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冬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刮得京城街巷的灯笼左右摇晃。江兰刚从东城女子护理学堂讲课回来,马车刚拐进护理坊巷口,就见两个穿短打的工匠互相搀扶着走来,两人的手背又红又肿,冻疮破了皮,渗着血丝,其中一个还在咳嗽:“俺们在漕运码头凿冰,手冻得握不住凿子,管事说‘忍忍就过去了’,可这疼得钻心啊!”
春桃掀开车帘,忍不住叹气:“姑娘,这月护理所接诊的冻伤病患,比上月多了三十多例!有百姓冻掉了脚趾,还有西北来的士兵,耳朵冻得流脓,连马都骑不了。”
江兰的心沉了沉——清代冬季没有现代保暖设备,百姓多靠单衣薄裤过冬,工匠、士兵这类露天作业的群体,冻伤更是家常便饭。她穿越前在北方农村做过冬季护理调研,知道冻伤不仅疼,还会导致残疾,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更棘手的是,新政推行漕运修缮、边疆戍守,工匠冻伤会耽误工期,士兵冻伤会影响战力,这可不是小事。
“去护理所!”江兰当机立断,“先看看病患的情况,再想办法。”
护理所的外伤室早已挤满了人。墙角的草席上,一个老妇人正抱着孙子哭,孩子的双脚又肿又紫,脚趾缝里结着冰碴:“江姑娘,您救救俺孙子!他昨天在雪地里玩,回来脚就冻成这样,现在连鞋都穿不上了!”旁边的士兵李三,耳朵上缠着破布,布上渗着黄色的脓水:“俺们在城头执勤,风跟刀子似的,耳朵冻得没知觉,等现时已经烂了。”
江兰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脚,孩子疼得直哭。她又看了看李三的耳朵,眉头越皱越紧:“现在用温水擦,再涂些陈艾膏,能缓解,但治不了根。咱们得做两样东西:一是能预防冻伤的药膏,二是教大家怎么保暖、怎么锻炼,从根上减少冻伤。”
江兰知道,现代防冻膏多含甘油、凡士林,但清代没有这些材料,只能用常见的草药和油脂。她立刻召集研究室的团队(玲儿、小莲、江丫蛋)和太医院的周院判,在新府邸的草药园里开“防冻膏研制会”,桌上摆着从药农那里收来的艾草、生姜、花椒,还有内务府送来的猪油。
“俺们试试用猪油当基底?”玲儿率先提议,“猪油油性大,能锁住热量,老辈人冬天也会涂猪油护手。”
周院判点头:“猪油性温,能滋润皮肤;艾草能驱寒,生姜、花椒能活血,这几样配在一起,应该能防冷防冻。”
江兰拿出纸笔,画出配方草图:“先熬猪油,再把生姜、花椒炸出香味,最后加艾草粉,冷却后凝固,这样药膏既能保暖,又能活血。咱们得试验不同的配比,找到最管用的。”
第一次试验,江兰按“猪油斤、生姜斤、花椒半斤、艾草粉斤”的比例来做。春桃负责熬猪油,大铁锅里的猪油慢慢融化,散出淡淡的油香;玲儿负责炸生姜花椒,姜片和花椒在油里翻滚,很快就飘出辛辣的香味;江丫蛋负责筛艾草粉,把粗的艾草梗去掉,只留细粉。
熬好后,江兰把混合物倒进陶碗,等冷却凝固。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药膏太硬,像块小石头,根本涂不开。小莲戳了戳药膏,无奈地说:“猪油放太多了,得减点猪油,加点芝麻油,让它软和些。”
第二次试验,江兰把猪油减到斤,加了斤芝麻油。这次熬出来的药膏,冷却后呈淡黄色,质地柔软,涂在手上滑滑的,带着生姜和艾草的香味。江兰先在自己手上涂了些,出门站了半个时辰,手还是暖的,没冻红。
可还没等她高兴,新的问题来了——药膏涂在手上,一沾灰尘就变脏,工匠们觉得“不方便干活”。江丫蛋灵机一动:“姐姐,俺们在药膏里加些蜂蜡吧!蜂蜡能让药膏更稠,不容易沾灰,俺娘做胭脂时就用蜂蜡。”
第三次试验,江兰加了半斤蜂蜡。这次的药膏不仅柔软,还不容易沾灰,涂在手上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风吹过来也不觉得冷。江兰让护理所的冻伤病患试用,老妇人的孙子涂了两天,脚不肿了;士兵李三涂了三天,耳朵的脓水也干了。
“太好了!”李三激动地说,“这药膏比陈艾膏管用多了,涂在耳朵上暖暖的,一点都不疼了!”
