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0章 经络是否存在的辩论(第1页)

百草堂的晨光刚漫过案几,苏清瑶就把一叠解剖学图谱拍在了林墨面前。纸页上清晰印着人体神经、血管的分布示意图,她指尖点在胸腔位置:“你看,至阳穴对应的区域只有肋间神经和胸膜,根本没有所谓的‘经络通道’。”她抬眼直视林墨,眼神里带着学术辩论的锐利,“昨天你用至阳穴治胃痛,顶多是刺激神经产生的镇痛反应,和经络没有半毛钱关系。”

林墨刚给案几上的艾条掸去浮灰,闻言动作一顿。他拿起祖父的医案,翻到画着经络循行线的那一页,指尖划过至阳穴到胃脘的虚线:“祖父医案里记了上百例,至阳穴治胃寒急症百试百灵。中医说督脉贯脊通阳,至阳穴是阳气交会处,能温通气血、散寒止痛,这不是单纯的神经刺激能解释的。”

“可现代医学里根本没有‘经络’这个解剖结构!”苏清瑶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实验数据,“我查了国内外的研究,所谓‘经络感传’大多是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仪器能检测到经络的实体存在。你那套‘气的运行通道’,在解剖学上站不住脚。”

陈小雨端着三碗艾草茶走进来,见两人剑拔弩张,悄悄把茶杯放在他们手边:“清瑶姐,林哥,有话好好说嘛。”她凑到图谱前,指着至阳穴的位置,“可是昨天秀兰阿姨确实十分钟就不疼了呀,不管有没有经络,管用不就行了?”

“这不一样!”苏清瑶转头对陈小雨说,“科学讲究实证,不能凭经验就认定一个不存在的结构。我们做研究要严谨,不然中医永远会被当成‘伪科学’。”她又看向林墨,语气放缓了些,“我不是否定你的疗效,只是觉得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而不是归因于虚无缥缈的经络。”

林墨没反驳,拿起一根艾条点燃。艾烟袅袅升起,他走到穴位铜人旁,指尖顺着督脉的铜钉划过:“你说没有经络,那为什么艾灸至阳穴能治胃痛,艾灸其他相近穴位就没用?”他指着铜人上的灵台穴,“这个穴位和至阳穴只隔一寸,主治咳嗽气喘,对胃痛毫无效果。如果只是刺激神经,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苏清瑶愣住了,一时语塞。她确实没考虑过穴位特异性的问题,翻了翻笔记本:“可能是不同穴位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不同,至阳穴的神经刚好与胃部神经有关联。”

“那中医的经络循行线,为什么和神经、血管的分布不完全重合,却能精准对应病症?”林墨追问,“祖父医案里说‘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穴通阳散寒,刚好对应胃寒急症的病机。这不是巧合,是古人对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总结。”

正在后院晾晒艾草的赵铁山听见争执,提着竹篮走进来。他放下篮子,拿起案几上的茶杯喝了口茶:“你们年轻人啊,总纠结于‘看得见’和‘看不见’。”他指着窗外的铜人巷,“你看巷口的石板路,下雨时水流顺着路沟走,可你看不见路沟里的引力和地形影响。经络就像这无形的‘水势’,是气血运行的规律,不是实体管道,但确实存在。”

苏清瑶皱起眉:“赵叔,您这是类比,不是科学证明。”

“中医的智慧,很多时候比科学仪器看得更透。”赵铁山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拿起林墨的医案,“当年我跟你祖父学诊,他就说‘经络者,气血之通路也,无形而有质’。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体的‘能量网络’,虽然解剖刀切不出来,但能通过气血运行感知到。”他指着至阳穴,“至阳穴在督脉上,督脉通阳,胃寒是阳气不足,艾灸这里能调动全身阳气去温寒邪,这就是‘通则不痛’的道理。”

