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5章 抗战医秘与海外传承路(第2页)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留下来种植中药材了,”老周笑着给林墨打电话,“以前大家都觉得种地没前途,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跟着学习中医知识,大家都干劲十足!”林墨听着电话里老周的笑声,心里充满了欣慰:“这就是中医的力量,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带动乡村振兴,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这天,百草堂里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私立医院康复科主任马明哲,手里还拿着一份合作协议。“林墨,我代表我们医院,想和你们合作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马明哲的态度比以前谦和了许多。

林墨有些意外,毕竟马明哲以前一直推崇西医标准化治疗,对中医始终持怀疑态度。“我母亲的面瘫经过你的调理,已经完全康复了,”马明哲笑着解释道,“这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现在很多疑难病症患者,单纯用西医或中医治疗效果都有限,我们医院有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技术,你们有精湛的中医技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合作,一定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林墨心里一喜,这正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非常同意合作!”林墨伸出手,和马明哲紧紧握在一起,“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一个一流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让更多患者受益。”

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的成立,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被疑难病症困扰的患者慕名而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一位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关节已经严重变形,西医治疗多年效果不佳,经过林墨的艾灸调理和马明哲的西医药物治疗,三个月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甚至能正常行走了。

“以前我总觉得中医和西医是对立的,现在才知道,它们可以相互配合,挥更大的作用!”患者激动地说。林墨笑着回应:“中医和西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只要能帮患者摆脱痛苦,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中医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推广,百草堂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中医品牌。林墨也成为了年轻一代中医的代表人物,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传统医学论坛,分享中医艾灸的经验和成果,为中医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桥梁。

这天,林墨收到了一封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邮件,邀请他作为中医艾灸传承人的代表,参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评审会,介绍中医艾灸的历史渊源、核心技法和当代传承情况。

林墨非常重视这次机会,精心准备了详细的申报资料,带着祖父的老照片、战地医记复印件和中医艾灸的实操视频,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评审会上,他通过视频展示了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等多种核心艾灸技法,讲述了祖父和苏婉清的抗战行医故事,以及中医艾灸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和展成果。

他的言真挚而有力量,赢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中医艾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举国欢腾,百草堂里更是一片喜庆,患者、学生、村民们纷纷赶来祝贺,李建国老师还特意提着一篮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笑着说:“林大夫,恭喜你们!中医艾灸入选非遗,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林墨看着眼前一张张喜悦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刚接手百草堂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了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更想起了身边所有人的支持和帮助——苏清瑶的默默陪伴、苏曼丽的全力协助、陈小雨的积极付出,还有赵铁山、周卫国、老周等老一辈的悉心指导。

“谢谢大家!”林墨举起酒杯,向大家表示感谢,“中医艾灸入选非遗,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中医人的共同努力,更是大家支持和信任的结果。我们会以此为契机,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让艾火燎原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医的智慧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晚宴上,苏清瑶走到林墨身边,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礼盒:“林墨,恭喜你。这是我给你准备的礼物,是用我们老君山种植基地新收的艾草制作的艾条,上面刻着‘艾火燎原,医道千秋’。”

林墨打开礼盒,十几根精致的艾条整齐排列,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淡淡的艾草清香扑面而来。他握住苏清瑶的手,眼里满是温柔:“谢谢你,清瑶。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也没有今天的百草堂。”

苏清瑶笑着说:“我们是搭档,也是战友,以后的路,我们还要一起走。”林墨重重地点点头,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就有信心、有勇气继续走下去,让中医文化扬光大。

夜深了,百草堂的灯还亮着。林墨坐在八仙桌前,翻看着祖父的医案和苏婉清的战地医记,心里充满了平静和坚定。他拿起笔,在新的医案扉页上写下:“第八十五章终,第八十六章待续——非遗荣光,艾火永续。”

他知道,中医传承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老君山的中医抗战纪念馆里,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被挖掘;海外的中医分馆里,还有更多的人渴望学习艾灸技法;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里,还有更多的疑难病症等待被攻克。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艾火不息,仁心不灭,中医文化就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一直传承下去,燎原万里,照亮未来。

月光渐浓,檐角铜铃的余韵在老城区的巷陌间轻轻飘荡。林墨正准备合上祖父的医案,指尖却在封底摸到一处细微的凸起。他心中一动,祖父的医案是梨花木材质,入手温润,以往从未有过这样的触感。