江兰还特意给防冻膏起了个接地气的名字——“暖冬膏”,并制定了详细的制作流程,确保能批量生产:
备料:猪油斤(选新鲜的,熬前要过滤杂质)、芝麻油斤、生姜斤(切片)、花椒半斤(去籽)、艾草粉斤(晒干后磨细)、蜂蜡半斤(化开);
熬制:先将猪油、芝麻油倒进铁锅,小火熬化,加入生姜片、花椒,炸至姜片黄,捞出残渣;再加入艾草粉,搅拌均匀,煮一刻钟;最后加入蜂蜡,直到蜂蜡完全融化;
冷却:将熬好的混合物倒进陶罐,放在阴凉处冷却,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储存:陶罐要密封,放在干燥的地方,能保存三个月。
光有防冻膏还不够,江兰知道,预防冻伤更重要的是保暖和锻炼。她结合现代冬季护理知识,再根据清代百姓的生活习惯,总结出“防寒保暖五常识”,每一条都配着场景化的讲解,让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江兰在护理所的院子里,当着百姓的面演示怎么穿:“冬天冷,要重点护着手、脚、头和耳朵。手要戴棉布手套,里面可以缝个小布袋,装些晒干的艾草,暖乎乎的;脚要穿厚棉袜,袜底可以纳些棉花,鞋底要厚,别穿单鞋在雪地里走;头要戴棉帽,耳朵要戴护耳(用羊毛布做的,能把耳朵包起来),别让风吹着。”
她还特意让江丫蛋做了几样“保暖样板”:棉布手套缝着艾草袋,棉袜纳着厚厚的棉花,护耳是用之前和药农合作的羊毛布做的。漕运工匠王二拿着手套试了试,笑着说:“这手套戴着暖和,还能握凿子,比俺之前的破手套强多了!”
“光穿暖还不够,得让身子热起来!”江兰带着百姓在护理所的院子里锻炼,“每天晨起,先搓手——双手对搓,直到热,再搓手背、手指缝;然后搓脸——用双手捂住脸,从下巴搓到额头,再搓耳朵;最后快走一刻钟,别跑,慢慢走,让身子出点汗,这样一整天都暖和。”
老妇人跟着搓了搓手,又走了几步,脸上渐渐有了血色:“江姑娘,俺以前冬天就待在屋里不动,越待越冷,现在这么一弄,还真暖和了!”
江兰特意强调,很多人冻伤后会犯错误,反而加重病情:“冻伤后别马上烤火,火太烫,会让冻僵的皮肤突然受热,容易烂;别用手抓挠,抓破了会感染;也别用太烫的水烫,用温水(不过四十度)慢慢擦,擦到皮肤红就行。”
她还做了个对比演示:用两个冻红的萝卜,一个放在火边烤,一个用温水擦。烤的萝卜很快就软了,皮也破了;温水擦的萝卜,慢慢恢复了原色,皮也没破。百姓们看得清清楚楚,纷纷点头:“原来以前的法子都是错的,还是江姑娘的法子管用!”
“冬天冷,得从肚子里暖起来!”江兰结合清代百姓的饮食,推荐了三样常见的暖身食物,“萝卜能驱寒,煮萝卜汤喝;白菜能补维生素,不容易生病,炒白菜、炖白菜都行;羊肉最暖身,没钱买羊肉的,喝碗羊汤也行,能暖一整天。”
护理所的伙夫听了,当天就做了萝卜汤,分给病患和百姓喝。老妇人喝了一碗,连说:“暖和!从喉咙暖到肚子里,比喝热水管用多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他,宗门第一天骄,重生了。n前世他因为劝诫师尊远离新来的反派师弟,却受师傅冷落,师姐欺负,最后在小师弟的污蔑中丢掉性命。n重活一世,他决心要为自己而活,第一件事就是叛出宗门,和师傅中师兄弟们划清界限。n然而,就当他以为此生不会再和她们有所交集时,却不料她们开始后悔了,并且百般哀求他回来。n面对她们的哀求,他冷笑道我现在只想飞升,你们大祸临头关我什么事?让她们滚远些后悔,别打扰我飞升...
十年过错段时江念...
闻柚白为求自保,敲开了谢延舟的房门。倒也不后悔。虽背负骂名,却也玩弄疯狗。他有白月光,不爱她,她贪慕虚荣,心机歹毒。她早就听腻了这些话。后来,他拽住穿着婚纱的她闻柚白,你是不是没有心?带着我的孩子,嫁给别的男人?当他驯服于她,即被她所厌弃。闻柚白vs谢延舟资本市场女律师vs衿贵豪门风投男他以为她是救赎他的神明。亵渎神明。直到神明拉他入地狱。多年后,闻律师对女儿道这是谢叔叔。谢延舟?谢延舟老婆徐宁桁老婆是你叫的吗?...
开坑新文戳→梨汁软糖沈乔言把小青梅拐上床时,以为自己的欲望可以得到缓解。他没想到欲望是个无底洞,自己会上瘾这幺深。只要看见她,无时无刻都想操她,这是病,还是命?既然控制不了,那就日常羞耻好了。文艺版他天生不懂得...
...
电话被拒,左圭泽拿着资料来到医院,文小姐,我们可以谈谈吗?文雅容抬眸,男人俊美不凡,虽未见过,却也能看出不是轻言放弃之人,微微颔首,到安静的角落,面对面坐下,我们认识?你想谈什么事?左圭泽把手中资料递给她文小姐,你先看。文雅容疑惑的接过,最上面写着国际有名的三支医疗团队,医生的资料,心里惊讶却又没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