“‘能量网络’这种说法太模糊了!”苏清瑶坚持道,“做科研必须有可测量、可重复的指标。我可以设计个实验,用肌电图监测艾灸至阳穴时胃部肌肉的反应,再对比艾灸非经络穴位的效果,看看是否真有差异。”

林墨眼睛一亮:“好啊,我同意做实验。”他转头对赵铁山说,“正好让数据说话,也让清瑶看看经络的作用。”

苏清瑶没想到林墨这么爽快,愣了愣后立刻拿出手机联系实验室:“我明天就申请设备,找十位胃寒患者做对照实验。”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实验结果真能证明至阳穴的特异性与经络循行一致,我就承认经络的存在。”

“一言为定。”林墨伸出手,两人指尖相握,带着几分较劲的力道。

陈小雨在一旁拍着手笑:“这下有好戏看了!我要把实验过程拍成短视频,让粉丝们也看看中医到底科不科学。”

当天下午,苏清瑶就带着实验方案回来了。她把表格递给林墨:“十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艾灸至阳穴,一组艾灸旁边的灵台穴,每次艾灸十五分钟,连续三天,监测胃痛缓解程度和胃电活动变化。”她指着表格里的指标,“胃电频率、振幅,还有患者的疼痛评分,都是客观数据,不会有主观偏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墨仔细看着方案,忽然指着“艾灸时长”一栏:“胃寒急症的调理,艾灸时间不能一概而论。祖父医案里说‘寒轻者十五分钟,寒重者需二十分钟’,我建议根据患者舌苔厚薄调整时长,这样更贴合临床实际。”

苏清瑶沉吟片刻,点头同意:“可以,但要记录在案,作为变量分析。”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联系了马明哲主任,他愿意提供医院的胃电监测仪,还能帮我们做数据统计。”

林墨挑眉:“马明哲?他不是一直质疑中医吗?”

“正因为他质疑,才更需要他来做第三方见证。”苏清瑶说,“他是西医专家,由他来分析数据,结果更有说服力。”

第二天一早,马明哲就带着两台胃电监测仪来到百草堂。他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文件夹:“林墨,苏清瑶,我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实验结果证明不了经络的特异性,你们可得承认,至阳穴的疗效就是神经刺激导致的。”

“要是能证明呢?”林墨反问。

马明哲笑了笑:“要是能证明,我就在医院推广至阳穴艾灸,还帮你们表论文。”

很快,十位胃寒患者陆续来到百草堂。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苏清瑶提前一周就通过社区医院和线上平台筛选患者,每一位都经过了严格的初诊:舌苔必须是典型的白腻苔,脉象沉紧有力,且近三个月内没有服用过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排除了胃溃疡、胃癌等器质性病变。陈小雨拿着登记本,逐一核对患者信息,还贴心地给每个人倒了杯温热的艾草茶:“大家稍等一下,等会儿会给大家分组,不管分到哪一组,后续都会根据情况调整方案,保证大家都能得到治疗。”

第一位患者是住在铜人巷北口的王大叔,今年五十八岁,开了半辈子的早点铺,常年凌晨三点起床备料,胃寒的毛病跟着他十几年了。分到艾灸至阳穴组后,他撸起后背的衣服,肩胛骨中间的位置因为常年受寒,肤色都比其他地方偏暗。林墨拿出酒精棉仔细消毒穴位,又用记号笔做了个小小的标记,才点燃三年陈的艾条。艾条刚靠近皮肤,王大叔就“嘶”了一声:“林大夫,这艾条不一样啊,热得很舒服,不是那种扎人的烫。”林墨手法娴熟地悬灸着,艾火距离皮肤三寸左右,均匀地旋转移动:“大叔,这是咱们自己种的艾草,晒了三年,药效足,火力也温和。您放松,要是觉得烫就说一声。”艾烟袅袅升起,带着淡淡的清香,不到五分钟,王大叔就说:“肚子里好像有股暖流在窜,以前疼的时候都是冰凉的。”十五分钟后,林墨熄灭艾条,王大叔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真不疼了!刚才来的时候还弯着腰,现在能直起身子了,肚子里暖暖的,舒服多了!”

