人替她负重前行!既然如此,就浅浅摆烂躺平吧?脑子要用在点子上,平...
...
顾绫雪一觉醒来穿越到了大秦,一边是被渣男辜负,一边是再不成亲父母就要蹲大牢!她小手一挥,做官!只要成为秦始皇身边离不开的大红人,那她就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就在她制定各种发展计划的时候,岂料心声全被嬴政给听到了。嬴政一脸黑线,朕还没死呢!嬴政???嬴政朕都要!…就在君臣二人相聊甚欢时。太医令全国中医大...
这年冬末,温禾安失权被废,流放归墟。她出生天都顶级世家,也曾是言笑间搅动风云的人物,众人皆说,她这次身败名裂,名利皆失,全栽在一个情字上。温禾安早前与人成过一次婚,对方家世实力容貌皆在顶尖之列,声名赫赫,双方结契,是为家族间的强强结合,无关情爱。这段婚姻后来结束的也格外平静。真正令她意乱情迷的,是东州王庭留在天都的一名质子。他温柔清隽,静谧安宁,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笼络她的附庸,联合她的强劲对手,将致命的夺权证据甩在她身上,自己则借势青云直上,潇洒抽身。一切尘埃落定时,温禾安看着浪掀千里的归墟结界,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时值隆冬,岁暮天寒。温禾安包裹得严严实实,拎着药回到自己的小破屋,发现屋外破天荒的守着两三名白衣画仙,垂眉顺目,无声对她颔首,熟悉得令人心惊。推门而进。看到了陆屿然。即便是在强者满地乱走的九重天天都,陆屿然的名字也如郢中白雪,独然出众。他是被寄予厚望的帝嗣,百战榜巅峰所属,意气锋芒,无可阻挡,真正的无暇白璧,绝代天骄。今时今日,如果能在他身上挑出唯一的污点,那污点就是温禾安。作为昔日和温禾安强强联姻的前道侣。今日我来,是想问问。大雪天,陆屿然华裾鹤氅,立于破败窗前,侬艳的眉眼被雪色映得微恹,语调还和以前一样讨厌经此一事,能不能彻底治好你眼盲的毛病??能的话。他回眸,于十几步之外看她,冷淡霜意从懒散垂落的睫毛下溢出来要不要跟着我。杀回去。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