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一章政变之日:唯待死期耳
1
对于慈禧来说,她在某个时刻,一定产生了错觉,这种错觉让她像是回到三十七年前的辛酉年。而这一次,她借助的力量不再是奕,而是荣禄。这个在政治斗争中成长并老去的女人,有着敏锐的判断力。从光绪帝下诏将礼部六堂官革职,到任命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人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事宜,以及开懋勤殿,召袁世凯入京觐见等接二连三之事,她看出光绪帝的政治主张在维新派的鼓动之下,正在滑向难以控制的深渊。刚巧这几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华,光绪帝接见了他,并传出皇帝要聘请他为懋勤殿的改革顾问。这让慈禧难以接受。就在慈禧无法容忍之时,袁世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抉择。
八月四日(9月19日)早晨,慈禧从颐和园出发,沿途休息两次,换两次船,换三次轿,中间去万寿寺烧香,于下午五点左右回到西苑。据《清代起居注册》称,光绪帝于“酉刻”在瀛秀园门外跪接慈禧太后。自从慈禧太后住颐和园后,每次回西苑都有其特殊的理由。光绪帝二十四年中,慈禧太后共有六次离开颐和园进城。三次是去恭亲王府探望病危的奕,两次当天就返回颐和园,一次回西苑小住数日。另三次回西苑小住,其原因是咸丰帝的生日、光绪帝的生日、咸丰帝的忌日。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在撤帘归政后,若无特殊事件是不回西苑的。
这一天也是光绪帝预定由颐和园回宫的日子。他早晨六点开始在其寝宫进行早朝,单独进行了当日的政务活动,随后又来到乐寿堂给慈禧太后请安,陪着太后看戏,下午两点离开颐和园回宫。
光绪帝离开的时候,并不知晓,慈禧会紧随其后返回西苑。他更不会知晓,在前一天的傍晚(八月三日),御史杨崇伊通过奕劻将《吁恳太后即日训政折》递至颐和园慈禧处。杨崇伊,这个光绪六年的进士,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和李鸿章关系很密切,李鸿章的孙女嫁给了杨崇伊的儿子,另外李鸿章的孙子又娶了杨崇伊的女儿。随着李鸿章被免职,失去靠山的杨崇伊也非常焦虑。那天下午,光绪前脚刚离开颐和园,杨崇伊就递交了恭请皇太后垂帘的奏折。他说:“今春会试,公车骈集,康有为偕其弟康广仁及梁启超来京讲学,将煽动天下之士心。幸士子读书明理,会讲一二次,即烛其奸诈,京官亦深知其妄,偶有贪鄙者依附之,而骂者十居八九,不知何缘引入内廷,两月以来,变更成法,斥逐老成,借口言路之开,以位置党羽。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臣虽得自传闻,然近来传闻之言,其应如响。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送达时,奕劻还特意提醒慈禧太后:“伊藤博文已定于初五日觐见。俟见,中国事机一泄,恐不复为太后有矣。”如此危言耸听,慈禧自然不能不为所动。人间名利如春梦,戏里风情姑妄言。慈禧刚从戏里春秋走出来,回到现实,向来自信的她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晚上临时决定:次日回皇宫一看究竟,但她这时候并未下定第三次训政的决心。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康有为等人的密谋,她回宫是因为局势动荡,害怕光绪帝无法妥善处理,此外也是为了防范光绪帝再次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来。
那个注定要改写历史的夜晚,慈禧太后出现在养心殿的庭院里,窗内微明的灯光映着她的脸,像一尊佛像一般,凛然不可侵犯。如果这是一个电影画面,导演会使用一种叫作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瞬间切向另一处。法源寺外,暗夜沉沉,谭嗣同出现在画面中,他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叩开了袁世凯的房门。镜头从法源寺的上空俯瞰整个北京城,暗沉沉、黑漆漆的北京城,只有一处灯火通明,那便是紫禁城。彼时,内务府官员正在查抄皇帝奏折、文书,院子里一片狼藉。这真是令人绝望的画面。
在镜头的全景视角里,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符号、一枚棋子。他们都不说话,一片难耐的静寂中,没人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光绪帝刚从颐和园回来,对慈禧太后将回西苑,对谭嗣同夜访袁世凯都是不知情的。
“所有人等,退下。”突然,一个低沉而苍老的声音打破沉默,说话之人正是慈禧皇太后。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所措。慈禧又重复了一遍,人群哗地散开去,养心殿的庭院里,只有秋天夜晚的风在自由地低旋。此时,庭院里只有两团人影,一个跪着,一个站着。
站着的人叱问:“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
跪着的人没有回答。站着的是慈禧太后,跪着的是光绪帝。慈禧继续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刑。康有为是个什么东西,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的那一套,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你竟如此昏聩,不肖乃尔!”