马明哲盯着胃电监测仪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敲击着,记录下每一个数据点:“胃电频率从治疗前的次分升到了次分,振幅也从原来的o微伏提高到了o微伏,这变化太明显了!”他推了推眼镜,看向王大叔,“大叔,您现在用o到o分评价一下胃痛的程度,o分是完全不疼,o分是最疼的时候。”王大叔想了想:“来的时候得有分,现在顶多分,就剩点隐隐的感觉了。”马明哲把数据记在表格里,又快步走到另一组,那里是住在巷尾的李阿姨,正在艾灸灵台穴。他看了看监测仪,眉头皱了起来:“李阿姨,您感觉怎么样?”李阿姨揉了揉后背:“后背挺热乎的,就是胃里还是老样子,坠着疼,没什么变化。”监测仪上的曲线几乎和治疗前一样平缓,胃电频率才次分,振幅也只提高了o微伏。马明哲把数据记下来,心里第一次对自己固有的认知产生了动摇。

那位患者摇摇头:“还是有点疼,就是觉得后背热烘烘的,胃里没什么感觉。”监测仪显示,他的胃电指标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进行到第三天,数据差异越来越明显,连苏清瑶都不得不承认其中的规律性。艾灸至阳穴的五位患者里,王大叔已经能正常吃早餐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喝半碗热粥都胃疼;四十岁的张女士原本疼得连班都上不了,现在已经能正常上下班,只是偶尔吃生冷食物会有点不适;最严重的是六十岁的刘大爷,之前疼得整夜睡不着,现在每晚能睡六个小时以上。这五位患者的胃痛缓解率平均达到,胃电活动恢复正常的有四位,只有张女士因为长期熬夜,胃电频率还略低于正常水平。而艾灸灵台穴的五位患者,李阿姨的胃痛只缓解了一点点,还是不能吃油腻食物;三十岁的小陈因为经常加班吃外卖,胃痛反而加重了些;另外三位也只是感觉后背热,胃部症状缓解率只有,胃电指标改善微乎其微,甚至有两位的胃电振幅比治疗前还略低。

马明哲把统计报表铺在案几上,手指在两组数据间来回滑动,眉头拧成了疙瘩:“数据确实有天壤之别,至阳穴组的疗效甩了灵台穴组几条街。”他抬头看向林墨,语气里少了之前的质疑,多了几分探究,“但这只能说明至阳穴对胃寒胃痛有特异性疗效,不能直接证明经络存在。”他拿起解剖图谱,指着至阳穴对应的位置,“从西医角度看,这里的脊神经后支刚好连接到胸交感神经节,而胸交感神经节又能支配胃部的平滑肌和腺体,可能是这种神经通路起到了调节作用,和经络没什么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清瑶也拿着数据表格反复看着,她特意做了折线图,至阳穴组的疗效曲线呈陡峭的上升趋势,而灵台穴组的曲线几乎是水平的。她翻出解剖学教材,对比着神经分布图谱:“可灵台穴和至阳穴只隔了一寸,对应的脊神经是相邻的,支配的交感神经节也有重叠,按说刺激效果应该差不多才对。”她指着图谱上的神经分支,“你看,这两条神经的传导路径几乎一样,为什么疗效差异这么大?”她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疑的解剖学理论产生了动摇,之前从未想过穴位之间仅仅一寸的距离,会产生如此悬殊的效果。

“这就是经络的循行规律在起作用。”林墨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线装的《经络图考》,翻到督脉那一页,上面用朱砂画着清晰的经络线条,至阳穴的位置用红点做了标记,旁边还标注着“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至阳穴不只是督脉上的一个点,它还是督脉和阳维脉的交会之处,阳维脉能维系诸阳经,所以艾灸这里能调动全身的阳气。”他又翻到胃经的页面,“胃属阳明经,和督脉通过阳维脉相互联络,阳气一足,就能温化胃里的寒邪,这就是‘通则不痛’。”他指着灵台穴的标注,“而灵台穴只是督脉上的穴位,和肺经关联紧密,只能调理肺部气机,对胃部的寒邪自然没用。这不是神经分布能解释的,是经络系统的联络和调节作用。”