他将医案翻到最后一页,对着月光仔细端详,现封底内侧的木纹里,藏着一道极淡的刻痕,像是个简化的“井”字,又隐约带着“锁”的轮廓。“这是什么?”林墨喃喃自语,伸手按住刻痕轻轻旋转,只听“咔嗒”一声轻响,封底竟缓缓弹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暗格,里面嵌着一小片泛黄的丝帛。

丝帛上用朱砂画着一幅简易的地图,清晰标注着“老君山·丹炉峰·地穴”的字样,旁边还有一行极小的篆书:“丹经藏于火,医脉续于水。”林墨小心翼翼地将丝帛取出来,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显然在里面藏了几十年。

苏清瑶刚收拾完诊疗工具走进来,见林墨盯着医案呆,好奇地凑过来一看,也惊住了:“这是……祖父藏的暗格?地图上的地穴,难道是当年藏蛇涎草配方和药膏半成品的地方之外,还有别的秘密?”

“‘丹经藏于火,医脉续于水’,”林墨反复琢磨着这两句话,“丹经可能是指古代的炼丹典籍,也可能是某种珍贵的药方代号,火和水,或许是指地穴里的机关或者解锁关键。”

两人正研究着,苏曼丽抱着一摞纪念馆的访客留言簿走进来,看到丝帛上的地图眼睛一亮:“丹炉峰我知道!是老君山的最高峰,山顶有座废弃的炼丹炉,传说是唐代道士留下的。我上次去考察纪念馆选址时,当地老人说丹炉峰下有个千年地穴,里面冬暖夏凉,还藏着‘仙人留下的宝贝’,只是洞口被巨石封死,从来没人能打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这地穴里真的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林墨握紧丝帛,眼神坚定,“明天我们就去丹炉峰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祖父和苏奶奶留下的更重要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中医传承的关键线索。”

苏清瑶有些担忧:“丹炉峰地势险峻,而且地穴情况不明,贸然进去太危险了。不如先跟李警官说一声,让他联系专业的地质勘探人员和文物保护专家一起去,这样更安全。”林墨点点头,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不能贸然行事。

第二天一早,林墨就联系了李警官,将丝帛地图的现和自己的猜测详细说明。李警官也非常重视,立刻联系了市文物局和地质勘探队,约定下午一起前往丹炉峰勘探。

出前,周卫国老人特意赶来百草堂,再三叮嘱:“丹炉峰那地方我年轻时去过,山路上有很多悬崖峭壁,还有不少野兽出没,你们一定要格外小心。当年鹤年兄曾跟我说过,丹炉峰下藏着中医的‘根’,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看来,可能就和这地穴有关。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大意。”

下午,一行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向丹炉峰进。丹炉峰果然名不虚传,山势险峻,山路陡峭得几乎垂直,只能抓着旁边的灌木和岩石慢慢攀爬。林墨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祖父留下的罗盘,根据丝帛地图的指引不断调整方向。苏清瑶和苏曼丽跟在中间,地质勘探队的队员断后,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大意。

爬了将近三个小时,众人终于抵达丹炉峰山顶。山顶果然有一座废弃的炼丹炉,用青石雕琢而成,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炉身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上面刻着“道法自然,医脉相通”八个古朴的大字。

林墨绕着炼丹炉仔细观察了一圈,现炉底有个圆形的凹槽,大小和丝帛地图上“井”字刻痕的尺寸刚好吻合。“应该就是这里了,”林墨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凹槽边缘,“地图上的‘火’字,很可能指的就是这座炼丹炉的方位。”

地质勘探队的队员立刻拿出专业仪器进行探测,很快就有了结果:“林大夫,炉底下方三米左右确实有个空腔,面积大概十平方米,应该就是你们说的地穴。空腔周围的岩石结构很坚固,没有坍塌风险,但洞口确实被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封死了。”

队员们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掉炼丹炉底部的碎石和尘土,那块巨大的花岗岩渐渐显露出来,足有两米见方,表面刻着和医案封底一模一样的“井”字刻痕。林墨试着按照昨天旋转医案暗格的方式,用特制的钢钎插入刻痕轻轻旋转,只听“轰隆”一声闷响,沉重的花岗岩缓缓向一侧移动,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泥土清香的暖风从洞里飘了出来。

