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暴风雪夜的生死考验,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淬火,让赵庆兰本就坚韧的内心,更多了一层沉静的钢蓝。身体的疲惫和冻伤尚未完全消退,但一种历经险境后的踏实感,以及获得认可的暖意,让她看待这片黑土地的目光,有了更深沉的意味。
然而,无论白日里劳动多么充实,与天斗与地斗的豪情如何澎湃,当夜晚降临,寒风在窗外呼啸,思乡的情绪和对远方恋人刻骨的思念,便会如同炕洞里的暗火,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灼烧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北大荒连队,与外界的联系,脆弱得只剩下一根细细的线——书信。
邮递员每隔十天半个月才会来一次连队,那几乎是全连的节日。每当听到远处传来那辆破旧自行车的叮当声和邮递员特有的吆喝,无论正在干什么,人们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像潮水般涌向连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
“有我的信吗?”
“来自上海的信到了没?”
“北京!北京的!”
喧闹、期待、焦急,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收到信的人,脸上会瞬间绽放出光芒,如获至宝般紧紧攥着那薄薄的信封,立刻找个角落迫不及待地拆开。没有收到信的人,则难掩失望和落寞,悻悻地散去,继续等待下一个遥遥无期的周期。
赵庆兰总是这群人里最安静,却也最焦灼的一个。她挤在人群外围,心脏砰砰直跳,眼睛紧紧盯着邮递员那双翻动信件的大手,心里一遍遍默念着那个熟悉的地址和那个名字。
每一次,当那封装着西北风沙气息、盖着陌生邮戳、字迹挺拔熟悉的信终于落到她手中时,她都会感到一种近乎晕眩的喜悦。那封信的重量,远远出了纸张本身,它承载的是跨越千山万水的牵挂,是孤独奋斗中的精神慰藉,是她与那个遥远世界、与那个心心相印的人之间,唯一的、珍贵的纽带。
林卫东的信总是很厚。他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事。信纸常常是那种单位的、印着红色抬头的稿纸,正反两面都写得密密麻麻。
他的信,是赵庆兰了解那个神秘“金湾”的唯一窗口,虽然这窗口被保密条例严格地限制着。他从不提及具体的地名、单位名称、工作内容。他的描述充满了代号和隐语。
他会写:“最近我们在攻克‘一号山头’,徐工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地演算,草稿纸堆了半人高……”;会写:“‘土专家’石师傅走了,大家心里都很难过,但他留下的工具箱,我们都当宝贝……”;会写:“这里春天风沙很大,比北大荒的雪片子还磨人,出去一趟,回来耳朵里、脖领子里全是沙子……”;也会写:“食堂的李大姐想办法搞来了一点豆腐,简直比肉还香……”
透过这些谨慎而克制的文字,赵庆兰能清晰地想象出他那边的环境:同样艰苦,甚至可能更加荒凉;同样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献;他们的工作充满挑战,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毅力。她能感受到他那边的集体氛围,感受到他们对事业的投入,也能感受到他对家乡、对亲人、对她那深沉的思念。
“庆兰,昨夜又梦到江城了,梦到和你一起在江边散步。醒来时,窗外只有风声和狼嚎(也许是狗吠?)。但想到你也在远方努力着,便觉得我们虽隔万里,却仍在并肩前行。保重身体,勿念。”
这样的字句,总能让她鼻子酸,却又充满了力量。他们像两颗被时代洪流抛向不同方向的种子,却在各自的土壤里努力扎根、生长,并通过这小小的信笺,感知着对方的存在,汲取着前行的勇气。
夜晚,宿舍里安静下来。煤油灯昏黄的光晕在土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姐妹们有的已经酣睡,出疲惫的鼾声;有的还在就着灯光看书学习;有的则在偷偷写着家书。
赵庆兰会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拿出林卫东的来信,就着那一点如豆的光芒,反复地、逐字逐句地阅读。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仿佛能触摸到他伏案书写时的温度,能感受到他落笔时的心境。每一封信,她都要读上好多遍,直到几乎能背下来。
然后,她会摊开自己准备好的信纸——那是她省下津贴买的最好的信纸——趴在冰冷的炕桌上,开始写回信。
写信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她要把这段时间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感受,浓缩在这有限的纸张上。
她写黑土地的辽阔无垠,写春天播种时一望无际的黑色波浪,写秋天麦熟时那金色的、令人心醉的海洋。她写她第一次独立赶着马车往场院送粮时的紧张与自豪(“老炮手连长都夸我赶得稳!”);写她跟着“大榔头”班长学会的农活技巧;写暴风雪后母马和小马驹都安然无恙的欣慰(她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前几天下了场大雪,我们去帮了帮忙”,绝口不提其中的危险和艰辛);写连里春节包饺子时热闹的场景……