“还是没有实证!”苏清瑶仍不服气,“除非我们能检测到气血在经络里运行的轨迹,否则我不能认同。”

赵铁山这时从后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把刚整理好的艾草,叶子上还带着新鲜的水汽。他把艾草放在墙角的竹筐里,拿起案几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你们年轻人啊,总盯着书本上画的那些线条,却忘了人体是活的。”他走到穴位铜人旁,手指敲了敲铜人身上的经络线条,“当年我跟你祖父学诊的时候,也跟你清瑶一样,总想着用解剖刀找到经络。有一次来了个偏瘫的病人,你祖父扎了曲池、合谷几个穴位,病人当场就能抬胳膊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带我去看田埂里的水。”赵铁山回忆着往事,眼神里满是怀念,“他说你看这田埂,水顺着沟流,你看不见沟里的土是什么样的,但你知道水一定顺着沟走。经络就像这田埂里的水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虽然解剖刀看不到,但气血会顺着它走。”他拿起林墨的医案,“你祖父记了上百例,至阳穴治胃寒,百试百灵,这就是气血顺着经络运行的证明。”

“可空气能通过实验证明其存在!”苏清瑶反驳道,“经络却不能,这就是本质区别。”

“那是因为现在的仪器还达不到检测经络的精度。”林墨从医案里抽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祖父手绘的经络感传图,“你看这个案例,三十年前有个敏感体质的病人,艾灸至阳穴后,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热流从后背顺着脊柱往下走,到腰部后拐向腹部,一直流到胃部。这种‘气至病所’的感传现象,不是神经刺激能解释的,神经的传导是直线的,不可能拐这么多弯。”他指着感传路线,“这条路线和督脉、胃经的循行线完全吻合,这就是经络存在的直接感受证据,只是没办法用现有的仪器测出来而已。”

马明哲突然放下手里的文件夹,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我想起三年前在国外的医学期刊上看到过一篇研究,是日本东京大学做的。他们用同位素标记了血液里的钙离子,然后在志愿者的足三里穴上扎针,结果现钙离子的扩散路径和中医的胃经循行线几乎一模一样。”他挠了挠头,“不过当时我觉得这太玄乎了,就没当回事,现在想想,说不定真有点道理。”他看着苏清瑶,语气里多了几分不确定,“或许经络真的存在,只是我们现有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还没办法解释它,就像以前人们不知道空气存在一样,不是不存在,是没找到检测的方法。”

苏清瑶沉默了,她拿出计算器,反复核算着两组数据的差异,又翻看着国内外关于经络研究的文献。有一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提到,艾灸经络穴位时,局部组织的温度上升度比非穴位区域快o,而且温度能沿着经络循行线传导。她之前总觉得这些研究不够严谨,现在结合自己做的实验数据,不得不承认其中的合理性。她翻开笔记本,用钢笔认真地写下:“经络存在性待验证,但至阳穴对胃寒胃痛的特异性疗效显着,且无法用现有神经分布理论完全解释。”写完后,她抬头看向林墨,眼神里的锐利少了些,多了几分真诚:“我承认这个疗效是客观存在的,也认可穴位有特异性。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做更深入的研究,找到更直接的证据,而不是停留在传统概念上。”