太后似乎更加愤怒,喝问:“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光绪帝自始至终都没说话,既无反抗,又无辩解,更无乞求。从那一刻开始,光绪帝失语了。光绪帝浑身蜷缩起来,成为黑暗中最黑的部分,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似乎想缩回到历史的暗影里,或者从黑暗中消失。
在太后的命令下,他还是被一群人从暗影里拖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光绪帝被剥去龙袍,行刑之人持杖而立。有人在轻声抽泣,不忍见皇上受刑。就在这时,珍妃也披头散发地跑了出来。宫女、太监在太后面前齐刷刷地跪下,不知过了多久,抬头时,才发现老佛爷已经不见了。刚才的一切,仿佛一场噩梦。他们不敢起身,夜风如杖,抽打在他们的身上。那个夜晚注定是不平静的,太后与光绪帝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光绪帝或许想到了死亡,想到就此了结自己,但他没有勇气结束这囚徒似的生活。他所能做的,无非是抱着珍妃再大哭一场。
八月五日,光绪帝依旧是单独行使皇帝的权力,处理政务。这一天,他礼节性地接见了伊藤博文。皇帝接见既无国书又非政府官员的伊藤博文,并非寻常事。而接见时,他所发出的言论,更让人觉得非同寻常,光绪帝提出通过总理衙门与伊藤建立一种政治咨询关系。要知道,清朝皇帝在此之前接见外宾,所有问答都是事先拟稿,以显示客套与礼貌,从不涉及政治性议题。日本报纸刊登了中国皇帝接见伊藤博文时的情景。当伊藤博文赞扬中国的变法,且对光绪表示钦佩的时候,光绪帝转移了话题,问起伊藤博文在中国的起居饮食。伊藤博文随后表示他可以为中国的变法做点事情。光绪帝的回答是,可以把意见和建议通过总理衙门上报到他这里。
光绪帝只字未提懋勤殿,更没提到要聘用伊藤博文为“客卿(顾问)”之事。光绪帝极为克制,好似有难言之隐。当时他已经处于被监控的状态。据其时在场的张荫桓记述说:“时太后在帘内。”
接见完伊藤博文,光绪帝再次召见了袁世凯。按照制令,被皇帝直接提拔的高级官员离开京城前都要“进宫请训”。对慈禧回宫并不知情的袁世凯感到了气氛不对,光绪帝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袁世凯见此情景小心地劝皇帝变法不能“操之过急”,还说张之洞这样的老臣可以重用,而那些“新进诸臣,阅历太浅,办事不缜密”,皇上要多多留心。袁世凯的这些话,让慈禧听上去颇为顺耳。不知是袁世凯命运里的福气,还是他的政治经验使然。那一天皇宫里的召见记录上记道:皇上“无答谕”。当天的军机处《知会簿》记载:“皇上明日卯初二刻升中和殿看祝版,毕,还海(指西苑)。办公事后至瀛秀园门跪送皇太后,毕,还宫(回养心殿)。满头班全知会。”这说明到这个时候,一切正常,慈禧还是计划八月初六返回颐和园。况且,她离开时,还在颐和园为自己准备了三天的中秋节大戏。
袁世凯当天并没有着急忙慌地离开北京,他还在犹豫,极有可能对此事进行了打探,但没能做出确切的判断,于是,他选择了保持沉默。袁世凯在京城未向任何人透露“围园”密谋的半点消息。对于一个在刀锋上行走的人来说,做出一个杀伐决断竟是如此之难。他实在摸不透,昨夜登门是谭嗣同的个人行为,还是光绪帝的诏命。如果是奉命而来,那么光绪帝对此事介入又有多深。
在这些都没有弄清楚之前,袁世凯不敢轻易做出决断。郁闷的袁世凯没有离开寓所,也没有资料表明这一天他与其他人有过联系。但这一天,他肯定想了很多,对于这件事情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所有的利害关系也许都进行过类似沙盘式的演绎。作为朝廷命官,袁世凯无法认同谭的看法,更不愿意假己之手去杀害自己的顶头上司和至高无上的皇太后。从大局考虑,他觉得若是容忍谭嗣同等人胡作非为,必将酿成大变,危及宗社。考虑的结果是,他决定在原定请训时向光绪帝稍稍透露一些消息,希望光绪帝出面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以期补救。宫廷政变不是请客吃饭,它是政治阴谋的最高形态,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诸如调动军队、废除皇帝或太后、诛杀反对的官员、改变年号,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常有的事。康有为非常清楚,斗争到了最后关头,双方你死我活,总要分出胜负。既然如此,他要未雨绸缪,先发制人。他以为,袁世凯是可以利用的一颗棋子,有军队,有杀伤力。