她的笔调总是尽量轻快、积极,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她描绘的是收获的喜悦、劳动的光荣、集体的温暖和自身的成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那些手上的血泡磨破又愈合最终变成老茧的疼痛;那些被玉米叶子划伤、被蚊虫叮咬得满身红肿的瘙痒;那些深夜思乡无法入梦的泪水;那些对未来的迷茫和偶尔袭来的脆弱;还有暴风雪夜那刺骨的寒冷和濒临冻僵的恐惧……所有这些艰难与苦涩,都被她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埋在了心底最深处。
“报喜不报忧”,这是那个年代远行子女几乎本能的选择,也是一种深沉的爱与责任。她不想让远在西北、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他,再为自己担心。她希望自己在他心中,永远是那个坚强、乐观、能与他并肩前行的赵庆兰。
书信的往来,缓慢而充满不确定性,常常一封信寄出,一两个月后才能收到回音。但这种延迟,反而加深了等待的焦灼和收到信时的狂喜。它成了一种仪式,一种跨越空间的精神守望。
在信中,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国家大事,互相鼓励要“又红又专”。他们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词汇,更多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朴素期盼。这是一种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建立在共同信仰和命运基础上的、极其克制却又无比深沉的“精神恋爱”。
写完信的最后一行,仔细封好信封,贴上珍贵的邮票,赵庆兰常常会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她会把信贴身放好,等待着下一次邮递员的到来。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映照着她年轻却已显风霜的脸庞,眼神清澈而坚定。这炕头上的书信,是冰冷现实中的温暖之火,是孤独奋斗中的力量之源,连接着两颗年轻而忠诚的心,也连接着这片黑土地与那遥远山沟,共同诉说着一个时代的青春与奉献。
而在这不断的书写和阅读中,赵庆兰也愈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依靠远方来信获取力量的女孩,她开始渴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出自己更具体、更温暖的光和热。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呃,什么情况,堂堂二十一世纪中医学博士竟然穿越了?一朝穿越,穿成孩童就罢了,醒来就被抛弃在大街上,被人救了,还要给人当童养媳?当苏叶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携带的空间发家致富之时,皇帝却为了江山,下令把她送去临国?莫名的卷进一场腥风血雨!我又得罪谁了?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努力的走出自己的天地吧...
为此,乔若兮特意做一些可口的中国菜和当地菜色主动邀请房东太太一家来做客。她越来越明媚自信,侃侃而谈这段时间的经历时,乔若兮也极为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越发坦然。甚至说到那些有趣的经历时,乔若兮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规矩。我不解,狗狗难道不可爱吗?18听说假的季司遥被戳穿了身份。她被丢出了陆府不说,艳香楼还来了人说要把她抓回去。我对此咂舌,陆宴州对这个曾经的枕边人还真是心狠。不过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和段亦淮准备寻个好时间回江南去陪陪师傅。要不是上面还有个太子爹爹,还真没这么悠闲。又是陪师父义诊的一天,我忙的脚不沾地,腰都直不起来。段亦淮就帮我按摩着,舒服的我直犯困。按着按着,忽然就觉着腰间一凉。我惊讶的回头,就对上段亦淮那双黑漆漆的眸子。娘子,师傅今日还问段某是否有暗疾可需要调理一番,不然怎么成亲这么些时日,夫人的肚子还没有动静。他双手抚上我的肚子,有些委屈巴巴的。娘子,你说天下哪个男子能听的这个话。我猛的瞪大了眼睛。什么暗疾,什...
世人皆知,许拙命好,小城市里刚爬出来,还没受苦,就被邢家大少养了。邢刻少年车祸,性情阴,脾气差,却独独对许拙不同。万般疼爱,恨不得融进骨血里。哪怕弥留之际,想的也全是怎么安顿他的宝贝。许拙很乖,怕他走得不安心,当真按他安排的规规矩矩活到了最后。然后眼睛一闭一睁,突然就回到了他五岁那一年。邢刻还没有出车祸,一切都还来得及。许拙一股脑地冲到人面前,发誓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护他周全。你要好好的,什么都要好好的。如果这一次还因为身体不好走得那么早,我可再也不乖乖听话啦。重回少年竹马时代,彼此扶持一点点长大,细水长流向。阴郁偏执大佬攻x乐观可爱可爱受互宠互爱1v1...
好消息绑定神豪系统坏消息本人颜值为0自从绑定神豪系统后,阮岁就走上了一条通往世界首富的道路,豪车配美男,美酒配澳龙,生活过得甜如蜜。人们口中的阮岁,是权利的象征,是金钱的源头,各位富二代从一开始的不爽不服,到如今成为阮岁的忠犬。PS刚开分,不要被评分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