“其实中西医的认知体系本就不是对立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赵铁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陶罐,里面装着晒干的桂花,他给每个人的茶杯里都加了一勺,“西医就像看房子的钢筋水泥,看得清楚每一根柱子、每一根梁;中医就像看房子的格局和气场,知道哪里通风好、哪里聚气。”他指着穴位铜人,“经络就是人体的‘气场通道’,是气血运行的规律总结,不是解剖刀能切出来的钢筋,但它确实能决定人体的‘气场’好不好。就像这铜人巷,你解剖开石板路,看不到‘路’,但你知道人该怎么走,车该怎么停,这就是规律的力量。经络也是一样,它是古人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气血运行规律,能指引我们调理身体,这就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清瑶抬头看向林墨,眼神里的锐利少了些,多了几分思索:“我承认至阳穴的疗效是客观存在的,也认可穴位的特异性。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继续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其本质,而不是停留在‘经络’这个传统概念上。”

“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林墨笑着给苏清瑶的茶杯里续了热水,“其实我从来没说过要否定现代科学,反而觉得现代科学是解释中医的好工具。”他拿起艾条,“比如这次实验,你用胃电监测仪证明了至阳穴的疗效,这就是用科学方法验证中医理论。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比如检测艾灸至阳穴后,患者体内的胃动素、胃泌素这些胃肠激素的变化,再看看神经递质比如去甲肾上腺素、-羟色胺的水平有没有变化。”他翻到医案的某一页,“祖父记载胃寒患者艾灸至阳穴后,‘胃中温煦,纳食增进’,这可能和胃肠激素的变化有关。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找出来,说不定就能找到经络作用的物质基础。”

苏清瑶眼睛一亮,瞬间来了精神,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写本,快画起了研究框架图:“我可以申请我们学校的生理实验室,那里有高效液相色谱仪,能精确检测神经递质的含量;还有酶联免疫检测仪,测胃肠激素也没问题。”她一边画一边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更严谨的实验,招募更多患者,至少三十人,分成三组:至阳穴组、灵台穴组,再加一个非穴位对照组。监测指标除了胃电和疼痛评分,还要加血清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甚至可以做红外热成像,看看艾灸后温度传导的路径是不是和经络一致。”她抬头看向林墨,眼里满是兴奋,“如果红外热成像能拍到温度沿着督脉传到胃部,那就是经络存在的直接影像学证据!”

陈小雨举着手机凑过来,屏幕上正播放着她昨天拍的实验花絮,已经有两万多点赞了。“清瑶姐,这个研究必须拍下来!”她指着评论区,“你看这些评论,有个做消化科护士的网友说,他们医院好多胃寒病人用西药效果不好,都想试试艾灸;还有个大学生说他奶奶也是胃寒,想知道怎么艾灸。”她兴奋地晃了晃手机,“我可以拍实验过程的科普视频,比如怎么找至阳穴,艾灸时要注意什么,再穿插你们的研究进展,肯定能火!”她想了想,又补充道,“标题就叫‘中医艾灸治胃痛,科学实验揭秘真相’,既接地气又有说服力,肯定能吸引很多人看!”

马明哲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收起文件夹,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真没想到,我一个坚定的西医,居然会被拉来做中医实验的见证人。”他翻了翻手里的数据表,“说实话,一开始我就是想来挑错的,觉得你们这是瞎折腾,经络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科学依据。”他看向林墨,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但这三天的实验数据摆在这儿,王大叔从弯着腰进来,到直着身子出去,这效果骗不了人。”他顿了顿,认真地说,“数据我会带回医院,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再分析一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要是后续研究有需要,我可以协调医院的资源,比如胃镜室可以帮忙做胃黏膜的检查,看看艾灸后胃黏膜的炎症有没有改善。”他笑着补充道,“林墨,以前是我偏见太深了,以后多交流,中西医结合,说不定能解决很多疑难杂症。”

林墨递给他一杯加了桂花的艾草茶,茶香混着桂花香格外清新。“马主任,其实我特别理解你之前的想法。”林墨语气诚恳,“以前很多人对中医的印象就是‘老古董’‘不科学’,因为很多理论没办法用现代科学解释。”他拿起祖父的医案,“但中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管用什么理论,能治好病才是关键。西医擅长用手术、药物治疗器质性病变,比如胃溃疡穿孔,必须靠西医手术;但像胃寒这种功能性的问题,中医的艾灸、针灸效果可能更好。”他看着马明哲,“我们不是对手,是伙伴。比如一个胃寒合并胃溃疡的病人,你用西药治溃疡,我用艾灸温胃寒,效果肯定比单独治疗好。”