在这三天时间里,袁世凯“反复筹思,如痴如病”。慈禧昨夜突然回宫,让他更加坚定了想法,他要将自己的赌注押在这个帝国最有权力的女人身上。太后揽权,皇帝无权,一帮书生空谈变法。从事后来看,他的确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天下午,做了选择的袁世凯,从容地踏上了返回天津的火车。据天津的《国闻报》记载,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乘坐上午十一点四十分的火车离开北京,抵达天津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他并不知道,恐惧中的康有为也在这一天离开北京,坐早班火车抵达了天津。据称,“圣安棚茶座在火车站,同城文武各官咸往迎迓”。仪式结束后,袁世凯留在天津城中,晚上他拜见了荣禄。
袁世凯跪在地上向荣禄陈述。荣禄闭着眼睛,似乎已经睡着了,而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据袁世凯称:“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康有为这帮群小结党煽惑,谋危宗社。罪实在下。必须保全皇上,以安天下。”袁世凯正准备将谭嗣同夜访法源寺,以及那个巨大的阴谋说出口。忽有客人叶祖入座,不一会儿,达斌(佑文)也来了。袁世凯一直等到将近二更,都没找到说话的机会。只好先退去晚餐,约好明早再详谈。事态一触即发,慈禧恐有旦夕之祸。
根据袁世凯的叙述,六日一早,他还没来得及赴督院去见荣禄,荣禄已亲自登门拜访。在这次谈话中,袁世凯将康党“详细情形备述”。袁世凯再三强调,此事与皇上毫无干涉。荣禄大为震惊,两人筹商良久。毕竟,此事牵涉到光绪帝,虚实不知,一时难以决断。他们对于抓捕康有为没有丝毫犹豫,只是不知如何将光绪帝从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大伤脑筋。这天晚上,荣禄“折简来招,杨莘伯(杨崇伊)在座,出示训政之电,业已自内先发矣”。杨崇伊当日特地从北京赶到天津来禀报消息。此时,他已获知“围园”内情。
据袁世凯记述,荣禄抚茶杯笑曰:“这又不是毒药,你大可放心饮用。”
袁世凯应道:“让我耿耿于怀,寝食难安的,还是担心连累皇上。”
袁世凯生怕自己担上卖主的骂名。他得知康有为逃出京城的消息,怕受牵连,不得不说出一切。既是告密,又是保命计。第二天,杨崇伊将袁世凯的告密消息带回北京,慈禧和守旧派才知道兵变围园的密谋。而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中有另一版本:八月初五,袁世凯回到天津就向荣禄密奏此事。荣禄连夜入京,到颐和园求见慈禧。当时已是夜半时分,慈禧有早睡的习惯。侍卫见是荣禄不敢耽误,赶紧向慈禧禀报,慈禧在密室中召见了荣禄。一见面,慈禧就说:“不会是康有为等人要发动政变吧?”荣禄说,正是此事,然后转述了袁世凯所述的细节。慈禧大怒,立即下令还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小说简介影视女配她多子多福作者宁檬萌不萌文案穿书穿影视拆官配多子多福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含正史1甄嬛传-宜修1和2是新手期,不好看,不是爽文,建议跳过2甄嬛传-安陵容建议从3看3甄嬛传瓜尔佳文鸳开局告发熹贵妃私通4如懿传富察琅嬅5甄嬛传年世兰从冷宫假孕开始逆转6甄嬛传宜修从被废开始翻盘7如懿...
秋天是一个会令人感受悲伤的季节,无论是萧条凉凉的秋风,还是淡黄的落叶,带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片凄凉,但是,如果不是很悲观的人反而会很喜欢秋天这个季节,微凉的秋风拂面会让人很舒服,又不会像夏天那么热,而江若雪就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她特别的喜欢秋天,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着凉风拂过秀的舒服感觉,她嘴角露出了迷人的笑意,从她身旁经过的男人都会忍不住的把目光留在她身上片刻的时间,甚至有些失态的,更是惹来了身旁女友的白眼。江若雪外面穿着一件淡黄色的风衣,美丽典雅的俏脸上,双眉如画,眼波似水,柔软饱满的红唇,娇俏的瑶鼻,浅浅的一抹微笑,瞧起来风情万种,冷艳动人,里面是一条黑色的包臀裙,那露出一截的肉丝...
京圈太子爷江祁安好不容易凭自己实力得到家族认可当上家主,还没来不得高兴呢,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穿书了还是她继妹写的言情霸总小说,他还是爱而不得的男二?对此,江少爷表示什么深情男配剧情他是不可能走的!他要只想在这个世界过好他的人生,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还和原本小说男主交上了朋友,不过这个男主看他的眼神怎么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