勘探队的队员立刻打开强光手电,照亮洞口内部。洞口下方是一段陡峭的石阶,蜿蜒通向黑暗深处。队员们先用气体检测仪检测了洞内的空气成分,确认安全无毒后,才举着手电慢慢走下去。林墨、苏清瑶和苏曼丽跟在后面,心跳不由得加快,他们知道,即将揭开的,可能是一段被尘封千年的中医秘史。

地穴里果然冬暖夏凉,温度适宜。走下石阶后,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岩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中医穴位图和草药图谱,很多图谱林墨都从未在任何典籍中见过,显然是古代医者的独家记录。

沿着通道走了大约五十米,前方豁然开朗,变成一个宽敞的石室。石室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刻着《黄帝内经》的节选经文,字迹古朴苍劲。鼎旁边的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卷竹简书和一个陶制的药罐。

“这些竹简书,看起来是汉代的!”文物局的专家激动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竹简,“汉代的中医典籍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这些简直是国宝级的文物!”

林墨也走上前,轻轻拿起一卷竹简,竹简用丝线捆扎着,虽然有些腐朽,但上面的隶书依然清晰可辨,开篇写着“伤寒杂病论·佚文”的字样。他心里一震,《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传世之作,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不少佚文,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找到失传的部分!

苏曼丽则注意到了那个陶制药罐,罐子上清晰地刻着“鹤年婉清”的字样,显然是祖父和苏婉清留下的。她小心翼翼地打开药罐,里面装着一些暗红色的粉末,散着淡淡的药香。林墨凑过去闻了闻,又用指尖沾了一点粉末仔细观察:“这应该是用蛇涎草、九叶重楼和多种名贵药材炼制的丹药,很可能就是祖父医案里提到的‘续命丹’,据说能治疗危急重症,可惜配方已经失传了。”

文物局的专家们忙着给竹简书、药罐和岩壁上的刻字拍照、编号、记录,林墨则在石室的墙壁上现了更多珍贵的刻字,详细记录了从汉代到抗战时期,历代中医在丹炉峰地穴研究草药、炼制丹药、救治百姓的经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苏木李昭卿

苏木李昭卿

重回十年前的相逢苏木李昭卿完结文完整文本是作者黑怕小猫又一力作,重回十年前的相逢是作者黑怕小猫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现代言情,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苏木李昭卿,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我为了就爱慕虚荣的老婆惨死河中。重来一世,我决定这次过好自己的生活!...

作茧(百合ABO)

作茧(百合ABO)

韩婧嫚喜欢我?凌遇嗯,喜欢你。韩婧嫚我是姐姐。凌遇没血缘的。韩婧嫚我比你大六岁。凌遇正好,我可以做你的学生。反正岁月悠长,徐徐图之。前期奶后期狼,学生AlphaX体贴温柔Omega导师。(正文番外pdf一起55rmb,po上订阅的...

旗有辞礼

旗有辞礼

央美一枝花钓系旗袍美人VS表面清冷内里腹黑法学教授壁画修复师VS法学系教授江南多雨,宋辞礼第一次见长大后的舒静妤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烟雨季节里,十七岁的少女身子纤细,一身黑色旗袍包裹着少女曼妙的身姿,衣襟前别着一朵白花,苍白的脸色,浮肿的眼眶,让她看上去带着几分破碎的美感…都说京北风水养人,宋辞礼第三次见舒静妤是在自家...

灵气逼人 1V1(重生 乱伦)

灵气逼人 1V1(重生 乱伦)

简介她有一具三十岁的老灵魂,却寄生于十五岁的身体里。灵魂已残破不堪,身体却还娇嫩芬芳。江灵决意不再爱陈止安。她的身体有股甜香,像某种动物发情时的味道。陈止安吃上了瘾,想舔一舔她孤傲的灵魂。涉及乱伦SM男渣女贱...

邪王通缉令:傻妃,哪里逃

邪王通缉令:傻妃,哪里逃

外界传言,阴冷恐怖,从不懂怜香惜玉的邪王竟娶了一位王妃。  此女不但是个身份低贱天生痴傻容貌丑陋的医学废柴,还曾是太子不要的未婚妻。  可那位貌美如仙...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