马明哲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桂花的甜香中和了艾草的微苦,口感很好。“你说得太对了。”他放下茶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林墨,“这是我的私人电话,以后有复杂的病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一起会诊。”他想起医院里几个疑难病例,“我们科有个病人,胃溃疡治好了,但总觉得胃里凉,吃了很多助消化的药都没用,下次我带他来看看,试试你的艾灸。”他站起身,“我先回医院了,数据整理好给你过来,后续研究有需要随时开口。”临走前,他特意走到穴位铜人旁,仔细看了看至阳穴的位置,掏出手机拍了照,笑着说:“回去我也研究研究这经络,说不定以后我也能给病人推荐艾灸呢。”

送走马明哲,苏清瑶立刻把写本摊在案几上,开始完善研究方案。她对照着《经络学》和解剖学教材,在图上标注出至阳穴、灵台穴的精确解剖位置,又查了胃电监测的标准参数,确保实验指标的规范性。“林墨,你看这个样本量够不够?”她指着方案上的“o人”,“根据统计学公式,每组至少人才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分三组,o人应该够了。”林墨凑过去,指着“纳入标准”一栏:“要加上‘近一周内未服用抗胆碱能药物’,这种药物会影响胃电活动,可能干扰结果。”他又翻到祖父的医案,“还有,要区分‘胃寒实证’和‘胃寒虚证’,实证舌苔白腻、脉沉紧,虚证舌苔薄白、脉沉细,艾灸时长应该不一样,实证十五分钟,虚证二十分钟,这个要作为分层变量。”苏清瑶赶紧记下来,眼里满是认可:“还是你考虑得周到,中医的辨证施治确实是关键,不能一概而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人夏天怎么驱蚊?怎么擦屁屁?一个月挣多少钱?满足你对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超过400万次点赞13亿次播放的抖音大号讲历史的王老师作品。5大类主题,60多个话题,从衣食住行讲到社会文化,带你看清...

福泽医馆:阴阳秘术

福泽医馆:阴阳秘术

讲述了一位在丹阳市人民医院执业的最年轻中医师宁雨,身为国医大师贺北风的养女阿福,她背负着传承自明清时期福泽堂的中医使命,却意外卷入一系列离奇事件。梦中的大蟒蛇柳西年与她的前世纠葛空明心道长对蛇妖的执着追击,使她的生活变得魔幻而复杂。同时,围绕着她身边的还有身世之谜神秘组织的步步紧逼以及失踪多年的宁瞎子留下的线...

修仙,颠公癫婆的多样性

修仙,颠公癫婆的多样性

曾用名星晚作为一个师徒虐恋文炮灰,是真的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多恋爱脑。徒弟爱上师父,师父爱上徒弟,师父不爱徒弟但徒弟还是爱师父。没有人意识到师徒如父子,你俩大逆不道吗?爱而不得强取豪夺拉高岭之花下神坛。所有狗血套路都能在这些人身上找到,还搞得惊天动地生灵涂炭。毕竟伟大的爱情轰轰烈烈,自然得让别人付出生命。看着他们...

【文豪】我给主角团拼命回血

【文豪】我给主角团拼命回血

穿越二字似乎一直都对人们有着吸引的魔力,可当解书逸真正来的文豪的世界时,才知道这座城市所蕴含的暴力疯狂远超乎他的想象。当少年那颗好奇明亮的眸子被彻底碾碎,他也渐渐堕入黑暗之中,空洞,麻木,绝望,纵然他对剧情不了如指掌,可他却没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但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当那个缠着绷带的男人出现在他眼前时,掺杂着潮...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